當你默哀時,你在想些什麼?

-安小彡-


昨天4月4日清明節,10點鐘窗外準時響起了鳴笛聲。我在家裡,也對著窗外,肅立默哀了三分鐘。


短短三分鐘,時間是很短,但其實想了很多人、很多事情,想要分享一下:

1.想起在抗疫戰爭中死亡的醫護人員

我沒有上過抗疫的第一戰場,也沒有直面疫情,甚至身邊沒有朋友、親人死於新冠疫情。毫無疑問我是幸運的,我對疫情的全部瞭解都來自於互聯網、新聞頻道。今天新聞裡說確診多少人、新增多少人、死亡多少人,明天又是確診多少人、新增多少人、死亡多少人。聽到的貌似都是數字,但是當一個又一個醫護人員死亡的報道出來時,會不禁想到這只是數字裡的幾十分之一、幾百分之一,還有很多像他們一樣的人甚至不會被報道出來,心裡會變得沉重與感動。

在抗疫戰爭中死亡的醫護人員,他們把明媚的春天帶給我們,自己卻永遠地停留在嚴冬。


2.想起國外疫情的嚴峻

國外疫情確診已經超過100萬人了,而中國作為疫情首先發難的國家,卻將這個數字永遠定格在了8萬。作為一箇中國人,有感激、有慶幸。我想起了一月底、二月初春節那段時間,我們在政府的要求下居家不出門。那時候,浙江管控特別嚴,出門被逮到就是行政拘留(我的老父親在家門口釣魚被逮到過),現在想起來,這都是先見之明。

而國外,當看到意大利“要自由,不要口罩”、當看到印度“燒死新冠的雕像就能趕走新冠病毒”、當看到美國川普作為一個總統仍呼籲“圍巾比口罩更好用”,無法想象自己生在那樣的國家會是怎樣的荒誕。

有一句話“此生無悔入華夏,來世願在種花家”。


3.想起下一輩

這是我的一點私心。從非典到禽流感,再到這次新冠疫情,越來越大的災難降臨到人間,雖然人類也在進步,但是不會不恐懼。這個時候自己已經來不及去學習這一類的知識了,但是希望自己的下一輩去學一些能夠用得著的知識。

還有就是多賺錢吧,想想美國“有錢人得的是新冠,沒錢人得的是流感”這種說法,會逼迫自己更加努力的賺錢。這樣即使發生了什麼意外,也有自保能力。

我是小鹿,一點淺薄的分享,喜歡點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