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叛逆期的孩子,家長應該怎麼辦,孩子的性格能改嗎?

欣姐親身經驗說教育


我們從教育心理學角度分析一下這個問題吧!

叛逆期這個詞在心理學上是不存在的,為什麼呢?

我們之所以使用叛逆期是因為絕大多數的孩子會在青春期階段出現叛逆,那麼叛逆的本質是什麼?

從孩子角度來說,造成叛逆的原因是思想獨立,沒有思想的時候,當然很聽話,有了思想以後,就會和父母之間產生思想分歧,最後因為分歧導致了親子關係的矛盾。

從父母的角度來說,造成叛逆的原因是父母無法“適應孩子的長大”,一直用靜止的觀點看待孩子,沒有看到孩子思想獨立的訴求,造成矛盾。

沒有一個孩子承認自己叛逆,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叛逆是父母在青春期管理不當造成的。

因為父母的管理水平無法達到孩子思想發展的要求,造成親子關係緊張,由此而造成了很多孩子的心理問題,可以這樣說:心理問題的孩子背後一定有心理問題的父母。

每一個孩子終究會成為一個有獨立思想的社會公民,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財產,是屬於社會的一份子。

青春期指的是12-18週歲,顯然這個認識是不科學的,青春期的開始時間已經提前到10-11週歲,尤其是女孩子。青春期結束的時間也不是18週歲,按照腦科學的觀點:額葉皮層發育成熟是24週歲,一個人的理性思維成熟絕對不是18週歲,所謂的叛逆期和額葉皮層發育成熟的時間有高度關聯。

不要聽取他人給你什麼建議,因為每一個孩子的性格個性差異是存在的,世界上也不存在教育規律對每個孩子都適應的!

千萬不要忽視:教育學的根基是教育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的根基是發展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的根基是普通心理學,普通心理學的根基是腦科學。

切記適應孩子的思想獨立,基本上就可以解決叛逆問題,具體什麼方法?這個還是要因人而異,沒有通用的方法,這就是因材施教的核心理念。



認知心理研究者


個人覺的,不要去改變孩子,試圖改變自己吧,如學習心理學,藉助心理學知識武裝自己要輕鬆些!


腳步跟上靈魂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對於還在處在叛逆期,性格能不能改變的問題,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

一、孩子處於叛逆期,是正常成長的過程。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會有若干個叛逆期,幼兒園之前、上小學之前、小學高年級、初中階段、高中階段、大學階段甚至結婚以後都有可能存在。一般來說,孩子會在某一個期限表現比較明顯,大多數在初中階段表現比較明顯。孩子叛逆是孩子成長的正常現象,家長不必過分擔心。

二、孩子叛逆期的到來,說明家庭教育存在問題。孩子叛逆說明孩子對家長的管理、言辭或者是觀點不認可,想用自己的方式來生活。比如說,家長要求孩子吃飯的時候不能出聲,但是孩子認為這樣很沉悶、喜歡交流,也可能他認為這種方式並沒有什麼危害。那麼,他就會試著按照自己的方式進行,你在訓斥他的時候,他就會很生氣,因為你沒有照顧他的情緒,那自然他就會生氣,慢慢的就成了叛逆。家長的問題在於,要與時俱進,要時刻了解孩子的想法。

三、叛逆期的孩子應該這樣去處理。1、瞭解孩子的心思,陪她一起成長,這樣家長才能說到她的心裡去。2、與時俱進,瞭解當今孩子都在喜歡什麼,你也得知道。不然的話,你們之間會沒有共同語言的。3、試著改變自己,因為你的想法未必都是對的,或者你的想法不是唯一的,沒有必要什麼事情都按照你的想法來做,好多事情可以有不同的方式。4、試著冷處理。遇到事情以後,學會冷處理,不要立刻必須按照你的想法來做。當你冷靜下來,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的時候,你會發現孩子的想法也許是對的,甚至比你想的更有道理。

四、性格完全可以變回正常軌道。孩子的性格是家庭教育的體現。家長們和家庭的氛圍對他的影響是會貫穿始終的,不會因為這段時間的叛逆而灰飛湮沒,你只要在這段時間尊重孩子,加以引導,我想是不會影響孩子的性格的,甚至這段時間結束以後,他會變得更加成熟和懂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