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沉迷手機怎麼辦?

設計師葉紫


這個階段的孩子本應該活潑陽光,經常與小朋友一起在室外跑跳追逐,但現狀卻是一一多半寶寶都更願宅在家裡與手機共度一天,小小年紀就失去活力。眾所周知,手機對孩子的危害遠不止視力受損、免疫力低下,更是會令孩子產生社交障礙。家長若是想防止寶寶深迷其中,首先就要知曉孩子依賴手機的根本原因,才可以對症下藥!
一、孩子依賴手機的原因
比起其他類型的玩具,手機平板這類的電子產品畫面精美、聲效逼真,動態畫面總是能夠深深吸引充滿好奇心的寶寶,如同打開一個奇幻的新世界。適度玩耍屬於正常現象,但如果4歲左右的幼兒就沉迷其中,除了手機本身的吸引之外,家庭教育環境以及孩子的心理性格或許也有很大的影響。
1.缺乏安全感
當孩子在家長那裡得不到應有的關懷時,他們就會在其他事上寄託自己的情感。經常玩手機的孩子,很有可能是缺乏安全感,而作為孩子最親近的人,家長應該多花時間來陪伴自己的孩子,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2.性格孤僻
有些孩子不善言辭和社交,比起和同齡小朋友一起玩耍,他們更願意獨處,因此性格也變得比較孤僻。對於那些很少出門的孩子,手機就成了他們宣洩表達情感的重要途徑,久而久之就會產生依賴感。
3. 自控能力差
手機中的生動豐富的動畫,以及各類有趣的小遊戲,都對小朋友充滿了吸引力。然而,這個階段的孩子往往自控力非常差,無法剋制自己的需求,很容易就會對新鮮的事物深陷其中無法自拔。這時候就需要家長來幫助孩子控制,用某些事物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在玩中學,防止對手機產生依賴。
二、瞭解寶寶的生理和心理特點
儘管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在生活中已經無處不在,我們無法完全與這些科技產品隔離開來,但幼兒期還是應該讓孩子迴歸原本的生活,親近自然釋放天性,而不是在虛擬世界中耗費童年時光。不管孩子正處於成長過程的哪個階段,他們的行為都是有規律可循的,只要家長能夠了解寶寶身心發育的特點,就可以輕鬆幫助寶寶戒掉依賴手機的壞習慣啦!
1.情緒波動大
幼兒的心理活動和行為更多是無意性的,在3、4歲左右時,這種特點會更加突出。例如,這個時期的幼兒常常會因為自己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就嚎啕大哭,並且根本聽不進去家長的大道理和勸說。但若是用寶寶平時感興趣的事物來吸引他們,小傢伙又會瞬間忘卻上一秒的不滿,立刻喜笑顏開。所以,家長要順應寶寶的這種心理特點,有策略地減輕寶寶對手機的依賴。
2.好奇心強
好奇心強是這階段所有兒童的一個共性,周圍大大小小的新鮮事物對4歲的孩子來說,充滿了謎一般的吸引力,讓寶寶情不自禁地想要去探索去鑽研,進一步揭開事物的表象。每當家長為寶寶講故事、談論一件事時,寶寶總是喜歡拋出各種童真的問題,對一切都充滿興趣,因此,色彩飽滿聲光結合的電子屏幕才會格外吸引小傢伙們呀!
3.酷愛模仿
其實早在一兩歲甚至更小的時候,嬰幼兒就已經具備了模仿能力。在寶寶幾個月大的時候,家長會親自做一些動作讓寶寶模仿,如嘟嘴、吐泡泡等等。等到寶寶兩三歲時,這些鬼靈精們就會觀察家長的行為舉止,模仿爸爸媽媽做家務,最明顯的就是會模仿動畫片中的情境。所以當看到家長整天玩手機時,自然也想要親自感受。
三、用親子活動代替電子產品
讓小孩子忘掉原本執著的事其實很簡單,只需要再找一件更有趣的事情代替便可。身為家長,應該多多關心和陪伴孩子,並熟知自家寶寶的興趣愛好,平時多開展親子活動,或享受溫馨的家庭日,或帶著寶寶到戶外體驗新事物,既可以適當減輕寶寶對電子產品的依賴感,又有助於身心健康發展!
1.親子共讀
很多家長都會給寶寶買許多繪本,但你知道嗎,寶寶喜歡的其實不是繪本,而是你!4-6歲的孩子接觸的事物、看過的景色越來越豐富,家長可以選擇一些情節有趣但不失教育意義的繪本故事,與寶寶一同閱讀,並引導孩子自己思考,讓寶寶盡情發揮想象力去編故事,創造生動的人物形象和豐富的故事情節,既能夠培養孩子的閱讀情緒,促進雙商發育,也可以減少寶寶玩手機的時間。
2.親子游戲
這個階段的寶寶其實很容易缺乏安全感,如果家長疏於關心和引導,很可能導致寶寶性格產生缺陷。喜歡玩手機就是寶寶缺乏安全感的一種表現,這個時候家長應該以身作則放下手機,多花時間用來陪伴孩子。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多與寶寶互動,開展親子游戲,參與到寶寶的小世界當中,讓寶寶盡情享受親子相處的愉悅和安心,這樣寶寶就不會整天吵著玩手機啦!
3.親子旅行
帶著寶寶一起出遊,是增進親子關係的好方法。在旅行的過程中,寶寶可以見識到形形色色的人或事,拓展視野豐富內心,更會讓寶寶享受其中愛上戶外運動,戒掉沉迷手機、宅家的惡習,對身體和心理的發展都有良多益處。

深測淺評


大家好,我是瑞瑞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小孩兒沉迷手機怎麼辦?
有一句話說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一定要先從自身做起。自己做到了,不玩手機才能給孩子做榜樣。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41b32f7c05c94a9d8ca1a9f9e72d4851

我是瑞瑞媽呀


當今社會,手機作為生活的重要工具,普及率越來越高,家長用的越頻繁,小孩子接觸手機的機會就越多。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家長捧著手機玩遊戲,隨手丟一個手機或者iPad讓孩子在旁邊看動畫片、玩遊戲或者刷視頻。

在BBC的一部紀錄片《北鼻異想世界》裡面,一個 只有19月齡的小寶寶,就學會了手機的基本操作,知道怎麼使用觸摸屏,每天最大的興趣就是玩父母的手機…

小孩子沉迷手機的壞處:

1.影響視力

孩子在專注玩手機的時候眼球處於靜止的狀態,而幼兒期正是眼睛形成固定折射的時期,眼球的前後徑短,晶狀體尚未發育成熟,睫狀肌很嬌嫩,如果長時間看盯著電子產品的屏幕,眼球運動得不到鍛鍊,容易造成視覺疲勞,導致視力下降。

2. 影響孩子的身心發育

使用電子產品較多會影響孩子的視力和睡眠,進而影響了大腦和身體,有研究表明,經常接觸電子產品,孩子還會容易出現暴躁、易怒、焦慮、走極端等情緒問題,影響孩子的身心發育。


3. 影響親子關係

當孩子沉迷於手機遊戲後,和家長的溝通會逐漸減少甚至變的不溝通。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親子間的交流和關係。

現在的科技發展社會,一刀切的禁止使用手機是不能解決問題的,最好是通過對孩子進行引導和控制,讓孩子健康使用電子產品,避免過度沉迷其中。

如何預防孩子沉迷手機等電子產品?

1. 父母以身作則

父母要少看電視,給孩子做榜樣。給孩子更多的陪伴,陪孩子閱讀、活動、郊遊,給孩子營造好的健康的家庭環境。

2. 控制時間

  • 2歲以內的孩子,儘量避免給孩子使用電子產品;

  • 2歲後的孩子,在使用時儘量選擇屏幕大的,比如iPad、電腦或者電視,並嚴格控制使用時間,比如每次使用不超過10分鐘,每天不超過30分鐘。

3. 篩選合適的內容

現在不少的手機APP和動畫片,使用得當的話,可以對孩子起到教育啟蒙的效果,比如“磨耳朵”的英文歌、雙語版動畫片、繪本伴讀等產品。

家長在篩選過程中,對內容進行把控,過濾掉不適合孩子觀看的視頻、動畫片或者遊戲。

電子產品是把雙刃劍,與其完全禁止使用,或者放縱孩子玩手機,我更建議家長科學引導孩子去正確使用電子產品。

我是王老師,多年早教育兒經驗,歡迎關注我,育兒路上一起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