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不敢和诸葛亮正面交锋是另外有所顾忌,还是实在是打不过?

拉拉裤led8啦


魏国的实力远在蜀国之上,司马懿依然负责军事方面重任,朝廷自然会给予配合。此时,司马懿三弟司马孚就是度支尚书,也就是魏国的财政部长,能不给予支持吗?司马懿及其儿子能够养死士三千,这三千人是不在编、没有户头的,不照样养得起吗?所以,即使曹真猜忌司马懿,但不妨碍魏强蜀弱的基本事实。

看一下双方的实力对比,人口魏国大约是蜀国的六七倍,魏国西线兵力二三十万,蜀国不到七万。然后防守方占优势都知道,魏国占据地利,中原交流更发达拥有更先进的生产力以及技术水平,以及双方手下人才差距。诸葛亮在这样的一个劣势之下,把曹魏逼得不敢出门,这仅仅是中央集权就能做到的?何况夷陵之战后的蜀国几成一具空壳,诸葛亮是在这样的一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是何等的一个治国能力?虽然司马懿权力没诸葛亮高,但是他权力低吗?不低,是能让曹丕死前留在床边听遗嘱的人。其次,还有其他将领呢?张颌曹真都不是庸才,何况魏国对于蜀国那是实实在在的实力碾压。而诸葛亮能在这种情况打下天水这样一片富饶的土地,当之无愧,千古一相。司马懿正面如果能打过诸葛亮,有什么理由可以放任诸葛挑衅,坚守不出?好像诸葛亮可以调用资源的级别高于司马懿,但这并不表示诸葛亮的资源就多余司马懿。因为蜀国和魏国的财力人力相差太大。并且没有实际证据表明,诸葛亮的军队在资源上对阵司马懿有明显优势。甚至,司马懿本土作战,各种补给都优于诸葛亮,诸葛亮也是因为一次次的物资问题退兵,而不是被战争失败退兵。

其实可以纵向比较,中国历史上只占据巴蜀地区的割据势力,还能对统一的中原王朝,保持战略攻势的只有三国蜀汉这个时期,其他时期 都是被中原王朝吊打。最低级的战争就是几个人肉搏,完全靠个人武力和装备,一定级别的战争靠将军,能冲能杀,所谓先锋,再高一级别的就是元帅,打仗极要讲究战术,最顶级的战争则是一国之主,打仗完全是配合战略需要。诸葛亮伐魏是战略和战术的结合,但战力有限,这种情况遇到战略短板的人常能获胜,但遇到司马懿这样战略和战术同一级别的人当然很难赢。就攻守方来看,诸葛亮应该是更强一些,因为诸葛亮输不起但还坚持,而司马懿则大部分被动防守,可他还是怕诸葛亮。
比如足球,中国队打巴西队,你说中国队的主教练在队内说一不二,威严有加,巴西队主教练却时常受制于对内的大牌,经常不按照主教练的战术执行,那么中国队把巴西队打得只能防守,难道不能说明中国队的主教练比巴西队主教练厉害?即使司马懿仅能调动雍凉资源,其数量还是比诸葛亮一州之力要强。何况吃掉司马懿,曹魏背后还能够组织多梯次防御,诸葛亮不可能把所有力量用来吃司马懿,否则,就算把司马懿击溃了,自身伤亡惨重,面对一波又一波援军也只能退回蜀中。

三国时期多个战例中诸侯为帅权臣为帅比之一般将领统军从战果看无任何优势。而且司马父子在掌握军政大权后在治军练军上无特色,后来西晋反学诸葛。所以总的说,诸葛司马势均力敌,不好硬比。因为战果如此,二人未决战,二人的军事思想也不是随便决战者,而且那个时代是攻难守易守方大有优势的时代,从治军看武侯有闪光处为后代名将赞同。从作战看,武侯以劣势兵种劣势兵力主动进攻略占上风令人敬佩。


小生读史


司马懿和诸葛亮二人都是三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但二人真正在战场上对阵交量的次数并不像《三国演义》撰写的那样,诸葛亮六出祁山,次次与其主要对敌的都是司马懿。其实二人真正在战场上对敌交手的只有两次,分别是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和第五次北伐。

在第四次北伐中,诸葛亮与司马懿两人真正进行了一次兵对兵、将对将的充分交锋,交锋结果以司马懿完败宣告结束。据记载,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曹魏,曹魏因大都督曹真病亡,就将都督荆襄诸军事的司马懿调到雍凉做了大都督。在雍凉对抗蜀汉的曹魏军应该不下十万人,而北伐曹魏的蜀汉军也当不下五、六万。司马懿与诸葛亮以前二人相互只闻其名,并未交过手,彼此相互不了解对方,因此二人在上邽至卤城一带,进行了一次充分的交锋。交锋的结果,诸葛亮大获全胜,不仅割了上邽的麦子,斩获魏军军官人头三千颗,缴获盔甲五千副,强弩三千一百张,司马懿仅带领少数高级将领杀出重围,其余几乎全被歼灭,而且诸葛亮趁粮尽退军时,在木门道射杀曹魏名将张郃。经此一役,司马懿深感自己不是诸葛亮的对手,在以后的对阵中一直采取防守的战术。司马懿知道,诸葛亮北伐,有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供给线太长,粮草不济,利在速战速决,因此在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时,司马懿再不敢轻以率军出战诸葛亮,只用坚守防御死拖之法对付蜀汉军,虽然曹魏军无论在兵力、战力、粮草供给等方面都优越于蜀汉军。面对蜀汉军的挑衅欺辱,曹魏军将士纷纷请求出战,司马懿遏止不住,只好千里上书,请曹睿下旨,禁止出战。面对司马懿闭门不战,诸葛亮也是用尽方法欲引其出战,甚至送女人衣服羞辱司马懿,司马懿始终不为所动,在这里也真佩服司马懿的定力了。终于食少事烦的诸葛亮,因身体不支,大星陨落五丈原,蜀汉只好退军。面对蜀汉退军,有前一次张郃被射杀的教训,司马懿始终不敢大追蜀汉军,才留下了“死诸葛走生仲达”的千古民谚传世。

有人说以当时曹魏实力,确实是辗压蜀汉的,之所以司马懿不与诸葛亮交战,是因为司马懿想久抓兵权,拥兵自重,为自己在朝中政治斗争打基础。我们知道,在曹丕、曹睿时期,曹氏正盛,司马懿根本不可能掌权,左右皇帝。作为托孤大臣之一的司马懿当时也并没有要篡权的阴谋,有的还只是对曹家的忠心。为什么曹睿以后司马懿想夺权了呢?这主要是为曹爽所逼,同时曹氏在朝堂已现衰微之势,为了自己的命运和政治前途,司马懿才不得已冒险发动了高平陵之变。只要曹丕、曹睿在朝,司马懿就是再拥兵自重,再有政治阴谋,都是罔然,权力说收回也得收回。因此,司马懿对抗诸葛亮,用坚守死拖之法,决不是司马懿另有政治阴谋,而是他率军出战,真的玩不过诸葛亮。这从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擒斩孟达,以快刀斩乱麻的方法平定辽东,就可看出,司马懿对能战胜的对手绝不手软,绝不拖延。由此可见,那些臆测司马懿不出战诸葛亮,而用闭门坚守死拖之法对抗蜀汉军,是有政治目的的说法,又是多么的天真幼稚可笑!





sunjin6278


司马懿不和诸葛亮决战的四个原因

先回答问题,司马懿不敢和诸葛亮正面交锋是另外有所顾忌,还是实在是打不过?我的回答是司马懿不和诸葛亮决定有四个原因。

一是遭猜忌韬光养晦

《晋书》司马懿传上说:帝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魏武察帝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欲验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顾,面正向后而身不动。又尝梦三马同食一槽,甚恶焉。因谓太子丕曰:“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太子素与帝善,每相全佑,故免。帝于是勤于吏职,夜以忘寝,至于刍牧之间,悉皆临履,由是魏武意遂安。

史书上说曹操曾数次想除掉他,幸好他和曹丕关系处得不错,赖曹丕相救才幸免于难。他为此不得不“夹起尾巴”小心翼翼。史书上说他“于是勤于吏职,夜以忘寝,至于刍牧之间,悉皆临履”。这才打消了曹操的怀疑,免于一死。

所以,终曹操之世,司马懿始终是一个参谋人才,直到公元224年即曹丕临死的前两年,才有了领兵五千的机会。而他和诸葛亮的对垒,也不是一开始就成为对手的,直到诸葛亮的第四次北伐,

曹真死了,司马懿才得到了这个机会。

对他来说,打一个漂亮的歼灭战,来证明他的军事才能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不能让朝廷觉得他有野心,不能让年轻的魏明帝觉得他难驾驭、不听话。只要不出现大的失误,打一些小败仗,他并不怕。对掩盖他的真实意图来说,可能还会恰到好处。

二是司马懿有“养寇为功”的思想。

当他和诸葛亮对垒时,最理想的结果,也许并不是打败对方、消灭对方。“养寇为功”对司马懿来说,也许是更好的选择。毕竟司马懿以前因表现太好遭到曹操猜忌,险些被杀的教训太深刻了,司马懿一定不会忘记。只要诸葛亮这个大敌存在,魏明帝就一定要用他。反过来,他如果选择和诸葛亮决战,打败了有罪;打胜了,一举把蜀军歼灭了,也不一定有好果子吃。因为,会有功高震主之嫌,同时会让魏明帝觉得他不听话。这是现实中很多人做的事情,比如警察和小偷。

三是魏明帝的策略

当诸葛亮准备第一次北伐,刚刚把兵力向汉中集中的时候。魏国已经知道了。魏明帝准备集结大军进行讨伐。这时候出来一个叫孙资的人,对魏明帝说:“——但以今日见兵分命大将据诸要险,威足以震摄强寇,镇静疆场,将士虎睡,百姓无事。数年之间,中国日盛,吴、蜀二虏必自罢敞。”

孙资的这一想法,得到了魏明帝的认可。“据险守要不决战”就成了魏国对付诸葛亮的战略方针。可以认为,怎么对付诸葛亮,魏明帝是定了调子的。一个字:“拖”;两个字:“不打”。

魏明帝也是非常厉害的人物,有了这样的既定方针,司马懿选择出城决战,是不是有不听话的嫌疑呢?年轻皇帝最担心的是镇不住台、是下面人“不听话”。如果让魏明帝觉得“不听话”,功劳再大也没有用。

这里魏明帝“据险守要”的思想和司马懿“养寇为功”的思想暗合。司马懿连装都不用装,遵照执行就是了。所以,不管诸葛亮如何使用激将法,他就是不出来。

诸葛亮的最后一次北伐,魏明帝下诏给司马懿:“但坚壁拒守以挫其锋,彼进不得志,退无与战,久停则粮尽,虏略无所获,则必走矣。走而追之,以逸待劳,全胜之道也。”

有了魏明帝的明诏,司马懿还会和诸葛亮决战吗?当然不会。

四是诸葛亮很厉害!

诸葛亮用兵的最大特点是谨慎。

第一:他轻易“不分兵”。“不分兵”就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对方的可乘之机。

第二:蜀兵在诸葛亮的领导下士气高涨。

第三是:诸葛亮的蜀兵装备了当时最先进的“诸葛连弩”。相当于司马懿的部队还在使用步枪时,诸葛亮的部队已经使用了冲锋枪。因而蜀兵具有较强的野战能力。因而选择决战对司马懿来说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对垒,一方攻,一方守。按常理而论,诸葛亮是攻,司马懿是守。攻的一方,利于野战,强行攻城就不太有利;防守的一方利于守城,野战就相对不利。司马懿不出战,诸葛亮可以选择攻城啊!但诸葛亮也不傻,因为他知道攻城不仅伤亡大,而且也攻不下来。于是,在诸葛亮和司马懿对阵的战场上就出现了:司马懿不出城,诸葛亮不攻城。诸葛亮给司马懿送套女人衣服;司马懿问一问诸葛亮一顿能吃多少的好玩局面。感觉上,二人不像在打仗,到好像在玩太极一样。

还有就是司马懿这人特能装,曹操请他出来当官,时机不到,不想出来就装病;忽悠曹爽,夺曹爽的兵权,他也装病。他出色的表演技巧,表现了他的老奸巨猾,和丰富的政治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