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贾雨村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有什么样的历史背景?

用户6770110375


“护官符″出现在《红楼梦》第四回,我们看书中情节 :

贾雨村授了应天府,就有人命官司详至案下,他大怒,便发签捉拿凶犯家属,案旁站着的一个门子使眼色阻止,并向雨村道:“老爷荣任到此,难道就没抄一张本省的‘护官符’来不成?”

雨村忙问:“何为‘护官符’?”

门子道:“如今凡作地方官的,都有一个私单,上面写的是本省最有权势,极富极贵的大乡绅名姓,各省皆然,倘若不知,一时触犯了这样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连性命也难保呢!所以叫作‘护官符’。方才所说的这薛家,老爷如何惹得他!他这件官司并无难断之处,从前的官府都因碍着情分脸面,所以如此。”

这里门子讲明什么是护官符,及护官符有什么作用。贾雨村的判案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完成的。

你贾雨村要想当好应天府这里的官,你就不能招惹这个地方上护官符中的所有人。这个地方上的护官符是怎样的呢 :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而这个案子的被告薛蟠,就是这四大家族之一的″丰年好大雪"。

门子进一步提醒贾雨村说:"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

贾雨村他知道,有今天的官位还不是得贾政之力,而贾家和薛家是联络有亲的,至此贾雨村有了明断薛蟠一案的办法,他更高一招的是借门子,这个葫芦僧之口把断案的办法讲明了。

其实,这里也揭示了清代官僚阶级之间的关系,人民竟也是他鱼肉的对象。




文学与教育


《红楼梦》中,贾雨村“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是乾隆年间,清朝开始走下坡路的大背景。

一,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官商勾结、官官相护的历史背景。

薛蟠与冯渊争买一婢女,打死冯渊,自己扬长而去,只留下家人应付后事。冯家告到应天府,本来事实清楚,是非分明,应天府应该还冯家一个公道,而不应该有任何偏袒薛蟠的理由。但是应天府府尹贾雨村正要发牌子拿人的时候,门子使眼色阻止住,退堂后门子拿出“护官符”:

贾不假, 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 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 珍珠如土金如铁。

贾不假,是宁国公、荣国公之后的贾府;金陵一个史,是保龄侯尚书令史公之后的史家;金陵王,是都太尉统制县伯王公之后的王家;丰年好大雪是紫薇舍人薛公之后的薛家。

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当时薛家成了皇商,其他三家还是钟鸣鼎食的官宦。这四家是亲属关系,在官场上,在朝廷里相互勾结,相互照应,即所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贾雨村草菅人命,以薛蟠已经死亡,责令薛家赔偿银两给冯家,草草结案。然后还立即把处理结果报送贾府和王府。

贾雨村的“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写薛蟠的横行不法,写贾雨村的草菅人命,只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横行不法的一个例证,在整部小说中具有普遍意义。

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以政治关系和封建宗法关系相互勾连,贾雨村的徇私枉法,反映了当时社会官商勾结、官官相护的社会背景。

二,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依据的是18世纪上半期的社会政治大背景。

18世纪上半期,虽依然是封建社会,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已经显现。大清王朝已经开始走下坡路,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冲突加剧,官僚之间的倾轧和斗争日益严重。

整个封建统治集团,如同《红楼梦》中所说的那样,子孙不肖的境况日益明显。

在这种大背景下,各个官僚集团为了自身的利益,更为了自身的政治权力和政治命运,以及免于在斗争的漩涡中被淹没,所以,狼狈为奸,互相勾结。用服务于贾雨村衙门的门子的话来说:

"这还了得?连‘护官符’都不知,做官如何作得长远!如今凡作地方官者,皆有一个私单,上面写的是本省最有权有势,极富极贵的大乡绅名姓,各省皆然,”

“各省皆然”,表明整个王朝都是如此,不仅是统治阶级压迫人民的必要,也是统治者安身立命的必要,否则“这还了得”?做官必定不能“作得长远”!


初晓儿


贾雨村错判葫芦案,当时的背景是贾雨村二度被启用。在这里面林如海推荐和四大家族的贾家认了同宗,贾政是出了大力的。薛蟠为了争夺香菱而打死了人,自己却大摇大摆的上京去了而留下家人打点处理。

贾雨村刚听到这件事时也曾义愤填膺,为公他是国家的官员应该为民做主,为私香菱的父亲甄老爷是他的恩人。为公为私他都应该秉公办理,及时可是他却向恶势力屈服了。当他得知四大家族的关系时,毅然决然的放弃了自己做人做官的底线和原则违心的判案。

贾雨村是二次被启用的官员,第一次因为贪污被罢免,按理说第二次应该好好珍惜有做人当官的底线。可是他却不顾一切的巴结权贵势力。从第一被免官到在此被启用,他深知权力和关系网络的重要性。为官不能得罪有势力的人和家族,背靠大树好乘凉。有了四大家族的扶持,以后的仕途将会更加平顺。

做官缺乏组织部门的考核,做人不坚守自己的底线。人人为追求荣华富贵功名利禄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的社会背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