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美日歐能夠把中國生產轉回自己國家嗎?

1號群


可能性不大!“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在疫情過後各國會檢討各種應急和其他重要物資的供應安全問題,但是全球價值鏈和供應鏈不會出現顯著的斷裂,國際分工不會出現嚴重的倒退,中國仍然會是世界製造業的中心。

在過去30年的時間裡,全球的技術、貿易和投資迅速發展,推動生產的各個環節分散到多個國家。一個產品的研發可以是在美國完成,工業設計在德國,各種零部件的生產在東亞國家進行,組裝在越南完成,最終產品的分銷依靠消費者所在國家的渠道,接聽售後客服電話中心位於加拿大。這種生產環節的跨國分佈形成了生產活動的鏈條和網絡,從國家和行業的層面看,這是增加值創造的全球價值鏈,從企業的角度,這構成了連接上下游的供應鏈。

隨著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中國參與全球價值鏈的程度在主要開放經濟體中也屬於較高水平,在規模方面中國、美國和德國並列價值鏈中的三大核心,是世界製造業的中心。同時,中國持續致力於通過產業升級提高在價值鏈中的上游程度,提升參與全球價值鏈的質量,鞏固中國在國際分工中的比較優勢。

本次新冠疫情從幾個方面影響中國參與全球價值鏈和供應鏈的方式。

第一,國內產能。在疫情爆發早期,全球的製造業企業擔心中國的供給中斷,國內企業擔心無法完成外貿訂單導致長期的業務流失。一些觀察家認為這種突發事件可能推動供應鏈加速離開中國,使中國失去世界製造業中心的地位。從歷史角度來看,日本在2011年的地震衝擊之後,製造業產值長期上升的趨勢中斷,轉為下降,這表明了長時間供給中斷會帶來嚴重的經濟後果。不過和日本的地震衝擊不同的是,新冠疫情並沒有對中國的經濟產能造成物理上的損傷。隨著中國的大中型工業企業普遍復工復產,長時間供給中斷的風險已經大大降低。

第二,海外產能。隨著疫情在其他國家快速爆發,經濟活動大大放緩甚至停擺。由於中國深度參與國際分工,中國的企業反而要擔心上游產品的供應中斷,影響中國製造業的正常運轉。同時,因為其他國家經濟急劇減速,來自使用中國生產的零部件的海外廠家的訂單也出現下降。

第三,國內外的消費需求。由於疫情大概率會推動全球經濟總產出在2020年下降,世界經濟很可能陷入深度衰退,而中國製造業是高度外向型的行業,其增加值約有30%出口,因此全球衰退意味著外需的快速收縮。加上中國經濟本身在一季度已經受疫情的衝擊,中國製造業將面臨內外需求迅速下降的局面。

在疫情過後各國會檢討各種應急和其他重要物資的供應安全問題,但是全球價值鏈和供應鏈不會出現顯著的斷裂,國際分工不會出現嚴重的倒退,中國仍然會是世界製造業的中心。根本的原因是分工始終是經濟效率的重要來源,全球價值鏈和供應鏈的發展是分工國際化的體現。相比茹毛飲血的時代,現代社會的個人荒野求生的能力極其孱弱,其生存很大程度依賴於其他人的合作。現代社會在通過不斷分工追求繁榮的過程中,也要應對大範圍經濟和社會交往帶來的問題,流行病爆發只是其中的一個。疫情過後,各國應該思考的是在相互依賴的國際經濟環境下如何實現集體的經濟和衛生安全,而不是退守低效的經濟孤島。

中國製造在應對未來的潛在突發事件時,具有系統性的優勢。中國成為世界製造業的中心不是偶然,除了具有較高素質的勞動力、完整的行業佈局、發達的供應鏈、便利的基礎設施、區域聚集效應這幾個特點之外,中國應對突發衝擊的高效率也是中國製造的一個隱性優勢。在中央果斷決定以舉國之力協同阻擊疫情擴散之後,中國的政府、社會、企業和居民高效配合,在新冠病毒的防控方面取得了重大的進展,目前疫情已經進入尾聲,各地正積極推進復工復產。在2008年抗擊汶川地震災害時,中國也展現類似的高效動員和執行能力,充分說明了中國在系統性應對突發事件方面的能力。

而從行業和環境角度看,多數海外企業無法承擔供應鏈大規模重新佈局的成本。一方面,中小企業甚至大企業在一些零部件的市場上都是小買家,單一企業一定程度上可以優化自己的供應鏈,但難以要求整個供應鏈進行大規模的跨國調整。另一方面,全球價值鏈和供應鏈的發展需要長期投資和貿易融資的支持,而目前海外的金融市場在衰退的預期性陷入震盪,美國有發生流動性危機的危險,因此金融市場在一段時間內無法為供應鏈的大規模重新佈局提供融資支持。

為應對眼前的需求衝擊,需要中國積極發掘內需、努力穩定就業,並且合理地規劃、整合、以及優化相關行業產能。第一,增加產業上游環節的研發和投資,加強進口替代,既提高了供應鏈的韌性,也符合產業升級換代的長遠方向。第二,在國際投資環節動盪的背景下,一些下游生產環節的“出海”可以暫緩,符合企業規避風險的需要,同時穩定就業。第三,強化產業供應鏈各個環節上的核心企業、合理提高行業集中度,加速過剩和落後產能的出清,在穩經濟的同時避免保護在市場競爭中應被淘汰的低效企業。

中國經濟在追求高質量增長的過程中,必須堅持擴大對外開放和國際經濟合作。在過去兩年中,中國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擴大開放,這樣的決心不會也不應該動搖。在全面對外開放中,中國首先應該立足於強化和周邊國家以及“一帶一路”國家在全球價值鏈和供應鏈中的合作,增強集體的抗風險能力。東亞和東南亞未來將是世界價值鏈和供應鏈最核心的區域,同時擁有規模最大的產能和增長最快的市場。依託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中國和區域內其他國家應加強在價值鏈和供應鏈方面的合作,拒絕貿易保護主義,力爭實現互利共贏,促進包容性的經濟增長,為在新冠疫情後國際經濟治理機制的改革和完善作出積極的貢獻。


LaoHuang188


疫情過後,美國、日本、歐洲能夠把中國轉回自己國家嗎?有這樣的可能,但是,仍然是痴心妾想,白日做夢!或者是一廂情願,中國是全世界製造強國,全世界離不開中國,通過這次重大疫情的洗禮,中國的製造業一定會有一個嶄新的面貌,展示在全球人民面前,美國和日本及歐洲國家如意算盤不會有結果的!


福明166467022


能轉回去的可能性比較小,離開中國也等於放棄中國市場,放棄中國市場無疑就是等於自殺,我認為絕大多數的企業會有相當明智的選擇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