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达副总裁李海燕:从京津冀到全国,“燕达”模式如何越走越稳

每当说起北京知名的养老品牌,一家位于河北的项目却永远要占有一席之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战略背景下,这个养老项目早在2016年就成为“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试点项目”。2017年,还被国家发改委、民政部、全国老龄办遴选为“首批国家养老服务业发展典型案例,作为行业典范向全国推广”。

没错,这个项目就是燕达国际健康城。

燕达副总裁李海燕:从京津冀到全国,“燕达”模式如何越走越稳

9月9日,昱言养老精心编撰的《解密CCRC中国养老社区——经典案例•模式解析》正式出版。在这本万众期待的书里,我们针对我国典型的CCRC养老社区案例项目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燕达国际健康城(以下简称为“燕达”)作为集医、护、康、养、学、研于一体的超大型健康产业基地,当然是CCRC中国养老社区景点案例之一。

燕达副总裁李海燕:从京津冀到全国,“燕达”模式如何越走越稳

那么,为了让大家更加深入的了解燕达,从中得到更多的借鉴,我们特别采访了燕达国际健康城副总裁李海燕,由她带领大家一起走近燕达。

燕达副总裁李海燕:从京津冀到全国,“燕达”模式如何越走越稳

燕达的立项很早,在2011年就已经投入运营。但是众所周知,2013年称成为“养老元年”,当时集团为何会涉足养老产业?在建设和发展初期有没有遇到一些难题?

燕达副总裁李海燕:从京津冀到全国,“燕达”模式如何越走越稳

燕达是在2006开始规划的,当时北京东部地区无大型医院,给当地的群众看病带来了极大困扰。结合我国老龄化的发展情况,考虑到老年群体在健康方面的刚性需求,再经过长时间的国内外考察学习,设立之初便确定了“医养结合”的发展模式,以“提高生活质量,保障健康安全、延长寿命”为服务宗旨,让长者享受到高品质的晚年生活。

但是燕达在建设和发展初期,受到养老观念的影响,消费习惯的影响等等众多因素,入住量和门诊量极少,运营压力非常大。我们经过3年多的不懈坚持和努力探索,最终形成了燕达医养结合的特有模式,也就是行业中大家皆知的“燕达模式”。同时,我们也受到了老年群体的逐渐认可,通过口碑传播和影响,越来越多的京籍长者开始考察、参观入住。随着国家养老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燕达迎来了发展的快速期,到2016年,一期2300张床位便已全部住满。

燕达副总裁李海燕:从京津冀到全国,“燕达”模式如何越走越稳

燕达副总裁李海燕:从京津冀到全国,“燕达”模式如何越走越稳

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以下简称为“养护中心”)是燕达的养老板块。养护中心作为“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试点项目”存在了哪些优势?工作中如何突出这些优势?

燕达副总裁李海燕:从京津冀到全国,“燕达”模式如何越走越稳

总的来说,养护中心在发展过程中体现了三方面优势。

首先是地理优势。养护中心地处北京城市副中心核心圈,距北京天安门30公里,距北京首都机场25公里,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在一体化工作发展过程中,养护中心更是首当其冲,为三地的政府协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示范作用,为三地长者提供了更高品质的养老选择。

第二是政策优势。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个国家大战略背景下,燕达是非常重要的存在。

燕达副总裁李海燕:从京津冀到全国,“燕达”模式如何越走越稳

最后是服务优势。养护中心一直秉承着“提高生活质量、保障健康安全、延长寿命”的服务宗旨,建立了国内领先的“医养康”相结合养老服务体系,全程解决自理、介助介护、认知照护和舒缓疗护等不同养老养护需求,是国内运营最早,单体规模最大的全程化持续照护养老社区。

燕达副总裁李海燕:从京津冀到全国,“燕达”模式如何越走越稳

燕达副总裁李海燕:从京津冀到全国,“燕达”模式如何越走越稳

我国养老产业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医养结合”已逐渐被公认为是当前康养产业的最佳发展模式,且得到了政策鼓励。但是目前“医养结合”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形成一种成熟的运营模式。燕达是怎么做到真正的“医养康”结合?

燕达副总裁李海燕:从京津冀到全国,“燕达”模式如何越走越稳

那么作为京津冀养老试点单位,养护中心一直在为行业探路。大约10年前,在国内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楚汉相隔界”时,燕达的规划蓝图中就大胆的制定了“医养结合”模式。

现如今,“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已经获得了国家层面的广泛认可并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但实际上,在体制机制的束缚下,我国“医养结合”的发展比较缓慢。

而国内养老产业的“医养康”模式尚处在起步阶段,成熟的运营体系还尚未形成,亦有几家先行者企业在提,并没有相关统一标准。医养康养老模式,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可观,但并不是所有养老机构都能达标,它应该具备标准化的医疗支持+多样化的养老服务+全方位的康复功能设计。

燕达副总裁李海燕:从京津冀到全国,“燕达”模式如何越走越稳

对此,我们一直没有停下“探路者”的脚步,成功探索了一条医养康相结合的服务升级之路。养护中心二期落成之后,我们新增添了8000张养老床位,并且加强了“康复”板块的供给。因此,养护中心已经正式迈进“医养康”服务一体化2.0版新阶段。我们称之为“燕达医养结合2.0升级版”,并以点带面快速向全中心推广。

那么“燕达医养结合2.0升级版”,正是以健康为中心的全生命周期的、基于治未病,有病进行慢病的规范管理,急性期到医院进一步诊治、抢救,急性期以后的后续康复的全健康链条的服务模式。这是基于燕达原有的医疗和养老服务的基础上,加强了康复板块的服务供给,并改变过去“以疾病为中心”的被动服务为“以健康为中心”的主动服务。通过提前的规范化的健康管理和慢病管理,能最大化的降低老人可能会出现的急性病发作风险。

养护中心推出的“医养康”相结合的养老模式,得益于燕达国际健康城配套齐全的功能服务板块。除燕达养护中心外,燕达国际健康城还涵盖燕达医院、燕达康复中心、燕达医学研究院、燕达医护培训学院等几大板块,各板块分开经营又因为同属一个集团而紧密协作。

燕达副总裁李海燕:从京津冀到全国,“燕达”模式如何越走越稳

在燕达医院的强力协同下,入住养护中心的老人除了能享有养护中心内部的社区医疗外,还享有近在咫尺的燕达医院(三甲资质)的绿色通道,当老人有紧急情况时,只需给其家属打一个电话,六七分钟就能将老人送到燕达医院去享受三甲医院的医疗服务,不仅如此,养护中心的老人还能享受燕达医院知名专家大夫定期的上门诊疗服务。

当前医养结合全国推广难的症结在于体制机制上不够灵活,需要从服务管理机制上破题。燕达的优势在于内部机制灵活、利益共享,这样才走得顺畅,对于行业来说,如果养老机构自身没有强大的医院支撑,可与第三方医院在服务上建立共享、合作共赢的机制,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医养结合。

燕达副总裁李海燕:从京津冀到全国,“燕达”模式如何越走越稳

作为北京地区做的比较早的CCRC项目,目前燕达养护中心的运营和经营状况?

燕达副总裁李海燕:从京津冀到全国,“燕达”模式如何越走越稳

养护中心是在2010年底开始运营的,设置床位10000张,分两期建设,一期2300张床位于2016年全部住满,二期近8000张床位于2018年10月正式开放入住,目前总计入住3000多位长者,其中98%均为京籍长者。

养护中心二期共16栋养护楼,自2018年10月1日以来,已陆续开放11栋,入住率达到80%以上,计划于2020年底全部住满。

燕达副总裁李海燕:从京津冀到全国,“燕达”模式如何越走越稳

燕达副总裁李海燕:从京津冀到全国,“燕达”模式如何越走越稳

在服务方面有哪些特色?入住老人的反响如何?

燕达副总裁李海燕:从京津冀到全国,“燕达”模式如何越走越稳

首先,我们的硬件设备设施非常的完善,满足老年人的日常需求。

从居住角度来说,养护中心为半自理、非自理老年宾客设置的养老居所,有宾馆式VIP套间、豪华双人间和普通双人间;为自理宾客设置的家居式养老居所,有一室一厅一厨一卫、两室一厅一厨两卫、三室两厅一厨两卫,达到舒适、适老化效果。

燕达副总裁李海燕:从京津冀到全国,“燕达”模式如何越走越稳

而设置的信息化系统为5G升级奠定了基础,并形成了完善的养老智能化服务平台,通过数据库、智能平板终端和智能一卡通,为老年宾客提供健康管理、智能定位、紧急呼叫、智能点餐、各类活动预约、查看各类资信、电子围栏等。设置的智能床垫、遥感监测系统,对高危宾客身体指标24小时监测,当身体指标出现异常时,遥感监测自动报警,会得到医护人员及时救助,可极大减少高危宾客意外事故或猝死的发生。

除此以外,还有很多功能型的设施。比如各式餐厅、老年大学、模拟高尔夫球馆、电影院、健身俱乐部、棋牌室、图书馆、银行、超市、菜市场、双语幼儿园、温泉游泳馆、糕点店、干洗店、美容美发室、阳光种植房、党员活动室、老年会所等。而为了满足老年人的宗教信仰的需求,还设置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教堂。

燕达副总裁李海燕:从京津冀到全国,“燕达”模式如何越走越稳

其次,我们的“软件”服务也非常全面、贴心。

在医养方面,养护中心为半自理非自理老年宾客设置了6个服务包,为自理宾客设置了5个服务包。配备的家庭医生、护士定期上门健康检查、健康调理和健康指导等,并采集标本进行检验,把身体指标录入健康档案,进行健康管理,中医医生提供针灸、拔罐、艾灸、蜡疗、理疗等服务,心理咨询师提供身心疾病咨询、心理疏导、心理危机干预等服务。配备的护理员为老年宾客提供全方位的生活照料服务,帮助室内外活动、沐浴阳光等,社工定期上门提供精神慰藉、灵性关怀、带动活动等服务。

燕达副总裁李海燕:从京津冀到全国,“燕达”模式如何越走越稳

老年病科对老人患的慢性病、常见病等提供诊疗服务,对患的重病、大病护送到燕达医院治疗。专门设置的康复科给予提供康复服务,使老年宾客尽快恢复健康,实现健康长寿。

在食品方面,为了确保食品卫生安全,养护中心专门建立了蔬菜、米面、肉蛋、饮料等的供应基地,对食品源头、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设置了一套严谨、科学的检查监控机制。设置的餐厅有自选餐厅、自助餐厅、特色餐厅、个性化自点餐厅、素食餐厅,各式餐厅可容纳三千多老人同时就餐,营养师制定的营养配餐方案,让老年宾客实现健康饮食,各式包间为家庭聚会和招待客人提供便利。

燕达副总裁李海燕:从京津冀到全国,“燕达”模式如何越走越稳

另外,我们还为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配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老年大学定期举办舞会、生日会、歌咏比赛、节假日庆祝、养生讲座、开展书画活动等。

除此以外,我们在园区内种植了各类成树、花卉和果树,实现四季绿、三季花、三季果的效果。水系和带状森林公园,形成了亮丽宜人的景观,又起到改善园区环境的作用。漫步在如诗如画般的园林公园,观赏设置的楼台亭阁和艺术雕塑,使老人心旷神怡。

燕达副总裁李海燕:从京津冀到全国,“燕达”模式如何越走越稳

总体来说,养护中心提供的医疗、康复、生活照料、文化娱乐等服务,让老年人有归属感、安全感,能够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因此,大家都把燕达当做自己的家。

比如有一位何奶奶,目前就住在养护中心里。她因为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压迫神经,导致右下肢间断性剧烈疼痛多年,平时走路要靠助行器,疼痛严重时甚至不能行走。

据了解,何奶奶腰间盘突出的病已经得了十几年了,之前不严重时吃点药就好,近几年症状比较严重,每天腿疼得难以忍受,甚至夜里都无法入睡。家人曾带她到北京积水潭医院找过专家,建议是手术治疗。但对于80多岁的老人来说,手术的风险很大,家人和何奶奶都不同意手术。后来在其他医院进行封闭注射治疗及中医针灸治疗,但效果都不是很明显。

入住养护中心之后,何奶奶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就在老年康复科治疗,没想到两个疗程的手法治疗及康复训练,让她的腿疼基本痊愈,现在可以正常走路了。何奶奶特别高兴,还把这个情况分享给自己的亲朋好友,推荐大家到我们燕达来养护,来养老。

燕达副总裁李海燕:从京津冀到全国,“燕达”模式如何越走越稳

燕达今后的发展战略是什么?未来会着重于哪一方面?

燕达副总裁李海燕:从京津冀到全国,“燕达”模式如何越走越稳

首先,我们将不断深化“医养康”相结合的服务模式,完善标准化服务体系建设,更加注重服务的质量,更加注重服务的人性化和亲情化发展,通过服务质量来占领市场,通过亲情化、人性化的服务来树立品牌。打造以医疗、养老、康复、文化娱乐为核心,以优美环境、功能配套、健康餐饮、智慧养老为辅助的高品质养老乐园,为长辈们提供全方面的养老服务,让长辈们享受到幸福的晚年生活。

同时,养护中心会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机遇下,在养老服务、旅居养老、项目咨询合作、老年用品等多个方向上快速发展,成为行业引领者,推动我国养老产业快速发展。

燕达副总裁李海燕:从京津冀到全国,“燕达”模式如何越走越稳

对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有什么看法?

燕达副总裁李海燕:从京津冀到全国,“燕达”模式如何越走越稳

从政策方面来说,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等标准规范,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将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相信未来国家将出台更多规范健康养老产业的法规条例。

从市场发展方面来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办养老机构与民营养老机构的角色定位会更加清晰,公办兜底,主要承接失能、失独等。给予民营养老机构价格自主权,参与市场竞争,民营养老结构会迎来较快的发展。众所周知,养老行业属于微利行业,相信在未来,专业化、品牌化、连锁化会更加明显,规模经济实现盈利。

最后,来说说医养结合。我相信,医养结合仍为未来养老的发展趋势,预防、治疗、康复、护理服务将要融为一体。

未来,人民生活水平将不断提高,对养老的需求也会越来越高,低端养老结构的日常起居、基本医疗将不能满足老人的全部需求,以医疗、康复、长期慢病管理、文化娱乐为核心的中端养老机构将成为主流。

燕达副总裁李海燕:从京津冀到全国,“燕达”模式如何越走越稳

李海燕与昱言养老创始人张坤昱

————————————————————————

更多原创文章

请关注昱言养老的微信公众号(ID:Yuyanyangla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