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泗陽:留住“鄉愁”發展產業 激發富民內生動力

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新袁镇三岔村是个傍水而居的传统村落,背靠京杭大运河,面对黄河故道,村庄居于古黄河大堤之上,村域面积528.4公顷,共有795户,3347人。长久以来,三岔都戴着一顶贫困的“帽子”,而如今,它已经从“十三五”省定经济薄弱村蜕变成富裕幸福村,是什么促成这美丽的蜕变呢?

宿迁泗阳:留住“乡愁”发展产业 激发富民内生动力

因地制宜 打造“绿、曲、新”美丽小村

“我们家前屋后的空地都改成了带篱笆的菜园子,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整个环境上了一个档次。”55岁的徐月红一脸幸福地诉说着村子的变化。如果说以前是“大风起,垃圾飞满天,雨潇潇,污水遍地流”,那么现在就是“遥看苍莽笼翠色,近观人家紧相连,缭绕炊烟碧空尽,鸡鸣犬吠人语喧”。这般“七十二变”主要得益于三岔因地制宜的村居环境整治。

三岔根据自身岗高、坡缓、林密、田阔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处理“绿、曲、新”的关系。“绿”方面,坚持“少草坪灌木、多果树菜地”的原则,对原有树木保留的同时,多栽植乌桕、白蜡、枇杷、紫叶桃等乡土树种,美化环境;“曲”方面,特别注重自然之曲、道路之曲,无论是造房还是修路,均随坡就势;“新”方面,主要按照“红瓦白墙”原则,增门楼、改窗户、压雨檐、塑立面,加快勾勒“房在树中、村在绿中,老树掩映、红瓦白墙”的美好乡村形态。美好的村居环境是一个村落发展的精神之根,根扎稳了,发展才能“游刃有余”。

宿迁泗阳:留住“乡愁”发展产业 激发富民内生动力

保留传统村落文化 发展“乡愁”旅游

三岔村历史久远,老宅、老井、古树、古码头,无不记载着悠悠岁月。百年老桑树如历尽沧桑的老人平静矗立,诉说着昨天的故事;古码头遗迹历经百年风雨,在古运河之畔看着水涨船高。四十年代土墙灰瓦的老宅子,像一位隐士在翠竹环绕中注视着时光流逝………这一切都是印刻在人心头的“乡愁”文化,让人魂牵梦绕,心向往之。

三岔村围绕“乡愁”主题,对原有古树名木、历史遗存等加以保留,把这些传统村落文化元素融入“乡愁”之中。通过这一番着力打造,三岔村现已经成为“乡愁”文化旅游目的地,吸引着宿迁市泗阳县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民宿、“农家乐”、特色美食,为当地村民带来了一份不错的旅游附加收入。

宿迁泗阳:留住“乡愁”发展产业 激发富民内生动力

推动产村融合 聚焦生态富民

“雅称花中为首冠,年年长占断春光。”一场场春雨催润,三岔村的“牡丹园”内万株白牡丹次第绽放,风姿绰约,如梦如幻。在这样的美景中,三三两两的老人,或是静坐话家常,或是漫步微锻炼,遇着远客,总是自豪地说:“咱们三岔很美吧,常来转转玩玩啊!”牡丹园内的白牡丹不光有观赏价值,还有药用价值。

宿迁泗阳:留住“乡愁”发展产业 激发富民内生动力

三岔村在公共空间治理和土地流转的基础上,着力构建微田园、大基地两级梯次化产业,加快打造“药香”产业。“药香”是指中草药种植与养生基地打造,目前已与安徽亳州中药材公司合作种植板蓝根和丹参300亩,计划两年内逐步将“两河”之间550公顷土地流转完毕、连片种植,并与2家中药材加工厂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真正建立起产业脱贫、产业富民的长效机制。

现如今,三岔村是已成为泗阳县黄河故道沿线四个特色村庄之一,先后获评年省级卫生村、宿迁市十佳美丽宜居村庄、泗阳县康居示范村、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和国家森林乡村。2019年村集体经济达到54.5万元,145户建档立卡低收入户共437人全部脱贫。(孙亚丽 张大成 田苗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