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购物指南”:理性消费,精准赋能

买买买,已成为制造企业们追逐智能制造大潮的常态,但细究其中,有多少制造企业厘清商业本质,以及对未来发展有清晰认知,从而在选购智能制造硬软件过程中做到理性消费而不是冲动消费?值得探讨。

机器换人、自动化是对智能制造的误解

据媒体报道,截至2018年,中国工业机器人的消费已经连续6年稳居全球第一。

靓丽数据的背后,有一些值得玩味的现象。富士康科技集团副董事长李杰近期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国家大力倡导“机器换人”的政策引导下,一些企业陷入了为了智造而智造的怪圈,大肆引进了机器人、新系统。技术投入的越多,成本越高,在还没有摸清消费端需求的时候,企业便通过机器人提升生产效率,结果却生成了大量库存,利润空间被压缩得更小。以此观之,机器换人或是一个伪命题。

智能制造“购物指南”:理性消费,精准赋能

拨开市场云雾,首先要清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目的。一是沉淀和传承自家制造经验、知识或是解决方案;再者,作业系统可以做到预测性维护,即“事前诸葛亮”,不仅能解决看得见、看不见的问题,还能防范于未然,先人一步解决问题,以此达到降低浪费、降低工作、降低担忧的目标。反过来看,智能制造强化了制造企业抗风险能力。在这过程中,工业人工智能发挥着核心引擎功能。

工业人工智能不仅仅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作为一种认知科学,在图片分析、机器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机器人和机器学习中有着广泛的研究。目前,机器学习算法的功能仍然高度依赖开发人员的经验和偏好,由于制造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复杂而割裂是它的历史特征,导致人工智能在工业应用的门槛相比其他行业更高,落地难度较大。有研究机构指出,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数字化经济中的渗透率在0.4%左右,并将在2022年达到1%。

“今天未来所有的工匠器匠最缺乏的就是数据传承,那这里面就谈到智造,智能制造它必须要有人,工匠;必须要有器,器匠;必须要有技,技匠;中间核心部分的技术,我们叫数据的传承性。分析完数据后,分析的方法我们可以传承下去。”

李杰指出,工业人工智能是一个严谨的系统工程,能高效、可靠和持续地解决工业系统中的问题,带来“稳定且持续”的效益。具体来看工业人工智能将作业现场沉淀的数据变成知识,再把知识变成管理系统,以推动企业核心价值的传承和可持续发展。这意味着,在作业现场,不同作业人员使用同样工具,可以得到相同或相近的结果,系统将形成标准性解决方案,高度契合作业过程中即时响应、准确度极高、高等级安全等一系列要求。

智能制造“购物指南”:理性消费,精准赋能


对于制造业而言,工业人工智能不仅颠覆了传统作业方式,更是释放出更多增量价值。透过工业人工智能,不仅是可以满足用户,解决现阶段可见的需求,并给予持续性的改善与训练;也可利用新知识,进行加值改善,避免掉即将发生的可见问题;甚至可以透过数据、经验的累积与分析,以创新的方式与技术,针对不可见的问题进行解决;最终,在利用工业人工智能的智能讯息,还能进一步避免某些不可见的问题发生,进而创造出新的知识,当然这可能包括了新的产品和新颖的商业模式。

智能制造“购物清单”:专业云

《工业人工智能》一书中提到,工业人工智能可以助力中国过去三十年发展中所积累的经验得到更快的沉淀和传承。从依靠国外的经验,转向用数据重新建立经验的一个技术体系,从而使中国未来的发展更具有可持续的传承。

这意味着,中国制造可以借助工业人工智能这张技术牌,可以在全球市场实现弯道超车。如今,富士康作为中国制造发展史的见证者、推动者以及引领者,在智能制造时代依然充当着转型升级先行者的角色。可以看到,承担“对内升级”与“对外赋能”重任的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工业富联),正通过创新技术、专业知识、尖端人才三大核心竞争力,成功卡位工业互联网核心赛道,工业人工智能是其一。

“如果工业富联不能充分利用工业数据及开发工业人工智能,那么市面上就很少有企业能做到。因为工业富联集齐了工业人工智能所需的五大要素,即Analytics(or AI) Technology(智能分析与人工智能技术)、BigData(大数据)、Cloud(and Cyber)Technology(云与赛伯技术)、Domain Knowledge(专业知识)以及Evidence(事实)。其中,真正凸显工业人工智能的特性及势能的要素在于DE。工业富联背靠的富士康,机床数量就占到了中国总量的14%,在工业沉淀和机理模型上具有先天的优势。”

工业富联董事长李军旗曾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富士康目前拥有超过1800条表面贴装技术生产线、17.5万台CNC机床、5000多种测量监测设备,以及100万以上员工等,在超精密制造、模具加工等领域沉淀出了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和高质量的生产工艺,能为工业富联开发“杀手级”应用提供底层资源支撑,包括设备预测性维护、虚拟测量与过程质量控制、能源管理与能效优化、基于机器视觉的缺陷检测与物料分拣、生产与维护计划的排程优化、供应链与物流调度优化系统等。

智能制造“购物指南”:理性消费,精准赋能

截至目前,工业富联依托三硬三软(三硬:装备、工具、材料;三软:工业软件、工业大数据、工业人工智能)基础优势,开发出开箱即用式的云服务矩阵——专业云,其中传承了富士康40年制造经验、知识、解决方案等,几乎覆盖关乎制造企业生产经营的所有环节,包括但不限于车刀云、CNC云、贴装云、机械云、AGV云、成型云、富集云等。如此一来,传统机械设备被赋予智慧,一跃成为“器匠”,也就是人们口中的“老师傅”。另外,专业云也让制造业“自我传承、事业永续、基业长青”的愿想照进了现实。

基于此,工业富联已通过深度融合机器学习和工业人工智能,率先在精密工具和通讯设备制造领域完成了熄灯工厂的样板改造,成为了全球首个工具行业离散制造、无忧生产的智能工厂,工作人员数量从318降低到38,生产效率反而提升30%,库存周期降低15%。如今,该熄灯工厂已被达沃斯列入全球十六家“灯塔工厂”之一,标杆成色尽显。

迎接机遇的不止是企业,还有员工

“为何在熄灯工厂内部还能见到作业人员?”短短的一个月里,工业富联龙华熄灯工厂迎来了政府、央企、世界经济论坛等组织机构代表调研、参观。在陪同的过程,工业富联CEO郑弘孟经常被参访者问及作业人员未来出路、作业人员与智能制造之间联系等问题。

郑弘孟解释道,熄灯工厂不是无人工厂,而是无忧工厂,是因为把工作放到前端,到前面去做决策,熄灯工厂改变了人力结构,从传统的以人为中心,这也是工业互联网推动的目标。在实现熄灯工厂过程中,挑战在于需要培养新一代的能力智能系统,训练工程师怎么把数据变成有价值的资产。

面对工业互联网产业存在“找不到人,请不起人,留不住人”的难题,工业富联成立了“灯塔学院”,填补了中国智能制造进程又一块空白,核心亮点在于融合了理论学习、实践平台以及产业发展,真正做到从场景出发了解生产中真实的痛点,带给员工更实用、更适配产业发展的课程、高阶技能,推动员工价值再造。

不仅是制造企业,对于作业人员来说,他们的转型也才刚刚开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