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到新疆,情誼傳不停

记者连线两地医患人员倾听他们的方舱故事

武汉到新疆,情谊传不停

新疆医疗队队员与患者合影。(受访者提供)

武汉到新疆,情谊传不停

患者给新疆医疗队队员的信。(信中划红处:有一个病友由于家里困难,担心老人和孩子,一直哭,大白说她也有一个孩子,很有经验,可以帮助照顾这位病友的孩子,让她别担心,先安心养病。)

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讯(记者李晓青 刘薇 实习记者杨智超)“忘不了巴哈古丽优美的新疆民族舞带给我们的欢乐;忘不了王丽丽利用业余时间为我们剪发的倩影,忘不了你们这些家人般的新疆医疗队队员……”在完成援助湖北任务返回家乡的这段日子里,新疆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与武汉患者建立的“C舱——心灵驿站 健康你我他”的微信群气氛依旧活跃。

4月16日,记者分别电话连线了新疆、武汉两地的医疗队员以及与他们曾经朝夕相处的患者,分享他们的方舱记忆。

医疗队:奔跑的“石榴籽”

自2月7日进入武汉客厅方舱医院,由新疆5个地州市多家医疗机构102名护理人员组成的新疆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和患者们朝夕相处了整整一个月,从起初听不懂湖北方言,到不用“翻译”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医疗队实现了患者“零死亡、零感染、零返舱、零事故、零投诉”的工作目标。

“在方舱医院,我们新疆医疗队队员与患者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齐心战疫。”提起那段难忘的时光,新疆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联络员巴哈古丽·托勒恒说。

在武汉,巴哈古丽·托勒恒不进舱的时候,她就在微信群里和患者谈心,给患者唱《可爱的一朵玫瑰花》,或者在群里介绍新疆特色,因此和许多患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遇见你真得很幸福!”曾在方舱接受治疗的李璐熠给巴哈古丽·托勒恒的一封感谢信里说道。李璐熠出院后要去隔离点观察,换洗衣服不够,巴哈古丽·托勒恒知道后,为她准备了新衣服、香囊和一套睡衣,让她感到很温暖。

33岁的姑丽扎尔努尔·艾尔肯是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ICU的护士长,发生疫情后主动请缨加入第二批新疆支援湖北医疗队,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A舱工作。

“在武汉工作的日子是一段温暖的时光,那里的患者给了我很多感动。”姑丽扎尔努尔·艾尔肯说,在一个下雪天,正好轮到她值夜班,晚上舱里温度较低,她要不断来回巡视,给患者盖被子、加毛毯。

巡视的过程中,发现一名患者一直没睡,上前询问对方说:“头疼,睡不着。”姑丽扎尔努尔·艾尔肯立即给他测量体温,显示38.5℃。医生检查,开了药以后,她还是不放心,隔一会就来看看这位患者,给他喝热水、盖被子。

第二天,这位患者的体温恢复了正常,精神状态也好了很多。老远见到姑丽扎尔努尔·艾尔肯就挥手招呼,递给她一张纸条,写着:“远道而来的新疆姑娘,看着你一夜没睡,为我们操劳奔波,我很感动。我一定会加油的,快快好起来。”

“在医院里,他们都不叫我护士,而是新疆妹妹,我喜欢这个称呼,在我心里,我们就是兄弟姐妹。”姑丽扎尔努尔·艾尔肯说。

患者:新疆医疗队队员感动了我们

“新疆医疗队队员的爱和感动照亮方舱,也温暖了我们患者的心。”当天,曾在方舱医院治疗的武汉市民黄伟通过电话告诉记者。

黄伟是武汉当地一名警察,2月9日确诊后在武汉方舱医院接受治疗。刚来到医院的时候,他心情很焦虑,得到了新疆医疗队队员的精心护理和心理疏导。

“忘不了张玉梅、高敏、杨丽丽、吉永贵为病友分发的新疆特产,忘不了宋晓英、戴文对病友的嘘寒问暖,还有很多很多叫不上名字的你们默默地坚守,虽然看不清你们的脸庞,但你们都有一双清澈透明目光坚毅的眼睛,就像天山的雪莲花绽放在我们身边,给我们带来信心、希望和温暖。”黄伟说。

武汉市民杨家华的手机里,记录了他在病区治疗时,看到的新疆支援湖北医疗队的点点滴滴:有医疗队队员给患者测血压、量体温、挪动氧气瓶的工作画面;有医疗队队员耐心教小朋友七步洗手法的温暖场景;有医疗队队员给患者分发她们没舍得吃的新疆小白杏杏干的场景……

提起杨家华,张玉梅、佧米力江·阿力木等医疗队队员都记忆深刻,3月13日,得知新疆医疗队即将返程,杨家华专门赶去将一面写有“众志成城抗疫情 大爱无疆保安康”的锦旗和一封感谢信送到了医疗队队员手中。

新疆医疗队队员佧米力江·阿力木说,住院治疗期间,杨大哥看到舱内一次性水杯紧缺,他主动联络武汉的家人,向医院捐赠3000个杯子,在方舱里,每天有很多像杨大哥一样的热心患者,让队员们工作起来充满温暖和动力。

“等疫情散去,我一定要去新疆,看看曾经像家人一般照顾过我们的队员们,看看大美新疆。”杨家华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