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留不住的中國天才,拒絕165萬歐元獎金誘惑,選擇回國任教

引言: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中华儿女自古不缺爱国志士,苏武牧羊感天动地,叹零丁洋忧国忧民。爱国一词不仅仅是写在书本上的核心价值观的一个内容,更是上下千年来深深刻画在我们一辈又一辈中华民族优秀儿女心中无法抹去的信念。

新中国成立以来,放弃海外发展机会和优渥生活条件回到祖国为祖国发展建设贡献知识与力量的伟大学者数不胜数,他们不计名利,始终坚守在祖国的阵地之上,尽职尽责。

德国留不住的中国天才,拒绝165万欧元奖金诱惑,选择回国任教

我们所熟知的英雄们包括邓稼先、钱学森等知名科学家,似乎在我们眼中经常出现的都是风度翩翩的男英雄。自古就有巾帼不让须眉一说,庄晓莹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女性,她留不住的中国天才,获得165万欧元奖金,毅然投身祖国建设。

巾帼不让须眉,谁说女子不如男

“土木工程”,大家都十分熟悉,在我们固化的思维中,这四个字似乎是与男性捆绑出现的,而放眼各大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男女比例也确实极为失衡。而敢于打破固化思维,是我们需要具备的优秀品质,庄晓莹的出现,就足以改变我们一直以来的刻板印象。她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卓越成就,也让人们改变了原来的看法。

德国留不住的中国天才,拒绝165万欧元奖金诱惑,选择回国任教

身为80后的庄晓莹在改革开放大搞建设的年代里长大,她看到了中国一步步成长起来的脚步。十几岁的她心智蓬勃,恰好看到了上海奇迹般的发展,看到了一座座高楼大厦崛地而起,这些都催生了她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向往。

高考结束之后,庄晓莹以优异的成绩,成功进入了同济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面对家人的反对,她不予妥协,梦想带领着她,一步步坚持,一步步努力,一步步走向学科的巅峰。然而人生路漫漫,总会有崎岖之处。

德国留不住的中国天才,拒绝165万欧元奖金诱惑,选择回国任教

庄晓莹以优异的学业成绩一直走到大学的末尾,但这时候,她突然意识到,工业设计这一领域存在着太多已经固定而成熟的模板,她在这一领域并不能自由地发挥。可她没有因此放弃,而是抓住了研究生推免的机会,继续留在同济大学,进行隧道与地下建筑工程专业的学习。重新规划,将研究的重点转移至理论方法的研究,这些开拓创新与坚持使她获得在这个并不完善的领域中许许多多成就。

努力学习,成就自己

庄晓莹对于自己的成就与坎坷,从来都是以从容不迫的态度去应对,一心只踏踏实实做研究,全心全意不断学习。从小积累的理科基础知识也为她筑牢了学习的基础,她不断融会贯通,将研究领域划定在纳米复合材料领域,对各种方案提出假设,不断优化设计,进行模拟验证,最终取得了德国奖金最高的科研奖项之一的

“索菲亚·科瓦雷夫斯卡奖”。

德国留不住的中国天才,拒绝165万欧元奖金诱惑,选择回国任教

这个奖项就是为了吸引世界各地的基础科学与应用方面优秀青年科研工作者去德进行研究而设立的,而我国至今获得此奖项的科学家也屈指可数,她就是其中之一。这个奖项带给她的收益,有165万欧元之多。

拒绝165万欧元奖金诱惑,毅然回到祖国

德国洪堡基金会的主席施瓦茨介绍:世界上曾获得此项科研大奖的科学家有三分之二都选择留在德国继续科研项目,因为德国开出的优厚待遇和便捷的基础设施都是他们选择留德国的理由。然而怀有澄澈而坚定的爱国之心的庄晓莹毅然决然拒绝德国的诱惑,选择回国任教,并继续研究。

德国留不住的中国天才,拒绝165万欧元奖金诱惑,选择回国任教

有人曾问过她回国原因,她说:“每当看到祖国越变越好、好日子好时代一天天都在靠近,我心中就会充满无限豪情!”这句发自肺腑的真挚的话语,感人至深。青年是国家,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的未来,而在这群青年之中,庄晓莹是一个值得借鉴与学习的代表。我们共同流淌着炎黄之血,共同拥抱着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辽阔疆域,祖国养育了我们,我们也应在此奉献身心。

赤忱美好的心灵给人以优雅动人的气质,这在庄晓莹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她外表清秀大气,举止端庄,举手投足间散发着中华儿女儒雅的气质,令人印象深刻,心生敬仰。她与居里夫人一样,将青春献给了科研事业,无怨无悔。

德国留不住的中国天才,拒绝165万欧元奖金诱惑,选择回国任教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美貌与智慧集于一身的她从未恃宠而骄,崇洋媚外。金钱名利也未能迷惑她的双眼,她始终坚持自我,坚持本心,这才是我们新一代青年应当学习,应当崇敬的品质。我们应当追随她的脚步,为祖国大地挥洒热血。

参考资料: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