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鲁不想孤独终老》:孤独无处不在,把握好当下,与自我和解

“一想到在人生的终点,没有人陪伴,没有人知道自己曾在世界上存在过,经历过欢笑、痛苦、爱恨情仇一一他的心就像被撕裂开一般痛苦难耐。”——理查德·罗珀


《安德鲁不想孤独终老》:孤独无处不在,把握好当下,与自我和解

《安德鲁不想孤独终老》是英国作家理查德·罗珀的处女作,本书的创作灵感源于作者读过的一篇文章,那是一个关于处理孤独终老者身后事的特殊职业者的故事。主人公安德鲁在一次次清理孤独终老者住所和办理一场场无人参加的葬礼过程中,与内心封闭的自己和解并对朋友敞开心扉。

畅销书作家比安卡·马赫斯说:《安德鲁不想孤独终老》既温暖治愈又让人心碎,作者写尽了孤独,也写尽了人与人之间对情感联结的渴望。它会让你为主角欣慰之余,更想要抓住当下。

人生的孤独无处不在,我们需要做的是在孤独的时候把握好当下,在契合的灵魂伴侣出现之前保持好自我。

《安德鲁不想孤独终老》:孤独无处不在,把握好当下,与自我和解

孤独不能成为婚姻将就的借口,不基于爱的婚姻大多不幸福

“今后如果要寻找共度一生的伴侣,我一定是为了爱,而不是别的。我不再因为社会传统而结婚,也不会只是为了找个伴儿。”

我所在的山东,大部分地区的农村青年历来早婚,到三十几岁还没结婚的通常会遭受到周围人的指指点点,自己和家人的心理压力陡增,过年过节也会遭受到很多催婚盘问。

我一个85年的发小,是我们姐妹团里唯一一个还没有结婚的。她也会偶尔相亲恋爱,但大多都无疾而终。看到别人都有个温馨的家庭,儿女绕膝,有人疼爱,她嘴上不说孤独,只是偶尔会深夜两点发朋友圈说睡不着。也不太敢找人倾诉,但是她对自己可能会孤独终老这个结局越来越恐惧。

我老家的隔壁邻居的儿子去年33岁终于结婚了,妻子39岁,两个人认识半年就匆匆步入婚姻围城。想说他们因为爱情结婚真的很难,结婚刚刚三个月,两人就离婚了。围城一进一出除了重回单身之外,对不合适的两人来说将来面对孤独终老的恐惧又加深了一层。

《安德鲁不想孤独终老》:孤独无处不在,把握好当下,与自我和解

孤独是生活的一剂苦味调料,关键在于怎么使用

看过一部纪录片,豆瓣评分9.1的《靖大爷和他的老主顾们》。靖大爷是一位87岁高龄的耄耋老人,他是一位从旧社会走来的老剃头匠,每天穿梭各个胡同之间,登门为那些相识几十年的老主顾理发刮脸。

“剃了20多年,死了400来个,都剃跑了。”

20多年时间里,400多位孤独、无名的老人离开。而靖大爷则怀着一颗平实达观的心,以仪式般的郑重送走每一个相伴多年的老主顾。影片中靖大爷常说的一句话:“想不通就是受罪,想得通就是幸福”。

平凡的话语里蕴藏着老人们一生的感悟。

看完这部纪录片之后我对人这一辈子和死亡又有了一层新的认识。它告诉人们该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面对生命。浮躁的现实世界,需要这样的片子,来告诉我们人生的某些参考答案,我们可能没办法像靖大爷那样风轻云淡的潇洒,但我们可以经常对自己说“慢慢来”;也可以在焦虑和浮躁的时候想一想,如何“有心有茬地活着”。既然该来的都会来,该走的都会走,那就更要认真地、热情地、有自我地活着。

《安德鲁不想孤独终老》:孤独无处不在,把握好当下,与自我和解

蓝色的月亮啊,你看到我孤独地站着,多少人孤独、无名地离去。

就像《安德鲁不想孤独终老》的主角安德鲁,他的工作就是和死亡打交道:他一年参加25场无人问津的葬礼。如果有人孤零零地死去,他要去死者家里调查,确认死者是否尚有亲人在世,留下的钱是否足够支付葬礼。这是一份阴郁的工作。安德鲁觉得,总有一天自己也会孤独终老,不会有人参加自己的葬礼。安德鲁孤独到窒息。

安德鲁42岁,5年前他失去了一份持续了8年的行政工作,后被前上司介绍到议会面试时,出于不想成为同事眼中的异类这个想法,他随口给自己虚构了一个完美的家庭,妻子带着两个儿女每天会在家等他下班吃晚餐。可笑的是同事们没有一个人怀疑过,每个人都固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从来不曾真正地关心过彼此。就这样,5年来,安德鲁的完美家庭依然完美,没有被拆穿。

安德鲁在参加完姐姐的葬礼之后,面对姐夫的质问,他才真正地正视自己的内心世界。孤独是自己造成的,安德鲁藏在自己的套子里太久了。他的内心一直憎恨姐姐,无视姐姐的数次关心和主动和解。而姐姐带着遗憾离世前还把自己所有的家当留给了他。他虚构出来的四口之家也因为姐姐的去世变得更加荒缪,他变成了真正地孤家寡人。直到佩姬像一口氧气涌进他孤独到窒息的生活,他才一点点敞开心扉,想通了很多事,放下戒备,坦白谎言,收获了同事们的友谊。

《安德鲁不想孤独终老》:孤独无处不在,把握好当下,与自我和解

人生的孤独无处不在,把握当下,自我和解才能收获幸福

刘若英在《我敢在你的怀里孤独》写道:任何人都试过为了摆脱寂寞,刻意置身于某种团体或人群中。但那毕竟不是解决之道,因为你心里也明白,在人群中所感到的孤寂,要比一个人独处的状态,要难过上数千数万倍。


“孤独”是一种心理的感受,与周围有多少人或有没有人无关。事实上,一个人独处所感受到的孤独感,经常比不上身置人群的“孤独”。

刘若英也曾唱过《一辈子的孤单》:我想我会一直孤单,这一辈子都这么孤单;我想我会一直孤单,这样孤单一辈子。

安德鲁在遇到佩姬之前就一直这么想,对于一年参加25场无人问津的葬礼的人来说,孤独终老对他的内心冲击更大。我会不会像他们一样孤独一辈子?

安德鲁拿回了一瓶啤酒,一屁股坐在沙发上,允许自己这一刻完全放松下来享受着一切……每人每年至少有一个晚上,可以有权陷在软软的垫子里,肚子咕咕叫着等待享用意式馄饨和红酒,听着隔壁房间的闲聊,感受到即便只有短暂的一秒,自己还是有人在乎的。

《安德鲁不想孤独终老》:孤独无处不在,把握好当下,与自我和解

伊坂幸太郎说:“如果因此做什么都不会觉得不痛不痒的话,这个人就完了。”

好在安德鲁有一个痴迷的爱好——收藏火车模型。安德鲁下班回到家就沉浸在自我营造的火车世界里,甚至把所有的薪资都拿来收藏火车模型。

从火车模型——这个最令人满意的简单物件中,安德鲁学到了,火车头运行的次数越多,性能就越好。但当跟人接触时,他就没有运行中的火车头那么平稳了,而是像一辆锈迹斑斑的换轨客车。

《安德鲁不想孤独终老》:孤独无处不在,把握好当下,与自我和解

在与佩姬的接触中,他心中出现了无数可能性,开心极了。

我很害怕孤独终老,成年人这么老了才交到朋友,确实有点奇怪,但我们试试好吗?

至此,安德鲁完成了与自己的和解。除了与网络上不需要见面的火车模型迷们交流之外,他开始关注自己周围现实中的人和事了。安德鲁尝尽了孤独的苦味,42岁开始交到朋友也不晚,抓住当下,把握住友情,给他将来的生活平添了许多色彩。

写在最后

刘若英说:随着网络与智能手机的发展,人与人之间可以用来沟通的桥梁越来越多样化。但我并不认为,人跟人的关系因此变得更亲近更美好。

我们周围有多少个安德鲁,地铁里戴着耳机与外界隔绝的人比比皆是,在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日益增多。前者是不愿意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后者是想与人情感沟通却倾诉无门。

希望通过这本书,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思考。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每个人都需要一个情感依托。即使你现在正处于孤独的境地,也不要放弃自己,把握当下,坚持自己,以爱为基石,总会有氧气一样的人出现在你的生命里。


作者:巍巍蓝莲花,80后宝妈,月度优质账号获得者,60万爆文,多篇青云获奖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