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熱播:倔強的范仲淹,有著不平的仕途、不凡的人生

《灵乌赋》(节选)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胡不学大仓之鼠兮,

何必仁为,丰食而肥?

仓苟竭兮,吾将安归!

又不学荒城之狐兮,

何必义为,深穴而威?

城苛记兮,吾将畴依!

(省略)

我鸟也勤于母兮自天,

爱于主兮自天。

人有言兮是然。

人无言兮是然。


前言:世人皆知北宋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所折服。却少有人知道范仲淹的《灵乌赋》,其“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诗句里表现出的无所畏惧的精神,体现出的是范仲淹一生为官的准则。笔者之所以想到这首《灵乌赋》,正是看到了目前热播的电视剧《清平乐》中范仲淹的影视形象,电视剧中还原了范仲淹绘制“百官图”,批评当朝宰相吕夷简,最终遭受贬谪的事件经过。

《清平乐》热播:倔强的范仲淹,有着不平的仕途、不凡的人生

范仲淹刚毅倔强的政治风格,正是这北宋仁宗一朝才能容他、用他,却又贬他、罚他,也正是这种风格,才使得他成为了千古传唱的范文正公。那么,这件事在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影响?宋仁宗为什么能够容忍这么多直言不讳的文臣?这种政治风格带给了范仲淹怎样的结果?带着这几个问题,我们来看看历史的原本模样。

一、历史上称这件事为“景祐党争”

1、范仲淹被贬为“饶州知州”

《宋史》: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仲淹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曰:"如此为序迁,如此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夷简不悦。他日,论建都之事,仲淹曰:"洛阳险固,而汴为四战之地,太平宜居汴,即有事必居洛阳。当渐广储蓄,缮宫室。"帝问夷简,夷简曰:"此仲淹迂阔之论也。"仲淹乃为四论以献,大抵讥切时政。且曰:"汉成帝信张禹,不疑舅家,故有新莽之祸。臣恐今日亦有张禹,坏陛下家法。"夷简怒诉曰:"仲淹离间陛下君臣,所引用,皆朋党也。"仲淹对益切,由是罢知饶州。

《宋史》中对此事有记载,事情的大致经过是这样的。当时范仲淹任吏部员外郎、权知开封府,他在京半年多,感觉朝廷的很多弊病,是因为宰相吕夷简,他培植亲信,没有任人唯贤。景祐三年,范仲淹因为朝廷的用人问题进谏,绘制“百官图”,指出官员升迁的应有的顺序,直指宰相吕夷简,说其掌握了用人的权力,并且有诸多的不公正之处。

《清平乐》热播:倔强的范仲淹,有着不平的仕途、不凡的人生

之所以献图,是表示如果官员没有按照图示的顺序升迁,就是宰相做了手脚。宰相吕夷简成为了直接攻击的对象,自然是非常恼火。宋仁宗在问建都的事情的时候,吕相就借机说范仲淹迂腐、只会高谈阔论。范仲淹又以《帝王好尚》、《选贤任能》、《近名》、《推委》之四论,针砭时弊,并借用汉成帝的教训,影射吕相。吕夷简在仁宗面前说范仲淹是离间君相的关系,而且其所用都是朋党。范仲淹与吕相的对立越发激烈,结果是范仲淹被贬为饶州知州。

《清平乐》热播:倔强的范仲淹,有着不平的仕途、不凡的人生

2、因范吕之争,受牵连之人很多

《宋史》:殿中侍御史韩渎希宰相旨,请书仲淹朋党,揭之朝堂。于是秘书丞余靖上言曰:"仲淹以一言忤宰相,遽加贬窜,况前所言者在陛下母子夫妇之间乎?陛下既优容之矣,臣请追改前命。"太子中允尹洙自讼与仲淹师友,且尝荐己,愿从降黜。馆阁校勘欧阳修以高若讷在谏官,坐视而不言,移书责之。由是,三人者偕坐贬。明年,夷简亦罢,自是朋党之论兴矣。仲淹既去,士大夫为论荐者不已。仁宗谓宰相张士逊曰:"向贬仲淹,为其密请建立皇太弟故也。今朋党称荐如此,奈何?"再下诏戒敕。

《清平乐》热播:倔强的范仲淹,有着不平的仕途、不凡的人生

《宋史》中可以看到,范仲淹的被贬,激起了很多正直的官员挺身而出。太子中允尹洙和馆阁校勘欧阳修相继被贬,但是依然有人表示是范仲淹的师友。当时年仅二十五岁的蔡襄作《四贤一不肖》诗,分别颂扬范仲淹、余靖、尹洙、欧阳修等四人,抨击高若讷一人。景祐四年,宰相吕夷简被免,有更多的士大夫为范仲淹说话。仁宗在询问宰相张士逊后,下诏禁止互结朋党。


《清平乐》热播:倔强的范仲淹,有着不平的仕途、不凡的人生

电视剧中有一段台词选用的很好,是出自《宋史》的余靖传,摘在下面:

《宋史》:范仲淹贬饶州,谏官御史莫敢言。靖言:“仲淹以刺讥大臣重加谴谪,倘其言未合圣虑,在陛下听与不听耳,安可以为罪乎?汲黯在廷,以平津为多诈;张昭论将,以鲁肃为粗疏。汉皇、吴主熟闻訾毁,两用无猜,岂损令德。陛下自亲政以来,屡逐言事者,恐钳天下口,不可。”疏入,落职监筠州酒税。尹洙、欧阳修亦以仲淹故,相继贬逐,靖繇是益知名。

二、北宋的“文人治国”制度,是仁宗能够容忍这么多直言不讳的文臣的原因

范仲淹是有才能和理想的,但是性格倔强,经常秉公直言,这样的性格,能成为北宋名臣,和北宋“文人治国”的制度有极大的关系。


《清平乐》热播:倔强的范仲淹,有着不平的仕途、不凡的人生

北宋的立国,环境很复杂,立国前,武人擅权的情况很常见,并且立国后,也一直不是一个全国性的政权。所以立国以来,对宦官、外戚、宗室的信任都是有限的,特别是害怕武人擅权。所以宋代对这几种势力都是有所抑制的,这样值得信任的就是“士大夫”阶层了,并且基本把这个固定为祖宗家法了。可以看到,很多宋朝的高官,都是科举取士,来自于下层。所以宋朝对内,没有任何一个政治势力是能够和皇权抗衡的,两宋都亡于外部势力。

两宋都重文,对武官普遍不重视。并且宋太祖立下祖制,不杀士大夫和上书言事的,所以越发的崇文贵文。正是这样的制度,使得很多士大夫以国家前途为己任,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不在乎个人的得失。这样的环境才能产生这样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范仲淹。

三、范仲淹的政治风格带给范仲淹的是不平的仕途,和非凡的人生

范仲淹的妻子病死在饶州,其在附近做县令的友人梅尧臣,写了一首《啄木》诗和一首《灵乌赋》给他。劝他不要像啄木鸟一样的,杀了林中的害虫,自己反被杀。也不要像乌鸦那样,不报喜讯,少管闲事。结果没想到范仲淹回了一篇《灵乌赋》,表达了“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为正义和真理抗争到底的决心。

范仲淹一生多次被贬,却能够发挥才能,造福一方。虽奔波一生,最后因病终老徐州,但是却将其政治精神、爱国情怀,带到了其所到之处。范仲淹一生立德、立功、立言,“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将其爱国爱民的拳拳之心留在了中国历史上。

《清平乐》热播:倔强的范仲淹,有着不平的仕途、不凡的人生

后记:《清平乐》的热播,带给我们了很多精彩的演绎,对北宋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都有很好的展现。北宋名臣范仲淹在其中的表演,更是让我们能够一睹北宋“士大夫”的风采,正是有这些敢言和爱国的士大夫,才有了经济发达、文化昌盛、科技发展的北宋。

参考书目:《宋史》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