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野味,共同抵制野生动物交易

一、正确认识“野味”

对于某些人,“野味”是能饱口腹之欲的食材,坊间传述着“野味更有营养”、“野味能壮阳”等等迷思。关于“野味”,你有哪六个问题需要了解?一起来看看!

1、“野味”=野生动物吗?

市场上的“野味”有两种来源。

第一种野味是狩猎而来,这是大家传统意识中的野味。这种野味不止来源于中国,有些动物是在境外捕捉,然后走私进的国内。

第二种野味则来自饲养。但宣称是人工饲养的动物,也未必一定真的是饲养,有的只不过在人工环境里养了一阵,并不是真正的饲养。这样“饲养”出来的野味,也可以认为依旧算是野生动物。

2、“野味”对比普通家畜、家禽口感更美味,营养价值更高吗?

绝大多数野味都没有普通的肉用动物好吃。例如野猪肉,没有被家猪改良过的野猪,肉质特别粗硬,而且味道大。

野味营养价值高就更没有道理了,目前也并没有研究能证明有这样的差别。另外,野生动物在野外,会遭遇很多寄生虫等病原体,其食用风险远高于人工饲养的动物。

3、“野味”完全煮熟后还有危害吗?

绝大多数病原体都不耐高温,所以有句话是“彻底熟食安全无忧”。但这些病原体的危害,并不完全取决于“吃”的过程。在“野味”运输、储存、售卖的过程中,它们就和人类有了长期且紧密的接触,就有可能带来病原体的感染。

4、如果继续杀害“野味”,对人类有什么危害?

在自然界中,各种动物,包括我们人类,身上带有很多病原体。这些病原体和宿主生物一同演化了很多年,为了自身的存续和传播,它们的威力并不会特别强。但是,这样的病原体,换一个宿主,就有可能造成严重得多的危害。在正常情况下,这样严重的跨种传播发生概率不算很高,尤其是涉及人的时候。不过,如果我们人类时至今日还去野外捕猎,那就会打破自然的屏障,主动引入新的病原体。

例如,臭名昭著的艾滋病病毒,很可能就来自人类对黑猩猩的捕猎:黑猩猩的血接触了人类的伤口,便把HIV送到了人类社会。

5、流行的鹿茸、牛鞭、穿山甲、老虎、果子狸、禾花雀,食用这些真的可以“壮阳”吗?

所谓阳痿,就是勃起功能障碍(ED)。在古代,人们为了解决ED的问题,会求助于巫术,寄希望于在吃、喝之间搞定它,也因为一些所谓的以形补形来补充所谓的能量。但可惜的是,古今中外的各种方子,几乎都是依靠安慰剂效应解决的问题。因此,寄希望于吃野味完全是无稽之谈。

6、“野味”到底是不是绿色食品?

有的野味,毫无疑问对野生种群有依赖,你去消费它,就会伤害自然。这样的“野味”,怎么可能是绿色食品?况且,绿色食品所需的安全,也在这样的野味中找不到。

二、“野味”交易屡禁不止

目前,国家林草局已发布最严限令,防疫期间全面禁止人工繁殖场所野生动物转运贩卖,禁止一切形式的野生动物交易。然而,还有人敢顶风作案!

野生动物交易网络化形式显著

近年来,随着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各地方政府打击力度的加大,野生动物交易逐渐从线下发展到线上,网络化趋势愈发明显。仅在1月21日至2月6日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就督促、下架、删除有关野生动物违规交易信息7.7万条。

网络交易的形式,相较线下交易隐蔽性更强,同时打破了地理限制,更便于买卖双方沟通联系。因此,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追求高利益,想方设法得利用“互联网”进行野生动物交易,并且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上下游合流的产业链。

三、国家正在不断强化打击力度、完善保护

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最高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已经部署启动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修改工作,拟将修改野生动物保护法增加列入常委会今年的立法工作计划,并加快动物防疫法等法律的修改进程。

同时,在地方层面,各个城市也在陆续出台相关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法规。相信,未来打击和惩治乱捕滥食野生动物行为的力度将不断加强,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也会不断修改完善。

对于“野味”,除了主动拒绝,也可以通过110、12315、企鹅爱地球平台等举报,尊重生命,敬畏自然。

春节期间,腾讯公司针对野生动物贩卖、捕猎涉枪群体进行了专项打击,截止2月5日,累计封停处置群组866个。腾讯守护者计划安全团队更是协助湖南省、海南省等多个省市警方,成功破获数起野生动物贩卖案件。

非法出售的野生动物不可能经过必要的检疫,具有较大的健康风险,我们呼吁广大用户,全面杜绝野生动物非法贸易和食用。如若在微信和QQ上发现相关违法违规行为,请第一时间通过客户端或“企鹅爱地球”公众号进行投诉,一起向贩卖野生动物的行为说不,携手共建安全、健康、绿色的生态平台环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