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農田質量保護與提升的具體措施和方法有哪些?

筆耕三農


推進農田質量保護與提升具體的措施方法有三。

一,薄田整改,保持土地水土流失,增添土壤的溼潤,增值農作物的苗壯成長。

二,作物未播種前,必須施肥,整治耕揎為細綿,防止太陽曬,為播種有溼潤,提高粒子的紮根發發。

三,農作物收穫後,必須整治耕犁二至三便,總備安排下次的種植!


順世隨緣


推進農田質量保護提升,樹立耕地保護“量質並重”和“用養結合”理念,堅持生態為先、可持續性發展。建立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長效機制,奠定糧食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有利於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和農業生態安全。

一、農田質量保護提升的必要性

1、開展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是促進糧食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

人多地少的國情,使我國農業生產一直堅持高投入、高產出模式,耕地長期高強度、超負荷利用,造成質量狀況堪憂、基礎地力下降。全國耕地退化面積較大,部分地區耕地汙染較重,南方耕地重金屬汙染和土壤酸化、北方耕地土壤鹽漬化、西北等地農膜殘留問題突出。耕地土壤有機質含量較低,土壤養分失衡、生物群系減少、耕作層變淺等現象比較普遍。

2、開展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是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的重要措施。

解決14億人口的吃飯問題,守住“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戰略底線。就必須保證耕地數量的穩定,實現耕地質量的提升。

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必須加快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做到永久保護、永續利用。同時,還必須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大力提升耕地質量,切實做到“藏糧於地”。

3、開展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是提升我國農業國際競爭力的現實選擇。

我國農業種植效益偏低的問題比較突出。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農業的規模化、機械化水平較低,更主要的是基礎地力偏低20~30個百分點,必然會增加用工和化肥等生產資料的投入,增加生產成本。

加強耕地質量建設,能夠提升基礎地力,減少化肥等生產資料的不合理投入,實現節本增效、提質增效,提升農業的國際競爭力。

二、農田質量保護提升的措施方法

農田質量保護提升的重點是“改、培、保、控”四字要領。

1、改良土壤。針對耕地土壤障礙因素,治理水土侵蝕,改良酸化、鹽漬化土壤,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改進耕作方式。

2、培肥地力。通過增施有機肥,實施秸稈還田,開展測土配方施肥,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平衡土壤養分,通過糧豆輪作套作、固氮肥田、種植綠肥,實現用地與養地結合,持續提升土壤肥力。

3、保水保肥。通過耕作層深松耕,打破犁底層,加深耕作層,推廣保護性耕作,改善耕地理化性狀,增強耕地保水保肥能力。

4、控汙修復。控施化肥農藥,減少不合理投入數量,阻控重金屬和有機物汙染,控制農膜殘留。

三、農田質量保護提升目標

1.實現耕地質量水平持續提升。提升耕地地力等級,提高耕地土壤有機質含量和耕作層厚度。

2.提升有機肥資源利用水平。提高畜禽糞便養分還田率和農作物秸稈養分還田率。

3、提升科學施肥水平。提高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和肥料利用率,主要農作物化肥使用量實現零增長。

推動實施農田質量保護與提升,提高耕地內在質量,實現“藏糧於地”,可以進一步夯實國家糧食安全基礎,有效改善耕地質量,減少耕地土壤酸化、鹽漬化、養分失衡、耕層變淺、重金屬汙染、白色汙染等問題,恢復土壤生物群系。普遍改善耕地質量狀況,提高糧食生產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支撐能力。


坦然淡定的心


就我們丘陵地區而言第一,要改善基礎設施,四十年的分散耕種,把大集體遺留下來的灌溉體系使用完了,大型水庫的渠道淤堵,原生產隊的水塘長久失修,清淤,己喪失了功能。第二,山區和丘陵地區的耕地面丘塊太小,最大的就是三四畝,最小的只二三釐,不適應機耕,要把小塊面積擴大,把高低不平的地方剷平,有利於灌溉和機耕。第三,平整田間道路,使農機暢通無阻。第四,農田排溉統一安排。笫五,要啟發農民把幾十年各自為政的思想觀念改變。只有依靠集體力量,國家投入,把分散經營的體制改革,才能使農業翻天覆地。以上只是個人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