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后,你觉得世界粮食是否会大涨价呢?

工厂里的小谢


会,史无前例的新冠疫情对全世界的冲击是全方位的,粮食安全领域不能幸免于难!我估计,疫情和蝗虫灾害肯定会推高今年的粮价!


天线宝宝001


大家好,我是晨曦唯露,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永远都是老百姓的心头病。虽说疫情已持续两个多月,给大家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但对于粮食价格价格上我觉得变动不大。

根据目前的形势,粮食价格可能会暂时轻微的滑落,后期呈现缓慢的增涨趋势。接下来具体谈一下粮食价格为“U”字形波动。

1.过度堆积,价格下跌

受疫情影响,道路封锁,交通运输通道关闭,粮食销售无门,也运送不出去,去年新收的粮食都大量囤积在仓库

现在市面上出售的粮食大多是去壳的,去壳的粮食储存时间很短,尤其在南方,刚好赶上春天,回南天频繁,湿气特别严重,非常不利于粮食的储存。

去壳的粮食留了几个月,既容易长米虫又容易受潮发霉,影响口感也是不利于健康的。所以在收获今年的新米前,粮食的价格会有所滑落。

上图就是我疫情回来后买的大米,价格比以前便宜一点点,已经开始有米虫了,吃起来也没有那么好吃了。

2.迎来新米,价格略长

如今春耕已接近尾声,很多地方都已经完成春耕种植了,再过几个月就能迎来新一轮的新鲜粮食。阳光总在风雨后,按照往年的粮价波动推断,在历经前几个月低迷的旧米行情后,必然会迎来新米的春天。

3.口粮安全,价格稳定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为66384万吨,比去年增加了594万吨,创历史新高,是可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

前段时间,国家粮食和物质储备局也曾发表声明,我国粮食库存充足,加上去年大丰收,是完全可以满足群众日常需求和应对突发事件。

在疫情期间,曾一度被哄抬物价,在国家和有关部门的严格管控下,最终回归平稳。在最艰难的时候都能保证物价稳定,更何况疫情过后。

由于目前国外疫情依然严峻,境外运输通道关停,境外贸易受阻,国际市场的价格可能会有较大波动,但对于我国基本没有什么影响。

总结:有国家作为我们老百姓的坚强后盾,时刻为人民着想,相信疫情过后,我们的粮价也不会有很大的涨幅,国际也不会,大家要相信我们祖国的能力,不要听信网络谣言,制造粮食恐慌!

以上是我的粗略见解,如果您有什么意见或建议,欢迎评论区留言批评指正!


小韦说三农


题主问:疫情之后,你觉得世界粮食是否会大涨价?别人怎么认为的咱猜不透,反正我认为疫情过后,世界粮食大涨价的可能性不大。为啥我会这样认为呢?农嫂是这样分析的,首先,这还在全球疫情大爆发时期,哪些叫停粮食出口的国家,不出口粮食的禁令下达才半月有余,有些国家就沉不住气了,急急的恢复了粮食的出口,像越南就是其中的一个。


越南自3月24日零点发布暂停大米出口的消息,到4月10号宣布取消大米出口的限制,并同时宣布对外供货40万吨,前后也不过才半月有余的时间。为啥越南会做出这样的举动?原由很明显, 越南作为一个仅次于印度、泰国的一个第三大出口大米的国家,大米的生产量是非常大的。对于这样一大米的出口大国来说,在国际疫情紧张的时候,叫停本国的大米出口,其目的显然是非常明显的,实际性的本意显然并不是为了自保本国的粮源充足,而是想先制造出粮食吃紧的危机,然后再在适当的时机时抬价出售,以此谋利。

然而,接下来的形势并不是像他们想像的那样。 首先,他们的掌舵人忘了,他国也是一个农业种植大国,百姓以种植为产业,他国的水稻生产量比我国水稻主产区的产量还要高,而他们国家的人口很少,是一个不足1亿人口的国家,自国的产量根本自国就消化不了,只有靠出口把粮食卖出去。限制了大米出口,就意味着他们的粮食也卖不出去了,这样一来,还没等疫情把别人打垮,他国就会先被经济下滑搞垮了。所以,在认识到这一损己利人的危机后,便做出了不得不打脸面的决定,取消了粮食出口的限制禁令,恢复了粮食贸易的出口。



当然,这一损己利人的认识,不单单只是越南一国,在3月底随着越海关总署禁令消息的发布所引起的连锁反应,致使哪些纷纷效仿的国家也都或多或少的会吃不住劲的,因为哪些叫停粮食出口的国家,他们都是粮食生产大国,地多人口少的国家,自国生产的粮食如果不出口光靠本国消化,是完全消化不了的。所以,虽然今年全球普受疫情影响,但世界各地粮食并不短缺。

况且,这次疫情只是针对人类有所影响,对农业的生产影响不大。目前已经是四月中旬了,再过一个月很多地方就开始收获新的粮食了。 所以说这疫情过后,粮食的供应相对来说应该是会比较充足的,价格也会比较稳定,不会有太大的上涨浮动,世界性的涨价的可能性不大。特别是我们的国家,粮食供应更是充足,我们国人完全没有必要担心粮食涨价的问题,更不要听信谣言,去做跟风式的抢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