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有初高中生有自殘行為?

大牙


您好,我是心理學研究僧,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喜歡的話可以點下關注。


那為什麼會憎恨自己呢?

一、心理學上講,孩童是分為“自戀期”和“依戀期”的,在孩子出生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會是極度自戀的,他會認為這個世界是因他而存在的,所以所有的事情也都會被他歸因甚至歸罪於自身,也就是說結果無論好壞都被認為是因為他自己。所以他會有一種強烈的愧疚感,自責感。

(父母其實需要有一定的良性引導的職責在這裡)

二、孩子的腦部發育,在很早的時候就有了能夠管理自憎的區域,所以大部分人一談起兒時的深刻記憶一定是幹了什麼壞事兒後的深深自責,甚至於可以這樣說:“孩童的成長就發生在一次次的愧疚中

但被用來自我原諒,在腦部中負責安慰自己的那部分卻要在青少年時期才能夠發育成熟。

(也就是為什麼說原生家庭環境的重要,在孩子自我安慰能力欠缺時正需要父母給予最及時的鼓勵,哪怕說沒有鼓勵,至少告訴孩子“這不是你的錯”雖然絕大部分父母反其道而行之就是了)

三、在一次次的自我否定後,由於青少年被用來自我安慰自我原諒的區域還未發育完全,加上父母給予的反向推動,心理崩潰後做什麼事情出來都不足為奇吧,自殘,甚至自殺,剎父剎母這幾年都屢見不鮮。

個人認為,自殘行為從心理動力的角度來看,也許是心理能量沒有恰當的宣洩途徑,幫他們找到合理的情緒緩解方式,應該是值得思考的。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生活來點心理學


父母給孩子太大的壓力,而孩子又不能和父母對抗,就只好通過傷害自己來表達憤怒和不滿了……


八月55842


首先是心理衝突。初中高生處在心理激烈衝突的危險期,他們一方面身體發育已經接近成人,心智發育卻還很幼稚。這就使心理和身體產生了衝突。這種衝突如果無法從外部得到解決,他們就只好傷害自己來解決問題。此時,自殘自傷就成了自我解決的出口。


其次是抑鬱情緒。初戀失敗、與父母鬧矛盾、友誼小船說翻就翻,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兒在初高中生看來,就是天翻地覆的大事。如果無法得到正確的引導,會促使孩子走向抑鬱。抑鬱情緒是孩子自傷行為的又一重要誘因。

最後學業的壓力。對於上進心強,但能力不足的孩子,讀書無疑是最大的煎熬。一次又一次的考試,就如一把鋒利的刀子,在他的脆弱的小心靈上劃下一道又一道傷痕。許多孩子上初高中時天天生病,上了大學後身體就好了,就是這個原因。壓力過大,心理失調,免疫混亂。過重的壓力無處宣洩,只好用傷害自身來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