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買房保值投資,考慮過後面誰幫你接盤變現的問題麻?

馮啟鋒


這是一個關於投資的話題,投資的標的為房產,我簡單談一下我個人的觀點。房屋價格跟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兩個因素有著密切的關係。

首先,我們簡單看一下中國房價近20年的發展,整體房價處於上升趨勢,雖然中間也有波動,但上漲的趨勢從未改變。這裡邊有個關鍵因素就是國家人口數量的不斷增加和城鎮化的發展。農村居民向城鎮快速轉移,小城市向大城市流動,這樣住房就成為了絕對的剛需,房價上漲是必然的。目前該趨勢還在延續,但已經有一定放緩,人口增長在放緩,農村人口比例在下降。從這個角度來看,歐洲國家有很好的借鑑意義,人口負增長疊加城鎮化轉移消失,房價也隨之出現比較大幅下跌,後續反彈無力的現象。

其次,我們看一下經濟週期的問題,信息革命的發展給世界注入一劑強心針,在過去10年內,全球經濟不僅從2008年的經濟危機中復甦,而且邁了一個大臺階,尤其是中國經濟實現了大躍進,目前在信息時代已經有了絕對的話語權。在此期間,中國房價也走出了一波從未有過的上漲走勢,從一線城市逐步蔓延到二三線城市,最終到四五線的小縣城。開發商大興土木,建造大量樓盤,房價上升趨勢未改。但從去年開始,房價開始趨於穩定,即使有上衝也是曇花一現。這主要是由於國內房地產行業的快速發展,感覺中國大地的樓宇在一夜之間遍地崛起,這在其他國家是見不到的景象。

最後,我們統一看一下全球房價情況。歐洲國家是週期最全面的國家,我們看一下英國,在過去的五十年內房價漲幅巨大,倫敦尤為突出,但最近5年趨於平穩。北美國家的美國人口增速放緩,但仍有一定增長動能,房價也相對緩和上漲。北美的加拿大目前人口增長趨勢穩定,房價也處於一個穩步上漲進程。日本的房價倒是一個很好的借鑑,1985年到1990年的五年時間裡,實際房價上漲了35%以上,1992年泡沫破裂以來,日本房價一直下跌到了2009年第二季度才跌至谷底。直到2018年,實際房價仍然比1991年的峰值低39%。

綜合上邊的邏輯以及全球房價趨勢來看,中國房價在短期內還是有一定的保值增值功能,但在不久的將來可能就要面臨一次大洗牌,這個時間可能是在10年左右,這個數值的得出也是基於目前中國人口結構的變化。10年之內房價會相對平穩,不會再出現之前的那種暴漲,之後可能會面臨這一波洗牌。從投資的角度來看,在國內買房已經不再為保值投資的首選,未來10年的時間要考慮的是怎麼消化手中的庫存。因為在更遠的10年是接盤的人都是在割你的肉。從現在國內一些大型房企的動作以及轉型需求,我們也可以清晰的看到這一點。同時,我們要考慮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其實已經在影響世界經濟發展趨勢以及全球局勢。

從全球資產配置角度看,一些經濟增長潛力大的新興經濟體、特別是其核心城市房地產具有較大投資潛力。我們要考慮的不是誰來接盤,而是要找到更好的投資點。


閒適愛生活


這個問題仁者見仁,每個人答案都能都不太一樣:


一、分析房產投資至少要用兩個維度,第一是趨勢,第二是結構:我在頭條有四篇文章專門用來分析房地產的,分別是《中國房地產的邏輯正發生根本轉換》、《結構主義之一:大都市圈的狂歡》、《結構主義之二:北上還是南下》《結構主義之三:發現下一個星火》,從整體的趨勢上看房地產的投資價值確實在降低,甚至可以說有一定的投資風險,但是並不意味著地產沒有投資價值了,在整體趨勢向下的局面下,仍然有結構化的投資機會,投哪裡?投有基本面好的城市且有發展支撐的城市,尤其是當前的新一線城市當中,很多地方都有投資價值。因此買房買對地方,房產投資仍然具備很好的投資價值和投資回報。

二、中國人對於房價的信仰由來已久,前20年的經驗告訴很多人投資房產可以實現財富的倍增,但是當前整體趨勢確實不太適合“無腦”買房,因為基本面差的城市或者人口明顯流出的城市需要非常的警覺,會出現較大概率的虧損,到時候除非折價出售否則很難出售。


三、任何時候事物都有兩面性:正所謂危中有機,實際上當前這個階段一些城市的價格已經達到近幾年的低點,如果是剛需或者剛改客戶實際上出手是沒有問題的。


總之,分析這個分析需要綜合考慮地產的趨勢與結構問題。


陳先生的複利人生


未來的房產保值增值,投資的屬性越來越弱

未來的房市更多的傾向於資金的保值和隨通脹上行的增值,而從全國的房地產行業發展態勢來看,投資功能在房市穩定且未來越來越趨於平穩的情況下會逐步減少。

就如某熱點地區的房市政策指導意見,每年房價上漲不超過5%,如果按此思路執行,熱點地區的房價上漲就有了蓋子,而非熱點地區的房價即使沒有蓋子,也很難再有暴漲的情況出現。

如今的理財收益率3-5年期,基本都能達到4-6,%,如果投資房地產和在銀行理財收益不大的情況下,根據國人愛儲蓄習慣,大概率人們會把錢放在銀行,或其他可以獲得更多利潤的理財渠道上,從而把投資的屬性從房產中剝離。

再有,從資產流通性和變現能力上來看,將錢投資房產不如存錢或其他理財方式更好。

未來房產會更多的體現居住功能

房產迴歸居住屬性是未來房市的大趨勢,雖然短期內房產並不能脫離,學區,交通,環境等多種房產附屬功能,但隨著城鎮化的推進,和人口合理化均衡分佈,從升學搖號,到地鐵交通覆蓋範圍,未來的城市發展將以都市圈的格局進行,而不是以單一城市發展模式來規劃。

也即是說,未來在都市圈內的城市間,縣鄉鎮之間的聯繫會更加緊密,整體規劃要圍繞都市圈中的幾個城市做多中心點的分化,然後將這些中心點連接起來,產業結構鋪開,各種資源分散,莫使一城一地的房價,因其具備多種資源而導致房價過高,甚至遠超其所在城市房價。

此時的房產雖然也會附加配套,學區,交通等多種附加屬性,但這些附加屬性早已不像當初城市資源聚集性時那麼明顯,也可以說整體規劃發展會將這些附加屬性逐步弱化,以達到房產向居住屬性占主導地位的房市發展。

為什麼必須有人接盤

關於房產投資的接盤問題,在房價暴漲或有明顯上漲趨勢的情況下,民眾對房價有向上的預期,不斷湧入樓市,導致接盤俠絡繹不絕,而在房市平穩期或小幅下跌期,接盤俠會明顯減少。

隨著房產逐步恢復居住屬性,接盤俠的多與少就不是房市發展要考慮的問題了。

當買房的目的更多看重的是居住屬性後,不管是在房產中住30年還是50年,所居住的時間就是其房產所擁有的價值(其中也包含一部分學區等附加屬性)。

房產價值迴歸居住屬性後,購買房產就恢復到並非以賣出為最終目的,如果要進行買賣,可以參考正常的通脹價格及各附加值,如不賣出可以一直住到房產的安全使用年期,或無法舒適居住年限,其時可以將房屋回收重建或用於其他用途。

當今房市,幾乎所有人買房都會考慮未來這套房子能不能賣,能賣多少錢,能賣給誰,誰是接盤俠,這種想法可以說在剛需買房者中也普遍存在,反而不將買房的居住功能作為第一考慮要素。

當房市平穩發展,人口逐步減少或收縮在大都市區後,必然會有部分地區的房產逐步降低附加屬性,甚至居住屬性,其資源,人口,產業等逐步喪失的情況下,其房產價值也必然降低,即使以在優厚的條件“招攬”接盤俠,也不會有人願意接盤,其最終結果可能就是閒置,反之在人口密集地即使無人願意接盤房產,也會因房屋安全使用期限問題,導致房產被回收重建或用作他途,獲得房產及貨幣補償。

小結

買房並非未來必須賣給接盤俠,當自住屬性佔據房產的主導地位後,也就不必非要有人來接盤別人的房子,自住房的屬性將會迴歸,此時人們買房,買的是房子30-50年的居住功能,而不是未來賣房的金融功能。

隨著城鎮化的推進,未來幾十年後,大範圍的人口流動將會減少,房地產和經濟的關係也將弱化,房產將會在有限的範圍內平移,更多的廉租房,公租房,限價房等福利性房產會增多,加之房產附加屬性的弱化,將不會再有人刻意去投資房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