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知識分子的神聖光環是否已經褪去?你怎麼看?

連綴燈火


公知是誰?公知幾個構成條件:一是思想上與我國制度格格不入並被西方利用作為和平演變馬前卒;二是與我等普通民眾相比有相對豐富的學識;三是在媒體上常發表言論又有一定知名度的人。

這些公知,在西方國家眼裡一直都有“光環”,是所謂的“民主”鬥士,現在仍有。在國內,意識形態被西方滲透嚴重時,不少民眾被其矇騙時,他們確實有一定的“光環”,但現在,他們的“光環”已不在了。主要原因是:一是中國崛起的事實粉碎了他們反體制的思想,民眾越來越不相信公知們妖言惑眾了。二是西方和平演變的手段,在中國崛起的事實面前,顯得黔驢技窮了,公知們也沒有什麼新招獲得西方主子太多的寵幸了。三是中國已在國內牢牢把握意識形態的主動權了,自信滿滿,對公知己有防範,公知蹦噠不幾高了。從中國政府對那寫日記的寬容大度就可見一斑,在這方面中國的言論自由比西方高。

公知們終將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


萬道之光


我個人認為公知的時代已經褪去。

什麼是公知

公知即“公共知識分子”的簡稱,原是褒義的詞彙,但現在卻逐漸變成了讓人唾棄的詞彙。“公知”的社會聲譽以直線下降的趨勢演變為一個負面詞彙。

在中國社會的實踐中,“公知”一詞更像是對那些貌似公正博學,實則搖擺不定,自視甚高,以天下評判為己任,視政府和百姓問題多多,自認擔綱啟蒙責任,誨人不倦的一群文化人。尤其是在網絡中,第三方提到“公知”多含有譏諷的意思。

公知的現狀

現在的公知都是在有目的性引導輿論或發表批判言論,在網絡上引起爭論的。

現在所謂的公共知識分子都關心什麼?面對外國對中國的詆譭,至今沒有一個提出過批駁,這是為何我們不得而知。國家和民族的前途他們漠不關心,只知道怎麼批評國家制度。

他們的文字時隱時露,旁敲側擊,但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如果中國真的被某些公知與美國為首的西方聯手搞崩潰,都時候管你是否貧窮、富有,到時候都只是一隻螞蟻,可以對比現在的美國。我們應該珍惜今天的局面,不要盲目的附和公知的過激言論,要有文化自信,不要外國的月亮都是圓的。

我們中國人,要走大道,要對國家有信心,要支持國家通過改革開放不斷自我完善,這樣才能獲得民族的世代繁榮、永續發展。


白話珠城


公知光環已退,這是必然的事情。很多公知求學於78年以後,學歷高於他們那個時代的同齡人,所以很容易獲得一定的社會資源和地位,以至於他們產生了一種迷之優越感。更因為那時中國人民生活水平不高,收入和國外差距巨大,造成了大部分公知崇洋媚外的德性。

現在由於80,90後的後起之秀越來越多,這批人普遍受教育程度較高,與外界接觸也廣泛,很難被公知們的有毒心靈雞湯所迷惑。假以時日,中國的媚外公知必備掩埋在歷史的沙堆裡。

現在公知們做瘋狂的輿論反撲,卻已激不起太多的水花,他們已經不適應這個時代,這個時代正在被青年人重新定義,早已沒有公知們獨攬輿論風向的時代了,公知們也已無法用知識體系壓迫新一代青年人,一出口就露怯。建議他們為了保住那一點點可憐的社會形象,還是不要輕易發聲了,別被評論罵抑鬱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