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寶寶的自我保護能力?

擁抱陽光520


教寶寶學會保護自己寶寶安全牽動父母心。

那麼,父母是替孩子清除所有的危險物,還是教會孩子如何保護自己呢?

教會寶寶保護自己,是父母義不容辭的責任。寶寶要學三方面自護技能運用於飲食安全、意外傷害、天然或人為災害之———身體安全的自我保護能力接受有益身體健康的事如接受預防接種及各種營養食物、不吃掉在地上的東西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把玩具或物品收拾好,以免踩到摔倒;過馬路牽著大人的手慢慢走等。正確使用器具、器材如手溼時不觸摸電器、不拿剪刀到處跑、滑滑梯時身體不後傾等。具備意外災害的應變常識如燙傷時馬上衝冷水、火災時沿牆匍匐等。

培養主動維護安全的能力如發現地上有圖釘立刻撿起;玻璃窗破了或聞到煤氣異味,馬上告訴大人。運用於同伴間之———人際安全的自我保護能力遵守團體規範作息、應對方式與團體一致的幼兒,較少與人發生衝突,如排隊時不擠來擠去互相推撞、不搶別人正在玩的玩具等。良好的人際關係社交能力較高的的幼兒,說話溫和、懂得詢問別人意見、幫助別人、與人分享,所以人緣好,容易與別人建立信任感和良好的溝通關係。而個性內向沉默、不懂得抗拒別人欺負的幼兒,受傷的幾率就比較高。懂得尋求幫助幼兒尚處於自我中心期,不太容易和別人有一致的看法與做法,因此易起衝突,此時最好尋求父母或老師的幫助。

懂得尋求他助也是自助的一種方式。運用於誘拐、詐騙、性侵犯之———社會安全的自我保護能力懂得維護家庭隱私不隨便告訴陌生人自己家的地址、電話號碼及父母存摺放在哪裡或全家出遊時間等。機智面對困難處於性侵犯、被拐騙的危機時,不害怕,大聲說“不要”,轉身就跑,是脫離困境的三部曲。迷路時,找警察或銀行、商店櫃檯工作人員尋求幫助。實施家庭安全教育五建議建議1、融入日常生活如帶幼兒上公共廁所時,父母可能從衛生角度考慮,抱寶寶蹲在便盆邊緣就是危險動作(曾有幼兒滑落而摔傷骨盆)。

先用衛生紙擦拭便盆邊緣,再鋪上乾淨衛生紙,讓寶寶坐下方便,是既衛生又安全的做法。

建議2、認識危險狀況,制定明確規則年齡越小的寶寶越無法分辨事物的危險性,需要父母幫助,如2歲寶寶處於探索期,喜歡爬高、把東西塞入口中,父母除了說“不可以”外,還應提供可滿足或轉移孩子興趣的替代物。

而三四歲的幼兒則已能和他討論:“如果??會發生什麼事”、“如果??要怎麼辦”,讓孩子從各角度來認識危險狀況,並以孩子的能力制訂簡單明確的規則


奶油蛋糕媽媽


父母需要向孩子細緻描述可能遇到的情況,然後告訴他正確的做法。


最常見的潛在危險場景主要是:

1.同爸爸媽媽在人群中(商場或遊樂場所等),突然發現找不到媽媽了。

很多家長都經歷過這驚魂的幾秒鐘,孩子在瞬間就可能從你的視線裡消失,要訓練孩子不要驚慌哭泣,不要隨便向陌生人求助,儘量站在原地等待;如果附近有警察可以找警察求助,但這有一個前提,就是要能正確分辯警察的制服;如果在商場,同父母失散,就去找最近的收銀臺;如果是在海濱浴場,向救生員求助比較安全。


2.一般來說,不要留下兒童獨自在家,但是萬一出現這種情況時,要告訴孩子,決不能為任何陌生人開門,不管他是警察,還是熟悉的人,只要爸爸媽媽事先沒有交代,就不要開門。但也不能在門鈴響起時不去理會它,因為小偷有時會按門鈴試探是否有人在家。你可以隔著門告訴他,爸爸在睡覺或者在洗澡,讓他過一會再來,或者留下電話,讓爸爸一會打過去。如果門外的人依然在,就給家長或鄰居打電話,告訴他們有一個陌生人在家門外,請他們不要掛斷電話,直到陌生人離開為止。



3.當你回家時,發現有人一直在尾隨著你。

馬上走到人多的地方,不要與尾隨者接觸。如果這個人仍然跟著你,或者強迫你跟他走。要大聲尖叫並跑向人群,比如商店或者行人多的十字路口。不要往你看見的某一所建築跑,因為你不確定這能給你提供安全;如果這時家裡沒人,也不要往家裡跑。


4.失火的時候該怎麼辦。

現在很多幼兒園都有消防演習,老師會訓練孩子如何應付這種狀況。如果你首先發現失火了,要大叫“失火了!失火了!”引起別人的注意,然後沿安全通道迅速離開房子,到達戶外的安全地帶。如果房間裡充滿了煙,應儘量讓身體貼近地面,護住口鼻,爬出屋外。如果發現門是熱的,火源在門外,不要輕易開門。失火時如果在樓上,不能從窗戶逃生,可以打開窗戶,用鮮豔的物體向樓外的消防人員發信號,然後,儘可能地貼近地面,等待救援。


5.如果有人受傷了,流血不止,怎麼辦?

馬上用乾淨毛巾將傷口包緊。如果情況非常嚴重,拔打120急救中心的電話,清楚地告訴他們你的位置,等待救援。


6.你和小朋友在玩耍時,同伴不小心掉入水中,並且他不會游泳。

一定不要跳入水中希望能救他,而應該將救生圈或者木杆,木棍,繩子等,可以讓他漂浮在上面的東西,或者是他能抓住的東西,扔給他,將他拉向岸邊,或者大叫找人幫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