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科學育兒(三不)即不打不罵不發脾氣,你能做到嗎?

蜀至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做是做不到,但懂得兒童心理發展,可以減少次數。

兒童需要接觸各種不同的東西,他們唯一的想法就是加入到周圍環境中發生的事情中去,他們與成年人一樣,做著幾乎同樣的事情,當它們的母親洗衣服,做麵包或蛋糕時,他們也會加入其中,雖然他的這些行為也帶有模仿性,但這是一種有選擇的聰明的模仿,想通過這些行為為自己參與周圍活動做準備,當然兒童做這些事情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滿足他們自我發展的需要。

對於兒童來說,這些類似於現實生活中的東西比玩具更有意義,這時候應為兒童準備一些小掃帚,小凳子,小盤子之類的東西

,要做一個能夠自給自足的人了。成年人現在只能充當一個觀察角色,兒童在這個小環境裡裡獲得了很大的收穫,他們會逐步適應社會生活,並且逐步形成自己的性格。

這樣做的結果不僅僅給兒童帶來的快樂,還打開了他們成長的大門。

但願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蒙氏教育踐行者


你別說,這個問題我還真有發言權,打我記事起,我雖然兄姝這麼多,我和我二哥弟兄倆是最玩皮的二個。做錯事也不少,可老孃從沒打過誰,更別談罵誰,也沒發過脾氣。而老爹因為好喝酒,發酒風,罵過我弟兄兩個,也打過我們,到是那幾個姐姝也從沒捱罵過。正因如此,老爹給我重了印象,我從小就暗下決心,到我將來長大了,結婚生子,我決不打罵該子,或發脾氣,也從不沾酒。就因為有這樣的決心,我真的實現了我的諾言。到我有了自己的孩子,從小到大,我始終讓他自然生長,從沒打罵過,也沒因為不快,發過脾氣。他在小學學習不好時,我也沒說過他,到星期天我們把他帶到地裡參加勞動,髒,累,曬,都讓他體驗一遍,回家告訴他,你要不想上學也可以,就在家幫大人下田幹活,我兒子雖然上三四年級,懂事了,告訴我倆說,還是上學,不下田幹活。我告訴他,你學習只要好,班級前三,爸是不會讓你在家幹活的。這個效果很好,成績很快就上去了。雖然小,我全家吃飯,從沒給他特殊,另起小灶,全家吃一樣的飯,他上學的學費,或學習用品。我都是把錢放到一個地方,讓他自己用多少取多少,但他從沒多拿。並拿了錢也告訴我或他媽媽,拿了多少。這也許是遺傳,我兒子也同樣教育他的孩子,這樣做,小孫兒有時也哭鬧,但他爸都是和他交流,商量,每每小孫兒也很聽話。有一天小孫兒和全家一起吃晚飯,他不小心把飯碗掉地上摔壞了,大人們還沒反應過來,他確笑著說,碎(歲)碎(歲,平安。我們都笑噴飯了。

所以,從我個人的經驗是,教育孩子,不是打罵出來,也不是發脾氣能解決的。只要不嬌生慣養,不管窮時,富時,孩子在小時就得讓他(她)們過苦曰子才好。不能要月亮你給他去摘。處處由著他(她),上小學就買高檔奢侈品。張顯家庭比別人強,養成在外在家高高在上的習慣。到大了想改也晚了。有其夫妻在孩孑面前百分百不能吵鬧打罵。千萬一定要避開孩子。要不然長大了脾氣會很暴躁。如果順起自然生長,家長加以引導,絕不去棍棒教孝子。等孩子長大了,一定是善良,孝順,有主見之人。


張惠清6


你好,我是二寶媽媽,在十幾年來,我自己帶娃和看周邊的其他媽媽帶娃的情況,這樣所謂科學育兒(三不)即不打不罵不發脾氣的說法基本就是空話,起碼我是沒有見過這樣的父母。

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事情,太過於科學的理論就只能是幻想。

不用打的孩子也許還有,不用罵的孩子那就是鳳毛麟角,至於連父母脾氣都不用發的估計就是一個可愛的布娃娃吧。

讓父母不打不罵不發脾氣只有可愛的布娃娃


不狠狠打可以,不打是不可能的,魯迅也受過打

從小孩子長大會爬會跳會走之後,由於活動能力的增強,而對於家庭、社會的規則還來不及熟悉形成,因而小孩子必然會觸碰到大人制定的規矩,或者冒犯他人的忌諱。

小孩子闖禍了,父母一般會選擇原諒,心平氣和教育或提醒。但是這個禍可大可小,打爛一個碗沒有關係,打爛十個碗也沒有關係,但是打爛電視機呢?也不用教訓一下?

魯迅先生用手中的筆喚醒當時麻木的中國人,可謂以待文豪。但是他小時上課遲到是受過先生打掌心的,雖然不是他父母親手所打,但是他母親是非常支持先生這個打掌心的方法。

歷史證明,先生並沒有打壞魯迅,而是打醒了魯迅。當魯迅因為捱打後在書桌上刻下“早”字,就意味著魯迅開啟了人生的新一頁。

適當力度打小孩子是有作用的,但是注意控制

魯迅這個捱打很值得,所以當孩子犯錯後,父母可以適當的力度懲罰一下,讓孩子認識到錯誤,是很有必要的。


不惡狠狠罵可以,適當嚴肅的批評是必須的,列寧也受過責備

小孩子是在原生家庭長大,不管是20年還是30年,最終還是要步入社會的。

社會上的人群,並不是孩子的父母,所以不可能用父母的心態對待你的孩子。但是社會是一個競爭的環境,必然處處存在衝突,無數的事實證明,衝突並不是都是心平氣和的解決的。

因而從小對孩子做錯事後適當的批評是很必要的,這能讓孩子明白一個道理,家裡並不是一個溫室,做錯事也是要受到責備。

例如偉大的馬克思主義導師列寧,小時候就因為打破花瓶受到大人的責備,如果當時大人不用嚴肅的態度,反而不當一回事的話,列寧也許就不承認錯誤了。

雖然這只是一個假設,但是事實上連列寧都受過責備,並不影響以後的偉大,那麼有哪個家長敢說自己的小孩子比列寧還乖?

嚴肅甚至嚴厲的批評、責備能讓孩子醒悟,但不能不講道理的罵人

當然,有人說,批評、責備和罵人不一樣,我想這是程度的不同。如果是有哪個父母不講證據,不講道理,傑斯底裡的罵孩子,那就另當別論了。


不亂髮脾氣是可以的,不發脾氣不可能,唐僧對孫悟空也要緊箍咒

發脾氣恐怕是對小孩子的錯誤行為生氣的最低表現了,當然脾氣的程度也有大小的差別,大發雷霆是不可取的,會對小孩子產生負面影響,而且大發脾氣的時候,幾乎不可能不伴隨責罵甚至打人。

所以父母有高超的情商和控制情緒的能力是很有必要,控制好自己的脾氣就等於控制好事態的發展。對於犯錯的小孩子,不能每次都表現得和風細雨,更不能次次都毫不在乎。

可能父母看來是佛系的做法,通過阿彌陀佛的教導,希望孩子自己認識錯誤。可惜不是每個孩子都是列寧,也不是曹衝,反而有更可能是孫悟空。

大多數小孩子都是不懂事的,因為這是很多父母為小孩子犯錯解釋的理由,所以孩子一定程度上更加像不懂人情的孫悟空。對於孫悟空,唐僧不厭其煩的教導有用嗎?金剛經有用嗎?靜心咒有用嗎?

沒有,只有緊箍咒才有用。

發脾氣嚴肅講教孩子的父親

所以,孩子犯錯了,父母不能總是表現得心平氣和講道理,這是對孩子錯誤的縱容。適當板起臉,提高聲音、瞪大眼睛是很有必要的。


總結

對於一個不犯錯或者犯很小錯誤的孩子,我們是不用過分的批評責備的,但是俗話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小錯有小錯的做法,大錯有大錯的做法;偶然犯錯和屢教不改也是有區別的。

因而所謂科學育兒(三不)即不打不罵不發脾氣,只不過是一種夢想而已,如果現實真有這樣的父母,那無疑是一種懶惰、一種對孩子的放縱。

謝謝,我是@育兒家常話,希望你關注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