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銀區:“土雞司令”曾朝軍的脫貧故事

“咯....咯 咯...咯”一大早,在响亮的鸡鸣声中,“鸡司令”曾朝军准时上岗,喂食、打扫卫生、捡蛋......,开始了一天的劳作,每一个环节都认真细致,成群结队的土鸡们同样开始了一天的“美好生活”,在自家的梨园里奔跑追逐,悠闲觅食,健身运动,晒着太阳偶尔打个盹,成了山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白银区:“土鸡司令”曾朝军的脱贫故事

中山村位于白银区武川乡西南部,全村共有292户76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的69户242人,是全区七个贫困村之一。今年48岁的曾朝军就是这里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妻子也因需要照顾常年患病的老人和正在上学的孩子而无法外出务工,过去一家人生活很是窘迫。

白银区:“土鸡司令”曾朝军的脱贫故事

2015年,曾朝军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精准扶贫期间,村上和帮扶干部、帮扶工作队详细掌握曾朝军家中基本情况,分析致贫原因,和他一道研究脱贫门路。在得知曾朝军想通过规模养殖散养鸡发展致富产业后,大家各尽所能,帮助他解决了土地流转、基建建材、资金费用、养殖技能等方面的困难,帮他树立起了摆脱贫困的信念和决心。

“当时我申请了精准扶贫专项贷款5万元和妇女小额贷款5万元,建鸡场的过程中政府给我了很多帮助,支持我流转了18亩土地,后面还成立了合作社,帮助我把这个养殖场建了起来。”曾朝军向记者回忆了初建养殖场时的情况。

白银区:“土鸡司令”曾朝军的脱贫故事

在精准帮扶措施下,曾朝军在中山村节路湾建起了占地30亩、养殖规模5000只的散养土鸡场,开始了他的林下养殖之路。

“2016年5月份,我从广东、山东的孵化场买进了鸡苗,主要是芦花鸡和红羽王鸡,之前也没有养过鸡,才慢慢学习摸索,鸡苗折损数比较多,又找不到销售渠道,当时心里特别着急。”

由于没有专业的养殖知识,鸡苗防疫措施不到位,曾朝军的养殖之路走的并不是很顺利,当初买的1000只鸡苗只存活了800只,到了出栏时,鸡的销路又让曾朝军犯了难。村两委了解到情况后,主动帮助他找销路,并且每年邀请养殖专家进行技术培训,提供技术支持。

“当时政府帮我找销售渠道,最后挣了3万多元,每年政府办学习班,什么时候来疫苗了,畜牧站工作人员就给我打电话,让我过去取,他们也随时监督,发视频给我作指导,现在养殖技术上我也放心了。”

白银区:“土鸡司令”曾朝军的脱贫故事

林下养鸡,技术是关键。靠着政府的帮助指导和外出交流学习,曾朝军摸索到了林下养殖的“小窍门”,从一个“门外汉”逐步成为一名“土专家”。因为土鸡肉质鲜嫩,营养丰富,受到越来越多的顾客青睐,销路也越来越广,2016年曾朝军成功撕掉了“贫困标签”,还清了外债,走上了养殖致富的道路。

“养殖场现在种植的是梨树,土鸡们就在下面跑,每天给它们喂食玉米、麸皮、杂草、林果,纯天然,无污染,现在销路越来越好,主要是以零售为主,一只80元,过节的时候,有些企业会一次性订购两百只,既挣了钱还可以照顾老人。”曾朝军的脱贫产业发展越来越好。

白银区:“土鸡司令”曾朝军的脱贫故事

白银区:“土鸡司令”曾朝军的脱贫故事

养殖场里,每一只土鸡都身形健美、羽翼丰满、声音宏亮,平均重量在4斤左右。2019年底,曾朝军的养殖场存栏红羽王鸡1850只、芦花鸡20O只、蛋鸡300只,出售鸡2800只、鸡蛋3O00斤,纯收入12万元,鼓起来的钱袋子更增强了曾朝军养鸡致富的信心。

“月底我就再去进些鸡苗,把育雏室里的水泥地做成地暖,这样里面的温度就好掌握了,增加鸡苗成活率,等到今年出栏预计销售达到4000只鸡,纯收入能达到十三四万。”说到下一步的打算,曾朝军眼里闪耀着希望的光芒。

白银区:“土鸡司令”曾朝军的脱贫故事

白银区:“土鸡司令”曾朝军的脱贫故事

白银区:“土鸡司令”曾朝军的脱贫故事

白银区:“土鸡司令”曾朝军的脱贫故事

近年来,白银区把产业扶贫作为根本之策,大力实施“一乡一业” “一村一品”工程,因地制宜发展蔬菜种植、优质林果、规模养殖、乡村旅游四大特色产业,7个贫困村全部建成脱贫产业园,非贫困村建成特色产业园23个。同时,以“五小”产业为补充,特色种养业100%覆盖贫困村。在带动脱贫上,养殖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大批贫困户通过政策帮扶成为养殖行家里手,打开了致富门路。天博、华都等企业以“公司+基地+贫困户”模式,通过吸纳就业、饲草种植、入股分红等方式,依托养殖产业链,助力贫困户获得了稳定增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