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數據中心建設升級 智慧時代下如何賦能新基建

【環球網科技報道 記者 王楠】在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中,數字化技術發揮了重要作用。從助力防疫抗疫的硬核科技到便利復工復學的“雲課堂”“雲辦公”“雲簽約”,這其中每一朵“雲”都離不開數據中心的的支持,從助力中小企業抵禦風險到賦能現代化城市管理……數字經濟正成為重要的經濟增長點。

數字經濟轉型升級下數據中心需求日益增大

根據工信部的數據,2020年中國大數據相關產品和服務業務收入將突破1萬億元,近5年年均複合增長率保持30%左右。

中商產業研究院相關負責人表示,數據中心是數字經濟時代的數字銀行和數據資源庫,新興產業的未來發展,數據中心是核心基礎設施平臺,所有的互聯網和大數據應用背後,都需要數據中心提供安全、穩定、可靠的基礎支持。

“數據中心作為我國實現經濟轉型升級,實現製造強國和網絡強國的重要基礎設施,其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成為國家戰略需要。”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副院長孫文龍向媒體表示。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3月4日召開會議指出,要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也被稱為“新基建”,短短的三個字蘊含了無限能量。

作為數字經濟時代的數字銀行和數據資源庫、新興產業的未來發展,數據中心是核心基礎設施平臺,所有的互聯網和大數據應用背後,都需要數據中心提供安全、穩定、可靠的基礎支持。相關部門明確了加快5G網絡、大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新基建”的大背景下,數據中心行業前景光明。

“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使得萬物數據化,數據資源已經成為關鍵的生產要素,更多的產業通過利用物聯網、工業互聯網、電商等結構或非結構化數據資源,來提取有價值的信息。而海量數據的處理與分析要求構建大數據中心,這必然要求作為底層基礎設施的大數據中心不斷擴大規模,不斷優化,升級數據基礎設施才能更好地支撐整個經濟轉型升級。”賽迪顧問總裁孫會峰說。

作為信息社會重要的基礎設施, 數據中心正迎來快速發展期,國內外紛紛佈局發展數據中心,我國在數據中心的佈局建設上也不遺餘力,從標準、規劃以及鼓勵扶持措施等方面提出相關政策。

華為EBG中國區大企業業務部總經理姚茳表示,在5G、雲、AI、大數據等新技術業務驅動下,市場呼喚更先進的數據中心。而“新基建”的需求增加也推動了地方政府以及企業對數據中心的新一輪投資潮。

多省重點項目青睞新基建數據中心

日前,多個省份陸續發佈了2020年重大投資項目,其中以數據中心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佔據了相當比重。

重慶市2020年首輪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集中開工。其中,涉及新基建重大項目22個,涵蓋5G網絡、數據中心、人工智能等眾多領域,總投資815億元。同時,重慶還在謀劃建立新基建重大項目動態庫,以更好推動產業提檔升級,總投資超2300億元,包括中國智谷(重慶)超算中心等新項目。

而安徽省政府日前印發的《支持5G發展若干政策》則從夯實網絡基礎、培育產業生態、促進行業應用、優化發展環境四個方面提出了十大措施,發力5G“新基建”,包括落實5G基站規劃;給予5G裝備首臺套、新材料首批次相關政策支持;支持建設5G創新中心、產業研究院、開放實驗室和通信實驗外場等方面。

廣東省發改委發佈信息顯示,該省2020年總投資5.9萬億元的1230個重點項目中,以5G網絡建設為主要內容的信息基礎設施工程,也將加大投資力度。除了續建兩個項目外,還將新開工6個與5G網絡、數據中心相關的項目,2020年計劃投資額達172億元,較上年的約30億元大幅增加。

浪潮集團高級副總裁彭震表示,“數據中心將在中國經濟升級中扮演重要角色。自2008年以來,全球經濟的增長主要來自新經濟,如汽車行業的電動汽車,消費電子領域的智能手機、智能手錶等,中國也不例外。新經濟很大程度上就是數字經濟,產業升級就要升級基礎設施,數據中心就是重要的基礎設施,投資數據中心是國家產業升級的一個基礎性工作。”

“推動大數據中心建設進程,不僅僅能加速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提供堅實基礎。同時,也將帶來中國IT產業自身的變局。”彭震說。

數字化浪潮下“智算中心”應運而生

疫情發生以來,企業選擇線上辦公,各種在線辦公平臺用戶規模指數級增長,其中釘釘平臺超過1000萬家企業、2億人協同辦公;騰訊會議系統上線僅兩月,日活躍用戶就超過千萬。學校選擇線上教學,其中釘釘平臺超過14萬所學校、1.2億學生在線上課;騰訊課堂有超過140萬老師,每天有2000萬中小學生在騰訊課堂上學習。

工信部數據顯示,今年春節假期期間,移動互聯網流量消費了271.6萬TB,同比增長36.4%。

“看得見的是各種智慧服務,看不見的是新型的基礎設施,支撐智慧化轉型的正是我們一直說的以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為核心的智慧計算。”浪潮集團執行總裁、首席科學家王恩東在4月9日舉辦的IPF2020大會上告訴記者。

在王恩東看來,國家對人工智能、大數據中心等新基建的提速也是為智慧計算的發展提速。他認為,計算力就是生產力,智慧計算改造升級了生產力三要素,最終驅動了人類社會的轉型升級。

王恩東介紹,疫情期間,騰訊和阿里每天都在擴充雲計算資源,用於支撐視頻會議、在線辦公等業務。百度地圖則利用其每天響應位置服務請求千億次所產生的大數據,通過數據定向、分析等途徑助力流行病學調查。而浪潮的智能工廠裡面各種智能設備以及背後的路徑規劃、圖像識別等算法,也是高效復工復產的必要條件。“我們見證了智慧計算是如何在這場’戰疫’中發揮巨大作用的。”

“智算中心將成為智慧時代的基礎設施。智算中心之於智慧社會,就像水利、交通之於農業社會,鐵公基、電網之於工業社會。所以,智算中心也將成為智慧時代經濟社會運行所必須的重要基礎設施。”王恩東說。

智算中心要成為智慧時代的“新基建”,在王恩東看來,必須滿足三個要求:開放標準、集約高效和普適普惠。開放標準,要求智算中心從硬件到軟件、從芯片到架構、從建設模式到應用服務都應該是開放的、標準的。集約高效,要求智算中心的建設要有超大規模,要採用領先的技術,保證自身的先進性。普適普惠,則要求智算中心發揮基礎設施的社會價值,服務大眾。

“新基建”著眼於構架數字化、智慧化基礎設施,推動中國社會經濟的整體升級轉型。當前人類社會處於智慧升級的轉型期,計算力成為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徵,各國政府對於IT基礎設施的投資不斷增加,新型的計算力競爭已經開始。

“智算中心以社會智慧化需求為目標,基於最新的技術和產業生態,在新基建的背景下,將成為未來計算力的主要生產中心。”王恩東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