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即位之迷,篡改遺詔的說法流傳甚廣,事實如何?

今日看点:雍正即位之迷,篡改遗诏的说法流传甚广,事实如何?

大家好,这里是猿人说史,今天给大家聊一聊雍正即位之谜。清初历史虽然不远,但一些悬疑大案,至今未能真正破解。雍正继位一事,历来众说纷纭,加上野史笔记的渲染,更涂上了浓浓的神秘色彩。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北京天气相当寒冷,一代名主康熙,也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在畅春园休养的他,已经感到时日无多。过了几天,就驾崩了。

雍正即位之迷,篡改遗诏的说法流传甚广,事实如何?

康熙

承继皇位的,是皇四子胤禛,改明年为雍正元年。雍正马上下令,由贝勒胤禩、皇十三弟胤祥、大学士马齐、尚书隆科多总理事务;召抚远大将军胤禵来京;命兵部尚书白潢为协理大学士;以杨宗仁为湖广总督,年羹尧任广东巡抚。这是雍正继位之初的重大政治安排,有其长远的考虑。

雍正即位之迷,篡改遗诏的说法流传甚广,事实如何?

雍正

不过,这段历史令人议论最多,不少人认为康熙临死前颁布的遗诏是被皇四子篡改的,雍正继位并非康熙本意,传位另有其人。当然,官方正统的文献中,都没有这样的说法。例如,清末著名学者王先谦的《东华录》中说:康熙帝病情突然恶化后,曾传见诸皇子和重要大臣,遗诏中曾写着:“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基,即皇帝位。”这样重要的人事安排,胤禛本人却不在场,遗诏是由隆科多宣读的。据说,当时胤禛并无做皇帝的思想准备。

雍正即位之迷,篡改遗诏的说法流传甚广,事实如何?

胤禵

这也是官方有关胤禛继位的统一口径,但野史笔记中的记载就完全不同。《清世宗袭位之异闻》说:康熙皇帝在弥留之际,亲手书写遗诏:“朕十四皇子,即缵承大统。”因皇十四子胤禵当时正在西征,不在宫内,四皇子胤禛得知遗诏所藏的位置后,将遗诏中的“十”字改为“第”字。而雍正在《大义觉迷录》中,提及民间传言他是将“十”字改为“于”字:篡改遗诏的说法,流传甚广。

雍正即位之迷,篡改遗诏的说法流传甚广,事实如何?

不过,根据史料记载,康熙遗诏是用满文写的,而且用满语宣读,如果将“十”字改为“於”字根本是不可能的;即使用汉字,“十”字也无法改成“於”,因为正式文本中“於”字应当不会简化为“于”字。这段话其实十分简单明了。“允”字其实原为“胤”字,为避雍正名讳,改“胤”为“允”。“皇上”是雍正;“阿其那”为其八弟允禩,“塞思黑”为其九弟允禟。应该注意的是,雍正上台后,确实可以很方便地篡改权威记录《清实录》等资料,并不能完全排除雍正篡改证据的可能。

雍正即位之迷,篡改遗诏的说法流传甚广,事实如何?

蒙文奏折

但是,不管怎样,雍正的继位应该还算顺利。当他登极后,采取的一系统政治、经济改革措施,进一步稳固了康熙朝奠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为后来乾隆朝全面繁荣的到来,做出了极其重要的铺垫。据记载,在康熙数十个儿子中,雍正的天资最高,所谓“生有异征,天表魁伟,举止端凝”,为人刚毅,处事果断。

雍正即位之迷,篡改遗诏的说法流传甚广,事实如何?

雍正

由于亲身经历了争夺帝位的苦痛,为永绝后患,雍正在八月份创立了秘密立储制。密封藏于匣内,置之乾清宫正中世祖章皇帝御书‘正大光明’匾额之后,乃宫中最高之处,以备不虞。

雍正即位之迷,篡改遗诏的说法流传甚广,事实如何?

正大光明

雍正二年(1724)七月,雍正发布了御制《朋党论》,给诸王、满汉文武大臣看。雍正说:“朕即位后,于初御门厅政日,即面谕诸王、文武大臣,谆谆以朋党为戒。今一年以来,此风犹未尽除。”雍正心知,在皇位继承人的事情上,他的那些兄弟各成派系,都是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尤以八弟允禩、九弟允禟为最。他的上台,是内靠舅舅隆科多在御前传谕“圣旨”,外靠大将军年羹尧手握重兵,使康熙晚年最看好的十四阿哥允禵,根本无力与他抗衡。”

雍正即位之迷,篡改遗诏的说法流传甚广,事实如何?

年羹尧

为了压服众人,雍正仍把圣祖康熙爷搬了出来,说康熙“亦时以朋党训诫廷臣”,现在居然还有人想联结朋党,显然更加不识时务。因此他又说:这些别有居心的人,“俱不能仰体圣心,每分别门户,彼此倾陷,分为两三党,各有私人。一时无知之流,不入于此,即入于彼。朕在藩邸时,敬慎独立,深以朋党为戒,从不示恩,亦无结怨。设若朕当年在朋党之内,今日何颜对诸臣降此谕旨乎?这分明是自我表白,我雍正从来没有结朋党的意思和行为。而那些有朋党之嫌的人群,也正是那时他继承皇位最大的威胁。他的话,显然是对那些人的震慑,也为他接着而来的整治朋党,提供舆论先导。雍正御制的《朋党论》就这样出台了。

雍正即位之迷,篡改遗诏的说法流传甚广,事实如何?

军机处奏折

雍正七年(1729),清廷设立了军需处,后改名为军机房;最初的目的,是针对准噶尔战争的军机要务的处理需要,所有成员都是雍正选派的亲信。雍正八年后,正式改称为“办理军机处”,以后就简称“军机处”,成了处理全国军政大事的核心机构。军机处设有军机大臣,由皇帝在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京堂中选定,也通称作“大军机”,无定员,最多时达六七人;为首的称作“领班”,其他人则称军机大臣、军机大臣上行走、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等。他们的僚属称军机章京,通称小军机,负责缮写谕旨、记载档案、查核奏议。军机大臣直接听命于皇帝。皇帝通过军机处将机密谕旨,直接寄给各地总督、巡抚,称为“廷寄”;督、抚有重大问题上书直接寄往军机处,再交皇帝审批,称为“密折”。军机处办理的是最为机要的国家大事,从而完全取代了清初权力最大的议政王大臣会议。皇帝则通过“廷寄”与“密折”,遥控军机处,集大权于一身,加强了君主专制集权。

总结:

经过这样的机构调整,内阁也形同虚设,内阁成员不过是荣誉的职衔。因此,雍正以后的几朝中,这个机构被很好地维持下来。从整个清代历史进程来看,雍正朝的政治整顿是最具积极意义的,实际作用及影响也最大,并为清代在乾隆朝出现的兴盛局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