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出炉 浙江段将被打造成大运河“华彩段”

《浙江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出炉 浙江段将被打造成大运河“华彩段”

4月14日上午,《浙江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新闻发布会在杭州举行。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大运河浙江段将被打造成为国际影响最广泛、遗产保护最有效、功能价值最突出、生态环境最优越的中国大运河华彩段。

此次《规划》中,明确了浙江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空间范围。据悉,大运河浙江段包括江南运河浙江段、浙东运河及其故道、复线等河道,至今仍发挥着航运、水利、行洪等功能。《规划》以大运河浙江段世界文化遗产为核心资源依托,规划范围覆盖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五市沿大运河的25个县(市、区),并辐射五市全域。其中,共计18个县(市、区)被纳入国家《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的核心区。

同时,《规划》明确提出“1+5”战略定位:“1”为总体定位,即将大运河浙江段打造成为国际影响最广泛、遗产保护最有效、功能价值最突出、生态环境最优越的中国大运河华彩段;“5”为着力打造的五条带:即树立国际标杆的文化遗产展示带、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态文明示范带、传承中华文明的文化旅游精品带、重现通江达海的千年古道水运带、承接国家战略的沿河开放利用带。

那么,浙江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建设管控具体有哪些要求呢?《规划》借鉴主体功能区理念,将大运河浙江段划分为遗产保护地带、重点管控地带和优化发展地带共三个地带,分类落实保护和建设控制要求。

此外,结合大运河沿线各地文化特征和发展实际,《规划》还提出在充分保护好传承好大运河文化的基础上,兼顾科学利用和适度开发,按照“河为线、城(园)为珠、线串珠、珠带面”的布局思路,构建“一廊两片多组团多线路”的空间格局。

省委宣传部文化发展改革处处长王均寅表示,接下来将充分利用各种传统的和新的媒体平台,广泛开展大运河文化保护工作的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保护传承大运河文化的自觉意识,营造大家共同参与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的良好氛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