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產業結構 開闢增收渠道 官和鄉依託壩區大力發展中藥材

走進江口縣官和鄉中藥材種植基地的田間地頭,技術指導員在重複講解種植細節和栽培要點;務工群眾有的翻土,有的栽苗,有的拉繩……好一片忙碌景象,這是官和鄉緊扣產業發展“八要素”,圍繞縣委、縣政府“3+2”產業發展佈局,面向市場、因地制宜加快壩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中藥材產業,開闢群眾致富新路子的縮影。

“這段時間是中藥材栽植的關鍵時刻,大家一定要抓緊時間栽,不然今年的收成就會受到影響。”官和鄉官和村中藥材種植大戶田軍民叮囑村民們。犁田鬆土、放苗挖坑、栽植澆水、施肥覆土,現場一片繁忙。

田軍民說,今年薑黃、鉤藤、黃精等藥材的行情不會差。

“我們這裡的地薄,以前一畝地收入七八百塊錢,遇到天旱還得賠。很多百姓乾脆撂荒,年輕的出去打工,在家的沒啥收入,村集體經濟空虛窮。”新田村的“80後”村委會主任陳建軍,一直想讓這個窮村翻身。今年,新田村調整產業結構,流轉土地220畝,在新田大壩種植薑黃190畝、貝母30畝。

近年來,官和鄉的生態優勢、資源優勢深受投資者青睞。引進浙江中藥材種植企業紮根官和種植仿野生鐵皮石斛,帶動官和鄉中藥材產業發展,薑黃、黃精、鉤藤、仿野生鐵皮石斛等中藥材種植,實現“樹上長金條,地裡生元寶”的立體產業模式,綠了荒山,富了群眾。

村民雷洪濤2017年種植中藥材纈草25畝,把鄰居家幾乎撂荒的地都種了。秋收一算賬,淨收入20多萬元,比原先的傳統種植增收10倍。嚐到種植纈草的甜頭之後,第二年準備擴大規模,沒想到弄不到地了,其他村民一看種草藥真能賺錢,把地紛紛收回去自己種了。“其他村在外面做生意、打工的也都準備回來承包土地種藥材。”雷洪濤算過賬,每畝收入8000元沒問題。

官和鄉是全縣最邊遠的鄉鎮之一,有3個深度貧困村,境內山勢綿延縱橫、峰巒起伏跌宕,特殊的地理環境造就了該鄉道路交通異常艱難的困境。長期以來,交通的閉塞成為了制約官和鄉經濟發展的主要瓶頸,鄉里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村裡大量土地閒置,傳統農業很難解決山區群眾致富問題。為了幫助當地群眾脫貧,鄉黨委、政府廣泛調研和論證,充分發揮生態優勢、資源優勢,大力發展中藥材特色農業,積極引導群眾特別是貧困戶發展種植中藥材,通過發展產業,帶領群眾脫貧致富。

“近年來,大多數中藥材價格穩中有漲,發展中藥材產業市場前景好,尤其是官和鄉主推的中藥材品種黃精、薑黃、鉤藤價格一直堅挺。從種植中藥材中嚐到甜頭的藥農們,今年種植中藥材的積極性也比去年高了很多,越來越多的群眾加入到中藥材種植隊伍中來。”官和鄉黨委書記劉小清說。

從開荒、除草、平地,到種植、施肥、治蟲,村民都可以在中藥材產業基地掙到務工費。

“幾乎每個月都有活路可以做,平時每天需要30個村民務工,忙的時候需要80多個工人,周邊4個村(社區)的村民都來了。”官和村一村幹部介紹說,調整種植產業結構,使中藥材種植形成產業化,讓村民在家門口掙到了錢。

近年來,官和鄉圍繞整縣脫貧摘帽對接鄉村振興戰略,突出支部引領,按照“支部+合作社+大戶+農戶”的模式,在全鄉建成千畝鉤藤示範基地、千畝仿野生鐵皮石斛種植示範基地、500畝薑黃示範基地。今年又流轉土地1000多畝,新建中藥材種植基地,種植黃精,通過壯大產業發展,帶動群眾脫貧,為實現下一步鄉村振興戰略打下堅實的基礎。(楊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