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傑的王勃:看看家長口中別人家的孩子

当其他小朋友还在玩耍嬉闹时,六岁的他已在作诗写文章了;当同龄人开始识字时,九岁的他已经在挑《汉书》的刺了;当十六岁的李白,杜甫等人还在游历苦读时,他已经凭借自身学识讨得功名。

他就是王勃,那个家长口中的别人家孩子。

初唐四杰的王勃:看看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1.赢在起跑线

王勃,绛州龙门人,六岁就能作诗,写文章的他被冠以神童之名,而王勃也确实对得起这个称号。

九岁时王勃已熟读《汉书》,并作《指瑕》十卷,指出其中的错误之处。

这是什么概念,就好比还在上小学的你读到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后,提出里面有很多错误一样。

十岁时,熟读六经;十二岁至十四岁,去长安学了《周易》、《黄帝内经》、《难经》等;十六岁时,得到唐高宗的赏识,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成为朝廷最年少的命官。

而王勃自幼所表现出来的天赋除了先天优势外,与其家庭环境也是密不可分的。

王勃的曾祖父在隋朝任多县县官,祖父是隋朝的大学者,父亲也是文采出众,而其叔爷爷王绩更是五言律诗的奠基人。所以出生在书香世家的王勃,一般人家的孩子自然没得比。

初唐四杰的王勃:看看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2.出名要趁早

神童之名让王勃成为家长口中的别人家孩子,但要被家喻户晓,还需要有出彩的“成绩”。

所以十六岁的王勃以一篇《宸游东岳颂》打出名声,紧接着便应幽素科试及第,授朝散郎。

而初入仕途的王勃才思泉涌,不久后便作《乾元殿颂》,全文绮丽高崛,气势如虹,唐高宗读后大为赞赏,以“奇才”称之。

其中“鸡浑指极,树神宰而制山河;鹤谶裁仪,辟太虚而有天地。黄精吐瑞,潜龙苞象帝之基;紫气徵祥,鸣凤呈真王之表”等句子极尽歌颂之功。

而这对于王勃来说还不算什么,更让王勃声名大振的是他在入仕之初结识了杜少府杜镜,杜镜去蜀州赴任时,王勃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此诗冠绝天下,成为送别诗中的翘楚,王勃也由此被列入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的王勃:看看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3.宦海也沉浮

就在王勃意气风发,准备施展抱负,大干一场时,却因为一篇檄文而遭到外放。

文采出众的王勃声名响彻京城,有不少达官贵人都想与之结识,京城的皇子们也对王勃喜爱有加,六皇子沛王李贤更是将王勃请进王府任侍郎。

在一次沛王和英王的斗鸡比赛中,沛王让王勃写一篇鼓舞士气的文章,王勃遂作《檄英王鸡文》。

本是两皇子之间的一场斗鸡比赛,文章也别无他意,然而唐高宗看到后却很不高兴,认为王勃在挑拨兄弟关系,这对于皇室来说是大忌,所以王勃被赶出长安。

在外漂泊了三年的王勃还是渴望回到官场,既然做不了文官,那就索性做一个武官。于是王勃便去虢州参军。

参军期间,王勃因心软私藏了一名犯罪的奴隶,但又担心事迹败露,便狠心杀了那个奴隶。

不久后被人告发,将王勃投进大牢,王勃的人生再度陷入绝望。后逢唐高宗大赦天下,王勃才捡回一条命。

而王勃的父亲在搭救王勃的过程中也受到牵连,被降了职。出狱后的王勃十分愧疚,决定前往父亲任职的地方陪伴父亲。

初唐四杰的王勃:看看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4.英才天常妒

就在王勃前往父亲任职地方的途中,路过南昌,恰逢滕王阁大宴宾客,主办人阎都督邀请前来的人作诗写赋以示祝贺,王勃借此机会写下了名传天下,流传千古的《滕王阁序》。

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等名句更是被后人推崇。

或许是王勃的文采太出众,所以老天爷也嫉妒他。离开南昌后,王勃继续踏上探望父亲之路,然而在南海坐船时却溺水身亡,时年27岁。

当滕王阁序流传入宫中,唐高宗看后直呼:“真乃千古绝唱”。然而此时,王勃已不在人世。

唐诗极简史:29首巅峰唐诗,重温大唐盛世289年

李商隐《贾生》:讽汉文实刺唐帝,怜贾生实亦自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