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疫情期间微信朋友圈活跃度突然下降?

艾去酱


九儿就要出嫁了观点:微信朋友圈内容多是“报喜不报忧”。朋友圈只能消遣,不能救命!当疫情严重影响或干扰人们的身心健康时,活跃度突然下降很正常。

回答这个问题,我就从前段时间武汉方舱医院一“清流读书哥”爆红网络说起。

我看到的途径是微信朋友圈。如此生死存亡之际,他还有关云长刮骨疗毒一样的“雅兴”看书,真是让人佩服的五体投地。

那你想不想知道?朋友圈中他手里拿的是啥消遣的“故事书”呢?看看书名,一般人就看不懂。因为是专业书籍,太“高、大、上”了!

难怪有人说,这个瞬间,这位“小哥”让人仿佛一下子看到了武汉这座城市的希望。

的确,微信朋友圈就像一扇窗,推开它,外面就有蓝天、太阳、星辰……让我们能看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很无奈。

准确的说,我觉得微信朋友圈更应该叫做“微信信息圈”,因为在朋友圈里发信息的只有极少数是你的朋友,更多的是你的同学、同事、客户、亲戚、家人……里面还有不少一面之交的陌生人。

就是这些人,他们紧跟时代热点和潮流,把他们认为最新的国内外大事,把深度文章,把娱乐八卦,把知识技巧,把舞蹈健身,把商品推广,把每天觉得最有意义的定格特写,毫不迟延得推送到这个“圈”里,等待圈子里的有心人来点击关注。

每天每天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有无数人,只要闲暇,就打开微信,打开朋友圈看看。这已养成了一种自然的习惯。

疫情期间微信朋友圈活跃度为何突然下降

看微信朋友圈其实和郊游、跑步、玩游戏、看电影等爱好一样,都是在生活无忧无虑情况下,打发业余时间的一种消遣。

一旦这种生存状态的平衡被打破,一旦生命安全受到威胁,你最先考虑的肯定是能活着。那你还有闲情雅致去参与别的娱乐项目吗?肯定不可能!

所以,疫情期间,安全和隔离是第一要务,人们的活动少了,朋友圈发布的信息少了,信息的丰富性也差了,看微信圈的人自然也少了。

再热的信息焦点也难激起人们对于死的恐惧和先求生的欲望。

美国有个叫亚伯拉罕·马斯洛的心理学家,他把人类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五种,他认为,当人们低层次的需求都满足不了的时候,是根本不可能奢望更高层次的需求的。这种分析我觉得非常符合疫情期间人们的心理状态。

除了上面所述,我觉得下面这些也是疫情期间微信朋友圈活跃度下降的原因。

1、好友朋友圈发布的优质精品内容很少。和期待值有差距。

2、里面劣质内容太多。有的发广告(微商泛滥),有的秀自恋(成功人士自信心爆棚),有的要红包(自己或者家人过生日,酒席公之于众),有的求点赞(拼多多求赞,参加评选求赞等),有的就是虚假或谣言内容……久而久之,影响了人们对这个地方的兴趣。

3、不断有更让人感兴趣的玩点出现。人们对微信朋友圈的兴趣在淡化。

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冷热变化是自然规律。正因为如此,从2012年微信诞生以来,这款产品不断的在升级和完善,就是为了能最大程度的保持热度,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和留住客户吧?


刚阳正气


做为一个七零后的我,对于手机自己不是知道的太多。但是微信朋友圈还有略知一二;记得刚玩微信朋友圈时,做个好吃的忘不了拍照发朋友圈!买件衣服也拍照发朋友圈!路上碰到有意思的事情拍照发朋友圈!随时随地的拍照发朋友圈!没完没了的去发朋友圈。

为什么 疫情期间微信朋友圈活跃度突然下降?阿唐跟大家说两点。

(一)从去年年底疫情开始,陆续就有一些人在拍视频“新做”自媒体,(注:以前做过放弃,现在又重新做)不知道他们是出于什么原因就不得而知。

(二)疫情期间,响应号召每个中国人都自行在家隔离。谁也不知道这个隔离是多久!在家无事可做,手机成了每个成年人消遣的乐趣和外界的联系方式。久而久之,大家就试着拍视频做自媒体。最让人心动的是如果视频拍的好,文章写的不错发到平台,那就是有收益的。所以现在大家一涌而上都在做自媒体!每天白天黑夜都在忙着找题材拍视频,思考着写文章,谁还有时间去发朋友呀!我也是其中一个[捂脸]

以上就是阿唐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与回答,希望能让大家满意而后支持!收起!





爱生活的阿唐


如何看待一起去见微信朋友圈和月度突然下降?这个问题怎么说呢?

总待在朋友圈里,有点认不清现实了。


朋友圈里 从来不是真正的生活 有人会问,真的有那么夸张吗?都认不清现实了。 事实是,确实如此

如今朋友圈成微商圈,现在很多海外留学党或者上班族,都希望能在课后或者业余赚点额外的收入,很多人都把朋友圈当做宣传自己商品的空间,淘宝开店不仅手续复杂,打理起来也很麻烦,朋友圈成为卖商品的最佳渠道。

在很多人的朋友圈里,代购、美容、食品等广告数不过来,朋友圈也逐渐失去了原来的味道。

另外,现在很多老年人也用上微信,工作上的领导、同事常用微信联系,在发朋友圈之前,很多人会考虑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被某某某看到,会不会不好?酝酿很久的一段话硬生生给憋了回去。

朋友圈就是这样,呈现在其中的内容,大部分都是光鲜亮丽的一面,那些熬夜加班、处理家庭琐事的抓狂时刻,往往都被选择性地忽略了。

所以,那些习惯于把朋友圈当成真实生活的人,过得往往不是很开心。



因为他们总以为别人比自己更幸福。

真正的幸福

并不需要在朋友圈里炫耀

白岩松曾经被问过,如何看待微信和智能手机,他是这样回答的:

“我不想在那么多的朋友圈里待着。我觉得时间是有限的,一天就24个小时。朋友圈里有价值的东西没那么多,我跟手机不是很亲。”

他后来还补充说:“我没进各种朋友圈,我活得很好。我觉得现在有很多的怪现象, 这种怪现象就是朋友圈非常多,真正的朋友越来越少。

”越来越发现,聪明的人,从不过多地关注网络生活,他们把自己的精力和时间都用在真真实实的世界中。


养花弄草,跑步画画,约三五好友,一起喝茶聊天。

他们不会花半小时想,发什么样的朋友圈才能引来更多的赞和关注。

也不会整天抱着手机,艳羡着别人的诗和远方,厌恶着自己的“苟且生活”。

他们知道,朋友圈终究和现实生活是不一样的,那些看似美好的照片,也只是生活里偶尔的高光时刻,并不能代表所有。



所以,希望有一天,你不再需要把自己的幸福发到朋友圈里,去寻求认可。

希望你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更多的乐趣。

那些和煦的微风、暖暖的阳光、吃到的美食、看见的风景,带给你的幸福,私下分享给几个要好的朋友,就够了。

我始终相信,真正的幸福是不需要拿到大庭广众之下被炫耀的。

正如,那么多微笑的自拍,也不代表你彼时彼刻真的快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