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化的學校教育,如何能做到個性化,針對性的教育?悖論嗎?

matthew呆子


首先,我覺得標準化教育可能是目前最省錢,最有效的模式了。但未來一定是走向個性化教學的趨勢

標準化的學校教育顧名思義就是大家統一的按照教育部要求完成相應的學習進度。這種教育主要希望大家能夠共同學習,共同成長,但這卻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個性化教育則是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教育教學中充分注重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性。在過去的幾十年間,教育基本上是以老師為中心,老師怎麼教你就怎麼學,但隨著5g時代的到來,人與物的交流即將頻繁起來。而我認為教育的方式也許也會有大變革,以前的話基本上是一種補短現象,就像你明明英語不好,數學有天賦,但卻為了升學不得不努力的提升自己的英語成績,但不可承認的是依舊會有人每科都能考的非常好,但絕大多數人都在努力的填補自己的短處。而未來的個性化教育一定不是另類的補短教育,而是一種揚長教育,是充分發揮學生的長處,是學生自己積極主動的去學習,那時應該是一個學習盛世。

這是我心中的個性化教育,如果你有什麼意見記得告訴我。




光線日誌


非常必要。我們現在非常希望藉助大數據動態地來分析瞭解學生。通過每一次作業,考試,甚至課堂提問,我們想建立一個針對每一個學生都數據庫。高考考哪些點,學生掌握了哪些,學生沒有掌握的主管因素是什麼,是智力因素還是非智力因素,針對出現的問題,教師怎麼才能有的放矢,對症下藥。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個性化高效化輔導。這些個性化的教育對人才快速成長非常有益。

大數據什麼時候走進校園,我們翹首以待。

另外,我說幾句題外話,一個國家要想快速發展,關鍵在人才,人才的快速發展在教育,目前來看,教育的大發展在大數據。未來誰率先把大數據人工智能應用到教育領域,誰就會脫穎而出。

前幾天,我們討論衡水模式的時候,我說過,超越衡中不難,你要組建眾多的研究團隊,讓他們藉助信息技術研究高考走向,研究每一次考試,研究到每一個學生的每一次考試的每一個知識點,研究學生答題時的思維活動軌跡,創建模型,找到應對的策略。


龍河雅舍


個性化:

就是獨具一格,

自己特有的,

肯定不完美,

當局者迷!

針對性:

發現了問題,

對症下藥,

旁觀者清!

層層深入,

並不悖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