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年限半年,到期收益率3.18%的格力转债有没有机会

在已挂牌交易的166支转债中,仅格力转债剩余年限在一年以内(12月25日到期),3.18%的到期收益率也还说的过去,但市场反应一般,成交量低迷,似乎对转股没了期待。

格力转债现在的转股溢价是61%,在4月初也曾一度收缩到30%左右,可惜好景不长,没能一鼓作气把溢价抹平。

虽然临近到期日,但格力地产并没有表现出积极促成转股的意愿。到目前为止,格力地产两次放弃向下修正转股价,选择了回售,累计回售金额接近5.9亿,转债剩余规模萎缩到了4亿。

下修转股价会带来转股数量增加、稀释原股东股权比例的弊端,但从发行人的角度看,发行可转债主要目的就是通过转股最终实现股权融资,所以大部分发行人在正股价格下跌幅度和持续时间达到临界点时会选择下修转股价从而避免触发回售。

格力地产没有这么做,并不是因为不缺钱,公司目前的资产负债率已达74%,不包括转债的有息负责规模超过150亿,货币资金/有息负债率为15.6 %,大幅低于行业36%的水平。

对股权稀释的担忧也不成立,未回售前,格力转债全部转股会使总股本摊薄7%;格力地产的大股东持有公司41.13%的股份,绝对比例不太高,但除了大股东外其他股东持股均低于5%,即使考虑到摊薄因素,大股东的控制地位也不会受到影响。

来自定增股东的压力可能是未能积极下修转股价的主要原因。2016年8月份(格力转债发行后),公司定向增发4.42亿股,募集资金30亿元。这次定增的发行价为6.78元,低于转股价的6.94元,但2017年8月定增股解禁后公司股价一直未能超过发行价,定增股东尚未变现,下修转股价和维护定增股东利益就成了一对矛盾。

按照现行规定,“转股价格修正方案须提交公司股东大会表决,且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方可实施”,16年定增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2%,即便公司董事会提出下修议案,能否通过股东大会表决也还是未知数。

下修是促成转股的一种手段,如果能凭借正股价格的上涨顺利实现转股是最好的结果。2015年格力转债发行时恰好是公司业绩的高峰,当年收入增长73%,净利润增长337%,净利润额达到13.7亿;2016年公司收入保持了22.8%的增幅,但净利润因为没有了投资收益的加持同比减少了56%;2017、2018年公司收入在31亿左右徘徊,利润也没能持续增长;2019年一季度公司收入、预收款有了明显增长,但毛利率下降了20%,利润没能同步增长。

转债发行后,格力地产业绩一直处于下行阶段,当然这和宏观政策有关,但公司自身也有不足。从近三年公司和行业的收入、利润数据看,格力地产与中小型房地产企业类似,被大型房地产企业甩在了后面。在房地产业,格力地产竞争力不突出。

历史上还有一些转债是通过回售或者赎回退市,回顾一下对格力转债的判断会有帮助。

l 创业转债:虽然主动下修,但幅度有限,下修后转股价仍较正股价高40%,转债回售后摘牌。

l 新钢转债:发行时正值金融危机期间,公司三次主动下修转股价,但累计下修幅度不及正股下跌幅度,转债到期赎回。

l 唐钢转债:发行时正在07年大牛市末尾,随后的金融危机中股价大幅下跌,公司放弃下修股价,转债到期赎回。

l 双良转债:发行时正值公司业绩高峰,此后业绩锐减;下修幅度不及正股跌幅,债券全部回售,存续期仅有1.62年。

l 江南转债:下修幅度有限,债券全部回售,存续期2.87年。

以上5只转债的发行人,除了双良节能,其他均为国企;未能转股既有个体的基本面原因、也有宏观因素,处于景气下滑阶段的强周期股转股失败的概率更大一些;下修幅度如果不够大,也未必能促成转股。

格力转债与双良、唐钢的情况类似。回顾格力转债的走势,上市初期恰逢2015年牛市末尾,在正股的拉动下也走出过一波凌厉的涨势,进入转股期后赶上熊市开始,此后短暂出现过转股机会,但大部分投资者未能抓住。

剩下的半年,也许格力转债会有逆转,但概率不大,仅余4亿的规模也不值得公司费力气。转债并不是只要能保本就照单全收,对正股基本面的判断很重要,对在业绩最好时发行的转债更要谨慎,任何行业、公司都有一定的周期性,不能简单外推。

更多信息可联系作者V liuzhijia93929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