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中哪一幕瞬间触动了你的心?

德馨影视


很多年前在转台的时候无意中看到《老农民》这个电视剧。其中有个剧情是某人的老婆被误解抓起来了,他的老公拼了命要救她,他说了一段话深深打动了我,这么多年了,依然记得。记得他说的大概意思是,他们结婚几十年了,虽然跟老婆没有孩子,老婆没有给他生下一儿半女,但是老婆与他相濡以沫,为家庭付出很多。老婆依然是他最在乎的人。让我感动的原因是,在那个年代,那个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很低的农村,还有这么重情感的人。这也印证了那句话:人非草木 谁能无情。


无奈的尘埃


我印象最深的也最触动我内心的影视剧场景,来自于1994年上映的汤姆汉克斯主演的《阿甘正传》。

这部电影十分经典,描绘了先天智障的小镇男孩阿甘自强不息,最终“傻人有傻福”地得到上天眷顾,在多个领域创造奇迹的励志故事。电影上映后,于1995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最佳男主角奖、最佳导演奖等6项大奖。

至今记得电影中的这个场景:阿甘在青梅竹马的好友珍妮的宿舍里。珍妮问他,将来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阿甘楞了一下,回答:“我不是做我自己吗?”珍妮说自己想成为一个出名的歌手。可阿甘无法理解,仍然固执地认为,他只想成为他自己。

当时,我很有感触。阿甘虽然智商只有75,但是他才是那个真正明白自己需要什么的人。成名也好,获得财富也好,这些可能是很多人的追求。但拥有这些,并不能说明你就是一个成功的人!人生成功的意义,是找到真正的自己,做好真正的自己!

一个人为什么值得让别人尊敬?是因为他的职业?名誉?地位?还是家产?如果这样的话,人的本身就成为了这些头衔的附属品。

“我应该成为我,而且我只想成为我!”对于阿甘来说,他只想做真实的自己,只想爱这个叫做珍妮的女人。这是最朴素的作为人的追求,最真挚最本心,所以也最打动人!

其实,阿甘的人生收到的最重要的一个礼物,就是来自珍妮的馈赠。这个礼物的名字叫做:“认识你自己”。

当年幼的阿甘被一群坏小子百般欺侮的时候,是好朋友珍妮那句“阿甘,快跑!”,让阿甘最终挣脱掉捆绑自己自信的枷锁。小学时,“跑”让他逃过了别人的欺侮;大学时,“跑”使他在橄榄球队声名鹊起;军队中,“跑”让他远离了死亡威胁,并用这种特长挽救了一个个战友的生命;在珍妮远离他的生活时,“跑”让他成为万众睹目的全美明星。在阿甘的心目中,“跑”绝对不是逃避,而是一个弱者在反击不公命运时的最有效武器,它是主动的,而非被动的。他通过“跑”,认识到了一个全新的自己,这个真实的自己不仅有力量,有自信,更有着实现美好生活的愿望。而这一切,都是珍妮最初无意中带给他的。

阿甘的一生中,珍妮一直在他的心里默默陪伴着他。当珍妮在满世界寻找自己的价值,最终身心受创的时候,阿甘却坚定地一步一步做着真实的自己,稳步走向自己的人生!不胜唏嘘……

一生只爱一个人,一生只做一件事!那么简单,又……那么不容易!



coco的咖啡小窝


回忆起当初看过时候的种种感动,那些温暖与感动的瞬间,同样非常难忘。那就是《奇迹男孩》

而这部电影,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暖。就像我在豆瓣评语说的一样,他的暖,让你忘记影片存在的各种问题,只记得那些温暖的瞬间。

这样的电影倒是很适合全家观看,是非常典型的家庭电影。而且,作为父母看这部电影,肯定会有更多感触吧。

《奇迹男孩》就像一颗好吃的糖果,会让人发自内心地觉得甜蜜。所以,我不建议各位女同胞带妆观看——看这样一部温暖的电影,想忍住眼泪真的很难啊。

是的,这部电影会让你笑着流泪,你会感到内心有一股暖流,因为它是平淡细腻的、是生活化的,是从头到尾都温情脉脉的。

影片的口碑也很好,豆瓣8.6分,IMDB8.1分。但是更有代表性的可能是烂番茄。虽然评分只有7分,但是新鲜度却有85%,也就是说,大部分人都会选择推荐这部电影。

有一些电影看开头就能知道结尾,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买一张票走进电影院呢?

对于这部电影来说,我想,那是因为,我们需要接受一些爱的教育。

是的,虽然男主角天生脸部畸形,注定要承受许多的误解和非议;但《奇迹男孩》的可贵之处就在于,这并不只是一部励志煽情片。

本质上,这其实是一部好莱坞式青春片。它试图讲述的,更多的是成长,是尊重和爱。

虽然《奇迹男孩》是根据同名原著改编,但原著其实只是一本畅销小说,并非由真实事件改编。

作者帕拉西奥的创作灵感是这样来的。有一天她和孩子们出门买冰淇淋的时候,发现排在前面的小女孩脸部畸形,她三岁的儿子看到女孩的脸之后,立刻哭了起来。

为了避免孩子尖叫伤害到小女孩及其家人,她立即带着孩子离开,离开时她听到后面小女孩的母亲冷静、友好地说:“好了,孩子们,我们该走了哦。”

事后她很自责,也开始思考:这个小女孩及其家人每天要经历多少次这样的事故呢?就在那天晚上,她听到收音机中播放的Natalie Merchant的歌曲《奇迹》,动笔写下了这本书。

她的男主角,就是这个患有“特雷彻·柯林斯综合征”的十岁小男孩奥吉。

来自百度百科:特雷彻·柯林斯综合征是一种先天性脸颊骨及下颔骨发育不全疾病,又称为「下颔骨颜面发育不全」,是在1900年时由Treacher Collins医师所命名。这种病的特点就像片中角色那样,有非常明显的脸部外观异常。

其实,这个小男孩并非这本书唯一的主角;在上面提到的那次事件里,她冷静、友好的母亲同样也让作者印象深刻。因此,在她的认知中,男孩背后的家庭,与他本身一样重要。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这部电影的导演是斯蒂芬·卓博斯基。

此前他只导演过一部电影《壁花少年》,但却因此一战成名,因为那也是一部非常柔软、让人有共鸣的青春片。

经由他之手的《奇迹男孩》,在形式上就跳出了以往励志片直接煽情的套路,在俗套中找出了新意。

影片的时间跨度就是一个新学期,讲述了从小在家和妈妈一起自学的小男孩奥吉,在小学五年级时第一次踏入校园的故事。

显然,他会自卑、会交不到朋友、甚至会遭到其他同学的霸凌和嘲笑……

说实话,其实不管怎样都还是很怕看到这些情节。懵懂无知的小朋友,可以在无形之间伤害人有多深,之前在很多电影里也领教过了,《狩猎》《白丝带》等等。哪怕是在这样一部糖水片里,也害怕看到这种桥段啊。

但这部电影却没有单纯地遵循那条被伤害-交到新朋友-扬眉吐气的故事线(虽然这确实还是这部电影的主线),而是用另一种更有新意的叙述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那种传统的苦情感。

也就是说,故事被分成了奥吉、他的姐姐、他的小伙伴Jack Will、姐姐好友Miranda等几个章节,从多个不同的视角来讲述了奥吉的新学期,以及每个人自己的新学期。

奥吉的好友Jack Will,暖男一枚

奥吉的姐姐

姐姐的好友Miranda

不得不说,这部电影真的集结了一大群很棒的小演员。例如扮演Jack Will的小男生诺亚·尤佩,今年才13岁,已经出演了十几部电影,而且在电影里非常讨人喜欢,堪称小天使。

更不要提男主角雅各布·特伦布莱,之前凭借《房间》已经收获了无数好评,而在这部电影里的表现更是无可指摘,小小年纪就挑战毁容式演技,每天都要花一个半小时化妆。

唉,感觉这部电影应该又名《奇迹00后男孩》

好吧,回归正题。一方面,你会看到,这些人都是由衷地爱奥吉的。他们不因为他的长相而困扰,而是完完全全地看到了他金子般的心。

尤其很想谈一下奥吉的家庭教育,真的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家庭了。

父亲像个大男孩一样,愿意陪着儿子打游戏,愿意做饭桌上的开心果,绝对是你能想到的那种最酷、最开明的家长。

母亲虽然为了奥吉放弃了事业、甘心做个家庭主妇,但是她确实给予了孩子很好的家庭教育,让他不仅在学业上完全不输给其他五年级的小朋友,而且行事有礼貌、乐观、开朗。

有一次奥吉向母亲发脾气:“是不是因为你是我妈妈,所以你才说我不丑!”

这是非常典型的母子对话了吧。我也从来不相信我妈妈对我说的甜言蜜语,总觉得她带着“觉得自己孩子是天下最好”的慈母滤镜。

但是奥吉的母亲却说:“正因为我是你的妈妈,我的话才最重要,因为我是世界上最了解你的人。”

唉,感觉自己一下子被戳中了。

奥吉拥有的不仅是一段非常平等的家庭关系,他的父母完全尊重他的每一个决定;他拥有的,还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完全无条件、也绝对不会放弃的爱。

更难得的是,他的父母懂得如何去爱他,也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爱。

“我爱你的脸,因为这是我儿子的脸。”

“我是世界上最了解你的人。”

因为奥吉知道自己是被爱着的,无论如何都是被爱着的,所以他才可以自信,才可以乐观,才会有足够的勇气,面对全世界的敌意。

他是一个多么幸福的孩子啊。

野营对战那场戏也是让我感动到不行的一场,男孩子间表示情感的方式,就是帮你打一架。也是超级暖的

而与其同时,通过这种多视角叙事,其实这部电影是想让我们看到,不止奥吉一个人的生活是有烦恼的,每个人都在背负着自己的不幸。

例如,从奥吉的姐姐的角度来说,对比面部畸形的弟弟来说,她长得漂亮、成绩好、家庭关系又和睦,简直无忧无虑了吧。

但其实姐姐是很孤独的。弟弟的不幸让他成为家中绝无仅有的焦点,他就是太阳系的中心,所有人都要围着他转。而她永远只能是站在背后的一个人。

在《奇迹男孩》这样一部温情的电影里,姐姐懂事得让人心疼。她说,“我不能叛逆,因为我的家庭已经无法承受更多了。”

但这并不代表她内心不需要爱,她只是一直在压抑自己。直到有一天,看穿了一切的祖母对她说:“你的弟弟已经拥有很多人的爱了,但你只有我的爱。”

这同样也是让我泪奔的一个瞬间。这部电影,怎么可以将这种微妙的孤独感拿捏得这么好呢。

不止是姐姐,也不止是面部畸形的弟弟,其实影片中的每个人,无论性别和年龄,都处在大大小小的困扰之中,都要面对自己的不幸、痛苦、嘲讽和挣扎。

即使对于男主角奥吉而言,他很不幸,他很特别,他是这部电影的主角,他是自己家庭的中心,但世界也并非是围绕着他在转。

其他人也有生活,也都要独自解决自己的烦恼。

看到这里,其实才可以感受到导演的功力。

在上一部《壁花少年》中,同样也涉及到不少相当大胆和敏感的话题,自闭、同性恋、酗酒、滥交、甚至于自杀。但导演也依然将这些都融入到高中生的日常生活里,拍出来只让人觉得温情和感伤。

羞涩又孤僻的男主角原本无比羡慕自己的好友,一对高年级兄妹,长相好看,性格开朗,光芒万丈;但直到后来才慢慢看到,四处留情的妹妹也会被人排挤,同性恋的继兄更是举步维艰。

而到最后,他才学到了最重要的一课:我们只接受我们认为配得上的爱。在学会爱之前,要先学会被爱的能力,也要先学会爱自己。

《壁花少年》

到了这部《奇迹男孩》,甚至于连奥吉的“特雷彻·柯林斯综合征”,其实都在一定程度上被消解了。

这是他不得不面对的难题,但人人也都有自己的难题,成长的路上,本来就有许多的痛苦、许多次被误解、许多个门槛、和许多道选择题。

成长本身是无解的,无论你是自闭的男孩,还是面部畸形的男孩,这条路都是无解的。

但你却可以选择善意,选择勇敢,也选择希望。

如果非说遗憾,那就是,全片都拍得太理想化了,影片里的每一个人都太好了,都太善良了。

从家长、到同学、到老师,甚至于校长,每个人对待奥吉都那么温和、那么有同理心,简直像梦幻的糖衣一样不真实。

破碎的友情会重归于好,失去的闺蜜会回心转意;姐姐最后得到了许多的爱,而全校的同学终于都被奥吉收服,真心接纳了他……

这真的也太美好了吧

唯一一场稍让我们感受到现实的戏,是一名优等生因为一直霸凌奥吉,而被请家长的时候。

坐在校长对面的家长趾高气昂,是典型的美国中产阶级,直言阶级差异不该被跨越,我们也不能容忍自己的孩子身边有这样一个怪物。说了一段冷酷无情的大实话。

但即使在这场浅尝辄止的戏里,我们也看到了导演的暗示:坐在左边的小男孩内心还是很善良的,是错误的家庭教育和强势的母亲,让他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唉。

除了那一场,其他都是甜、暖,简直像做梦一样。

好在,电影本就是造梦的机器。

善良的人被回馈以善意,懂得爱的人也都拥有了被爱的能力,谁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结局呢。

生活这样苦,冬天又这样冷,只能钻到电影里吃一颗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