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悟哲语“吾善养我浩然之气”

#中国茶韵# 实悟“吾善养我浩然之气”,明“与天地合其德”(天人合一)

作者 陈伟群

茶悟哲语“吾善养我浩然之气”

读过〔宋〕审安老人《茶具图赞》都知道,作者取拟人手法,将十二种茶具各冠以姓名、字号、官职,各画图形,且每一器具均缀以一短篇赞语。赞语亦用双关写法,明写其为“官”之职守,暗写其作为茶具之用途。

茶悟哲语“吾善养我浩然之气”

这“审安老人”,南宋晚期人,真实姓名及其生平事迹均不详。我推测这是一群关注社稷安危又期盼颐养天年的爱茶老人,可不是一般的情怀。拿书中的内容为例分析说吧。

茶悟哲语“吾善养我浩然之气”

许多人知道,自〔唐〕《茶经》问世,古人喝茶,不但对煮茶水的器具汤瓶讲究,而且对煮成的茶水成汤也很讲究。唐代煮(煎)茶用“鍑(或作釜,是古代的一种大口锅)”注水煮茶叶,讲究最好是煮茶到汤水出现鱼目蟹眼泡即“二沸”为佳,如果煮到了“腾波鼓浪”,茶汤就“已上水老,不可食也”。宋代点茶用“汤瓶(状似茶壶,身高颈窄,撮口粗腰,颈长弯曲,腰部鼓肚,从颈到底弧形耳把)”煮水后用沸水直注点经碾细的茶粉末,讲究最佳的是水煮至腾波鼓浪“发沸腾之声”。这就是唐宋的不同。

茶悟哲语“吾善养我浩然之气”

〔宋〕《茶具图赞》写有,汤瓶:汤提点,名发新,字一鸣,号温谷遗老。姓“汤”,既热水,“提点”为官名,含“提举点检”之意,是说汤瓶可用以提而点茶。“发新”是指显示茶色,“一鸣”指沸水之声。赞曰:养浩然之气,发沸腾之声,中执中之能,辅成汤之德,斟酌宾主间,功迈仲叔圉,然未免外烁之忧,复有内热之患,奈何?读到这,我感到“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的情怀,跃然纸上。

“审安老人”把喝茶煮水上升到了“养浩然之气”,耐人寻味。煮点茶所用的汤水时,汤瓶在火上煮水,渐渐地瓶内有蒸溢之气和沸腾之声,故称其“养浩然之气,发沸腾之声”;煮水后用沸水注点经碾细的茶粉末,就成了茶汤,“成汤”本是中国古代商朝的贤王之名,审安老人在这里暗指煮成茶汤,故为“辅成汤之德”,也双关于关注社稷,表达激励“辅成”愿望。

这蒸溢之气自在,源于清之水,发有纯之味,溢足和之气,注出工之力,“辅成汤之德”。这正是茶人精神所焕发的“吾善养我浩然之气”。这“之气”是浩然正气,追求的不只是个体的气和,还包括精神、心理、生理、社会、环境、道德、文化、担当、敬畏等方面的中正和谐。

茶悟哲语“吾善养我浩然之气”

“吾善养我浩然之气”,指的是我善于培养我拥有的浩然之气。其出自《孟子》,作者是战国时期的孟子。孟子认为这种气,极端浩大有力量,所以就应该用坦荡的胸怀去培养它滋养它。养我浩然正气,可以在日常书法练习中聚浩然之气于根,可以从日常喝茶习惯中聚浩然之气于体,可以由日常亲近大自然中聚浩然之气于形(情)。养我浩然正气,路径许多,在中华文化涵养中,不一一例举。养我浩然正气,要在实践中时常自问:精神和身体合一,能够保持不分离吗?聚集精气达到柔弱的状态,能像婴儿那样自然吗?清除杂念而深入观察心灵,能没有瑕疵吗?爱民治国能遵行自然无为的规律吗?感官感知外界的时候,能做到守静吗?了解世间万物,能摒弃巧智吗?“吾善养我浩然之气”的实践,是致良知,是实践“与天地合其德”(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人安处顺之道。

“与天地合其德”出自《周易·乾卦·文言》:“‘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这里讲的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这是人生的最高的理想境界。

茶悟哲语“吾善养我浩然之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