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國與東周,禮崩樂壞之下的弱君強臣

西周建立之初,周天子分封有功的将领和子侄为诸侯,形成以周天子为中心的层层拱卫的权力体系,各诸侯国有高度的自制权,但每年要向周天子进贡并叙职,京畿有战事或王命征伐他国时要服从天子调遣,这在周天子势力强大时还是颇为有效的。

时移势易,有些诸侯国励精图治强大起来,渐渐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原来的一年一次的进贡变成了三年一次,后来干脆不进贡了,对周天子的命令也是爱搭不理,一家如此还好,其他诸侯国纷纷效仿,后来周天子号令天下的权威也名存实亡,除了这个名号,实际上与一个普通的诸侯国无甚差别了。

失去节制的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兼并,一些弱势小国被大国吞掉,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但今天要讲的这个国家比春秋五霸还要早,那就是东周的郑国。

我们来看看郑国是怎样把周天子的权威一步步打掉,并在诸侯国中建立起自己的霸主地位,进而形成了君不君,臣不臣甚至是弱君强臣的局面。

1、伯友,郑国第一代国君,青史留名的忠良之臣。

郑国,是周天子的宗亲之国,姬姓,封于郑地,故以郑为氏,第一代国君郑伯--姬友就是周厉王姬胡的小儿子,周宣王姬静的异母弟弟。

郑国与东周,礼崩乐坏之下的弱君强臣


幽王无道,烽火戏诸侯以取悦褒姒,囚禁王后申氏,申候联合犬戎攻打镐京,失去诸侯信任的幽王点烽火也求不来救兵了,只剩下与褒姒抱头痛哭的份儿,此时虢公石父与郑伯友二人依然忠心护主,最终石父被斩,姬友被乱箭射死,幽王虽然无道,二臣却留下千古贤名。此时的郑伯是忠心耿耿的良臣,是周王室坚定的捍卫者。

2、掘突,悄然崛起的郑武公

幽王、褒姒、伯服、伯友死后,犬戎自以为功劳盖世,并不满足于申候赠送的十车珠宝,久占镐京胡作非为,申候也深为后悔,怕犬戎尾大不掉,终成祸患,就反过来又联合秦、卫、晋三国,并郑国世子掘突对付犬戎。这个申候把一个“借”字真是用活了,比后世的诸葛孔明借东风还厉害。在这个过程中,主要凭借秦、卫、晋三家之力,掘突虽强烈地想要报杀父之仇,无奈身单势微未能起到多大作用,但他在平乱后主动请命去申国迎接王子宜臼归周继位立下大功,宜臼就是周平王。平王继位后大封功臣,让掘突继承父亲的爵位并且封为王朝卿士,与太宰咺一起辅佐朝政,就是郑武公。

郑国与东周,礼崩乐坏之下的弱君强臣


后来犬戎不甘劳而无功经常攻打周朝,镐京属地一半归了犬戎,平王忧虑终有一天镐京不保,就计划东迁洛邑,卫武公力陈东迁的弊端,担心王室从此衰微,无奈平王被犬戎吓破了胆,坚持东迁。

此时的郑国还算是周室的忠臣之国,是受天子宠信的权臣。但比起父亲还是差了一大截儿。

其时,秦国因为平犬戎的功劳很大,平王准许秦国征伐犬戎,所得之地尽归秦所有,经过连年征战,秦国拥地千里,迅速强大起来,强大起来的秦僭越礼制祭祀上天,周天子也无可奈何。鲁国以此为借口向平王请求使用效褅之礼,这也是周天子才可以举行的祭礼,平王不允,鲁公说:王不能禁止秦国,怎么能禁止鲁国呢?何况所有的礼乐制度都是我的先祖周公制订的,我们鲁国用又有什么不可以?平王只得听之任之。从此王室的权威日益衰弱下去。郑武公见此情状,也开始不安分了,既然天子节制的能力下降,我郑国也要趁机强大自己,于是就把东边的虢国和郐国吞并掉并迁都到郐,称为新郑,以荥阳为京城,在制邑设立关隘,从此郑国强大起来。再加上与卫武公一起担任周朝的卿士,执掌周朝的大权,因为封国与京城距离近,两头照顾也方便,比起很多诸侯国,可以说占尽了优势。

3、寤生,野心勃勃的大奸雄--郑庄公

前边咱们讲过这位忍气吞声几十年,熬出头后杀弟囚母的郑庄公。这位一直不受母亲待见的头生子可是一位深藏不露的厉害角色,比乃父有过之而无不及,在他的思想理念里,没有忠心,只有强弱。

郑国与东周,礼崩乐坏之下的弱君强臣


平定共叔段之乱后,段的儿子公孙滑借卫国之兵伐郑,庄公一纸书信劝退卫公,公孙滑老死于卫终生未能归国。而此时的周天子因为郑庄公久不回朝履职打算把卿士之位让很聊得来的虢公来干,虢公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知道庄公不好得罪,拒绝了。可这事还是让庄公知道了,他亲自到京见平王假意谦让,说自己才能不行,比不上虢公,愿意让位,弄得周天子反而不好意思了,一直向庄公道歉,求他继续干下去,按说给个台阶你就下吧,这位庄公反而得理不让人,就是不接受。

结果,令人瞠目结舌的一幕在历史上演了,天国与臣国互换质子以求取信,周王子狐质于郑,郑世子忽质于周。自此,天下没有不知道郑国已经在事实上与周天子平起平坐了。

周王室最后一丝尊严被强势的郑庄公打掉,以下凌上的局面已经形成。

平王在位五十一年死掉了,郑庄公寤生与周公黑肩就把在郑当人质的王子狐迎回来继位,可惜,狐是个短命鬼,伤心过度得场大病,到周朝就死了,只好把他的儿子林扶上王位,就是周桓王。桓王认为父亲是因为在郑国当人质才死的,对郑庄公心怀怨恨,见虢公忌父在父亲的丧礼上礼节周到恭敬,人人称赞,就跟周公商量着罢免庄公,让虢公继任。周公认为不妥,怕庄公因此会有不利于王室的举动,桓王不听,决意罢免了庄公。

结果郑庄公一气之下派兵把周朝边境的小麦割了个精光,周天子连个屁都不敢放。

更有甚者,他还敢假借周天子的名义命鲁齐二国助自己攻打宋国,若非宋国向卫国求助合攻郑都荥阳,迫使庄公回兵来救,那宋国还真就有亡国之危了,这一场大战最倒霉的要数戴国、许国了,宋卫二国退兵向戴国借道,戴不许,于是双方大战起来,庄公假称救戴骗开城门,结果一进城就把戴国国君赶出去,不费吹挥之力占了戴国。累死累活的宋卫二国毛都没捞着,真得活活气死。稀里糊涂丢了国家的戴君只好领着一大群宫眷投奔西秦去了。至于许国,就是因为郑国征召讨伐宋国而不应命,没几天就被三国联军给灭了。

郑国与东周,礼崩乐坏之下的弱君强臣


周桓王听说后气得咬牙切齿,这个难产儿也太欺负人了,一怒之下把郑庄公的卿士之职之撤了,让虢公林父一人担政,郑庄公闻信后也大耍脾气,一连五年不朝,桓王于是召蔡、卫、陈三国讨伐,又被郑国打得大败,周王还中了一箭。打完后还派祭足带着牛羊粮食入周道歉并慰问,弄得周天子尴尬无比又不好发作,只好吃了哑巴亏。

西周王朝后期,也就周宣王有过一段短暂的中兴,晚年因连年征战耗损国力,又不纳忠言滥杀大臣,迅速没落下去,儿子周幽王又是个声色犬马的荒唐家伙,弄得自己身死国破,到平王时不得不东迁洛邑偏安,其下属的诸侯已经不拿天子当回事,各自纷纷坐大,不独郑国如此,秦国、鲁国、楚国都敢于僭越天子的礼仪,彼此相王之举层出不穷,名义上的周朝国祚八百年,实际上真正强盛安定的时间还真没有几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