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居家“误跑”,我差点被集中隔离!

因为居家“误跑”,我差点被集中隔离!

终于自由了!

在禁足85天之后,再次踏上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熟悉的跑道,脚步轻快,心舞飞扬。作为20万滞留湖北返京人员中的一员,我经历了在湖北的焦虑和期盼,幸运地登上返京专列,居家隔离两周后,于4月16日回归常态。两周来,疫情防控形势变了很多,或许生活和自己也变了很多。

4月16日下午,在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委组织部部务委员徐颖表示,居家观察人员要严格遵守隔离观察要求,对违反规定擅自外出的,一律转送集中观察点,费用自理,14天隔离期限重新计算。

我很赞成这样的防控措施,因为2000多万市民付出巨大努力和牺牲换来的疫情防控局面,经不起这样的折腾。我在居家期间,因为一次“误跑”,也差点被集中隔离!

门口装上了监控摄像头

3月30日21时左右,在一天里通过返京专列、朝阳区分流大巴、社区专车的接力运输,我最终由社区防疫人员“护送”到家门口。在隔离承诺书上签字,门上被贴隔离告示,为期两周的居家隔离正式开始。

因为居家“误跑”,我差点被集中隔离!

送我到家的,是社区疫情防控组的乔女士。她离开前交待,坚决不能出门,生活物资可网购送到小区门口,再由社区人员转送。

3月31日,隔离第一天。返京时随身带的食物不少,朝阳区发的爱心礼包也有食物,第一天隔离生活轻松平静。到隔离第二天,我起床就开始筹划点外卖、网购生活用品——在家附近的店里点了鸭脖子、另一个店里点了炒饭,再到附近的超市下单生活物资。11点不到,这三波网购物品就都汇集到小区门口,只等社区人员转送到家。

一直等到下午1点多,敲门声终于来了。我雀跃着开门,只见乔女士单手撑腰,戴着口罩喘大气,面前几个大袋子。这些自然是我的网购物资,并不强壮的她帮我把物资拎到三楼,我很是愧疚。慌不迭地致谢,她淡然地摆摆手,很快下楼去。

回屋里检视物品,才发现有问题:外卖只来了鸭脖子、炒饭被落在了小区门口。窗外的乔女士早已没影,居委会电话也没人接。只好吃点干果垫肚子。

下午2点以后居委会才有人接电话,对方很熟悉这类情况,答复说:“快递和外卖是不送的,你们隔离的时候只能在家自己做饭。”我一下有点懵,再次阅读了《致来京人员告知书》,“这上面说是快递可以送,而且一直也没人提醒我啊。”可电话那头坚称不送,落在小区门口的主食,只能等社区有人手了再说。

我饿着又等了一个多小时,依然是乔女士来救急,她也明确告知,外卖和快递不送,而且一周只能送两次生活物资。“实在是人手摆布不开,需要服务的隔离人员太多,也请你们理解。”我很理解,每一条政令下来,都是一线工作人员又苦又累地落实。疫情持续这几个月,北京防控力度和密度估计冠绝全球,最扛事也最艰苦的,正是社区这一级的防控人员。

4月1日深夜,爱人和儿子也返京到家了。社区人员照样礼送到家,这一趟还带来了“黑科技”:在家门口安装了一部摄像头。摄像头连上家里的Wi-Fi,全天候监控着大门,有声响或开关门动作就会自动示警。对装摄像头心里自然会犯嘀咕,但细想一下,信任有代价,这或许是目前最有效的解决方式了。

因为居家“误跑”,我差点被集中隔离!

🔺装在家门口的摄像头。

意外出门后被“挂号”

4月2日上午,一位长辈送来爱心补给。他驾车送到小区门口,本来要按社区要求将物品存放在门口,再由社区人员转送。可小区门口的工作人员对长辈说:“隔离人员可自行到小区门口取物品。”

确认再三无误,我就戴上双层口罩,乐颠颠出门取回了物资。长辈厚爱,补给物资的数量和品质都极为丰盛,蔬菜水果、肉肠海鲜,甚至还有冷冻披萨,隔离期的生活一下跑步进入小康时代。

正沉浸在物资极大丰富的幸福中时,社区电话来了:“你们家谁出去了?去哪了?赶紧回来!”家人解释是小区志愿者同意到门口取东西的......这通电话过后,我们家就被“挂号”到刺头名单上了。

因为居家“误跑”,我差点被集中隔离!

再往后一天,一位师兄通过外卖闪送了爱心草莓。前一天被训斥的经历,让我不敢造次,老实给社区打电话,说明情况、请求帮助。

半个小时候不到,依然是乔女士把草莓送门口。于心有愧的我连忙致谢,乔女士这次有点严肃:“你们家东西怎么这么多?而且早说了,每周只采购两次生活用品,快递和其他物品是不送的。”

我再次致歉,解释这是朋友送的草莓,盛情难却云云。乔女士依然是淡然地摆手而去。

家里宽带的网速一直不好,应该是路由器太过老旧,所以我就换了新路由器。过了一天,我突然想起路由器更换后,家门口的监控摄像头也需要调整设置,就给社区打电话告知报备。

再往后一天的傍晚,3名社区人员上门调整摄像头。其中一位小伙子应该是技术人员,进门就带着火:“你们怎么能换路由器呢?要换,也得提前给社区说明了才能换知道吗?你们再这样,就得让警察和你们说,直接让你们去集中隔离!”

怕憋不住起冲突,我便请爱人出来沟通,尽快装好了礼送出门。其实我们能理解社区在这种特殊时期所采取的种种措施,但面对疫情,如何进一步明确权利边界,更好地实现科学规范管理,仍然是个需要思考的课题。

从那天晚上一直到隔离结束的4月15日,全家人再未踏出大门一步。

自由的感觉真好

除了送物资、视频监控这些偶尔的糟心事外,其余都是平静的隔离生活。这两周里几乎天天好天气,窗外飘来不知名花香,跑友们在朋友圈发美图,就更想着早点解封,和家人一起享受明媚春光。

因为居家“误跑”,我差点被集中隔离!

而在网络上,疫情带来的乌云越来越沉。《方方日记》事件在网上吵翻天,网友各自站队攻伐,只为立场、不问是非,暴戾程度远超想象。

想起在湖北老家封闭时,每天起床后首先看疫情数据,然后就看前一天的《方方日记》,有些共同的担忧、愤怒或期盼,有共鸣,也很受安慰。等到湖北解封、武汉开城,不论方方和其他人怎么想,方方和《方方日记》都只能是停留在那段记忆或记录里,仅此而已。

再后来的争吵怒骂,实在毫无意义。疫情如海啸汹涌而来,个体承受着轻重不一的打击。潮水退去,不止有人裸泳,沙滩上还留下支离破碎的社群。或许之前就已如此,疫情让这破碎呈现在每个人眼前。

自由的感觉真好!感激这背后无数人的付出和担当。期盼这个世界更好,也继续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特约记者 王涛)

因为居家“误跑”,我差点被集中隔离!因为居家“误跑”,我差点被集中隔离!
因为居家“误跑”,我差点被集中隔离!因为居家“误跑”,我差点被集中隔离!
因为居家“误跑”,我差点被集中隔离!

责编/李宁

因为居家“误跑”,我差点被集中隔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