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凭借此诗足以碾压李白,可惜天才英年早逝,不然诗仙位置不保

王勃是那种天才型的诗人,还在少年时代就写下了流芳百世的千古名篇,连李白都没有做到,要知道王勃只活了短短的二十七岁,如果放到今天,一位二十七岁的青年,刚刚走出社会没有多久,可能连生活都成问题,甚至于还要家里的支柱。可是我们的天才诗人王勃,却是写下了《滕王阁序》这种洋洋洒洒的千古美文,让我们感受到了他过人的才华,还有独特的才情,整篇文章每一句都美得令人惊艳。

王勃凭借此诗足以碾压李白,可惜天才英年早逝,不然诗仙位置不保

如果王勃不是英年早逝的话,他的成就一定可以超越李白,很有可能李白诗仙的位置不保,当然历史没有如果,我们也只能是替王勃惋惜。他的才华在初唐四杰中最突出,无论是诗歌,还是文章,那都是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有一些人天生就是应该成为诗人,而王勃身上的诗人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除了前面提到的《滕王阁序》之外,他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也是经典名篇。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凭借此诗足以碾压李白,可惜天才英年早逝,不然诗仙位置不保

王勃这首诗足以碾压李白,整首诗写得感人肺腑,同时又充满了无限的温暖,其实唐诗里面有很多这种送别诗,但是王勃则是以另一种方式来描写送别,他并没有描写送别时的无奈,还有悲痛之苦,更多的是在安慰对方,这也正是此诗最为独特的一个地方,可见王勃在表现手法上,也是有突破,正是这样的一种描写,也让这首诗显得别具一格。

王勃凭借此诗足以碾压李白,可惜天才英年早逝,不然诗仙位置不保

古人由于交通不便,再加上信息不发达,很多人离开之后,可能一辈子再难相见,所以很多的诗人在描写送别时,更多的还是描写了内心的忧愁,还有送别时的依依不舍的无奈,可是王勃并没有直面悲伤,他以充满温暖的口吻安慰起了朋友,告诉了对方只要彼此惦记着对方,无论走到天涯海角,那么友情也是依旧,彼此也不会再感动悲伤。

王勃凭借此诗足以碾压李白,可惜天才英年早逝,不然诗仙位置不保

王勃在首联和颔联先是交代了时间和地点,还有两人的处境,朋友当时正好是要离开长安去到四川,他这位姓杜的朋友,内心其实是很伤感,毕竟当时的四川,那是属于边陲之地,只有长安大地才是他们最理想的地方,这里是京城,只有在这里才能够实现人生理想。这四句写得很是真诚,也流露出了淡淡的忧愁,而人们一读也是能够明白其中的意思。

王勃凭借此诗足以碾压李白,可惜天才英年早逝,不然诗仙位置不保

颈联和尾联又是笔锋一转,并没有过度地描写悲伤,还是在安慰对方,同时也是安慰自己,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四海之内都有知心的朋友,即使是远在天边也是犹如近邻一般在眼前,所以我们不应该悲伤。那么就在这岔路口分手,还是不要再送了,这样我们彼此会更加伤感,也不要像女人一样哭哭啼啼,这不是我们男人的风格,要知道多少的女人送别时,眼泪常常把衣服都打湿了,我不希望是这样。

王勃凭借此诗足以碾压李白,可惜天才英年早逝,不然诗仙位置不保

王勃的诗很有个性,也很独特,这首诗正是他众多作品中最经典的一首,通篇看似写得很坚强,但骨子里依旧还是伤感。如此有感人的一首诗,当年李白读了也是称赞不已。王勃没有直接描写忧愁,没有哭哭啼啼,让一首送别诗充满了温暖,这也正是他最为独特的一个地方,读这样的作品,让人感动,也让人温暖。里面每一句都是经典,而且后世无数的诗人都化用过这首诗的诗意,还有里面的名句,可见这首诗在唐诗里的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