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這場新冠疫情之後,你的人生觀、價值觀有哪些變化?為什麼?

文章有神霸有氣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旦夕禍福,珍惜生命,珍惜健康!

新冠疫情來勢兇猛,擋也擋不住,因為有國家,所以我們幸福!

歷經最困難的四個多月,現在情勢明顯好轉,很多行業也逐漸復工,慢慢恢復到原來的樣子,但我知道,有些東西,過去了就是過去了,發生了也就發生了!

原來我是那種任性消費,隨意生活的人,沒什麼明確的追求和目標,過一天算一天。

也許是因為疫情的關係,也許是家裡的變化帶來的改變,現在的我想做一個真正的自己,一個有目標的自己。

多陪伴家人,他們是你任何時候的堅強的後盾。

多交朋友,在家靠父母,除外靠朋友,人生總要有個三兩知己。

多努力打拼事業,晚開始總比不開始的好,不管什麼時候,做自己想做的,不讓自己後悔。

多讀書充實自己,愛讀書的人,人生都不會太差。

做一個堅強的自己,一個勇敢的自己,面對當下,面對未來。


勵志小晞


疫情後的人生觀、價值觀有哪些變化?

2020年還沒有好好打個招呼、做做規劃,就已經到4月份了。19年底懷著一腔熱血,做好各種計劃,“夢著”大幹一場的景象;如今好好的給我上了一課。

前面我也有過這方面的感觸,發表過一篇文章,大致內容如下。

當初19年擠破頭的中到一個項目,總額也不算大,對一般家庭也算是大數目;看著逐漸的投入,想著趁而立之後好好的做點事情,“新冠”對於我這種耕耘工程行業10多年的工程師來說,即使做了一萬個假設“不可抗力”,也不會想到。本來19年上半年的項目響應國家政策,“環保政策”使得項目就強制停工置換;回想,只能說“越打越強,叫打不死的小強”。 沒有產值也就沒有營收,焦急的狀態時有表露,“掙錢的事情慢慢再說,疫情當下只要活著就行”,母親的隻言片語可謂強心劑。看過那麼多傷感的報道,想想,活著不為國家、社會添麻煩就是貢獻啊。

80的我們其實算累的或也不算累的。累:是因為沒有70的生活單純和無線商機,現在想成個家,就算社會公認的“低配版”都要有套房(房價居高不下,先不管大小);同時也沒有90的無拘無束,另外“努力”也成為“標配”。不累:其實差不多就行了,這種觀念的幸福感最強,說不定還是“長壽秘訣”。



綜合下來,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確實有思考和改變,疫情中看著那麼多的同胞遭遇肺炎風險,特別是為此付出生命代價的民眾和一線醫務工作者,在向他們致敬的同時,我們要好好的活著。或者說只要活著,就是幸福,就是成功;不需要去努力,不需要去成功,不需要去日賺鬥金,能陪陪家人、孩子就是奢侈的團聚。那為什麼呢?因為很多中小老闆,經不住風波有倒閉破產的,有改行就業的;也有很多基層工人拿不到工資的,或者被下崗的;更有可敬的科學家、醫務者等國家中堅因疫情失去生命的。

所以, 希望2020年大家越來越好。至於過幾年人生觀、價值觀,是否變化,也全看自己身邊的環境、工作、家庭等氛圍的變化吧。


雙星追月


一場疫情之後,感悟最深的還是生命的意義。

現實生活如果沒有經歷劫難,人們依然如故,忙碌在現實中,金錢,權利,物質,等等現實主義充斥的世界裡,隨波逐流拼勁餘力,只為一個現實享受和擁有,在這過程中,不惜爾欺吾詐,不擇手段,甚至於良心泯滅。

那些親情,感情,友情,太多的情感,被忽略,被替代,被轉移。內心世界,因為忙碌也無暇深思反省。當疫情生死麵前,現實的一切除了生存,其它已變的毫無意義的時候,內心深處的靈魂才得已警醒感悟。

人活著不單是現實的物質層面,這些物質層面,僅僅只是給予生活的幫助和提高而已。活著最重要的還是內心深處的意義。那些人與人之間的各種情份。才是讓我們一路前行的支撐和依靠。最冷的不是天氣,而是人心!

一次疫情生死感悟。生命是脆弱的,活著要有意義。且行且珍惜!

雨後的生命,更有生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