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魔的代言人—保羅·約瑟夫·戈培爾

红色警戒.mp32:47

来自振鑫社

保罗·约瑟夫·戈培尔,一个劳工子弟,因患有小儿麻痹症导致成年后两条腿长短不一的小个子,但 “身残志坚”,依靠奖学金同时就读于8所德国名牌大学,刻苦研修哲学、历史、文学和艺术,精通拉丁文和希腊文,并取得哲学和文学博士学位的饱学之士,曾经因失业,怕家里人担心,每天依然夹着公文包假装去上班,四处干零活儿的强人。

恶魔的代言人—保罗·约瑟夫·戈培尔

保罗·约瑟夫·戈培尔

他曾梦想成为一名小说家、记者,或许如果他的梦想成真,世界文学史上会真的有他的一席之地,我们也许还会阅读与欣赏一个名叫戈培尔的德国文学家的多部作品。

然而,他遇到了纳粹,并与希特勒实现了他们的政治报复,让一个一战后没落中的德国近乎癫狂。

恶魔的代言人—保罗·约瑟夫·戈培尔

希特勒与戈培尔

对于他来说,加入纳粹党,让他如鱼得水,他的才华得以充分在实践中施展并发挥到极致。凭借他对希特勒的忠诚与天才头脑、广博的学识和超凡的集聚蛊惑性的口才,被赞誉为“宣传的天才”、“纳粹的喉舌”,甚至是“创造希特勒的人” 很快就成为纳粹党内仅次于“元首”希特勒的第二号人物。。

可是,对于德国与世界来说,纳粹独裁政体所成就的是一个恶魔、一个谎言的编造者、一个“伟大”的骗子。

纳粹党执掌政权后,戈培尔就被希特勒委任为国民教育宣传部长,兼国家作家协会主席。这位本来最应该注重文学的国民教育宣传部长,上任一时,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焚书运动,德国史称“水晶之夜”。

恶魔的代言人—保罗·约瑟夫·戈培尔

戈培尔在演讲

其焚书的目的,是为了蒙住人民的双眼、统一人民的思想,让人民只能看到纳粹书写的文章、听到纳粹允许人民可以听到的声音。

其中最危险的一种宣传言论就是,成功的宣传种族优越感,调动德国人民对犹太人的仇视,几年之后,几百万犹太人被送入集中营的焚尸炉。其实在焚书的时候,对犹太人的大屠杀就已经开始了。

戈培尔,这个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撒谎者、超级蛊惑家,最后也因自己的谎言而得到了应有的下场;1945年5月1日,48岁的戈培尔自知被盟军俘获不会有好下场,在帝国大厦地下室和妻子玛格塔最后一次用谎言诱骗他们的6个孩子注射了毒针在睡梦中死去,然后命令一名“忠诚”的党卫队员从背后向他们开枪,全家追随一天前自杀的他们的“元首”希特勒而去。

恶魔的代言人—保罗·约瑟夫·戈培尔

戈培尔全家与他最信任的副官

戈培尔死了,可是他的“名言”还“活着”,你会发现,戈培尔的骗术同样还活着,并被后来的骗子们逐步完善。比如现在的非法传销、P2P集资、老年保健品营销、部分别有用心的人为夺得眼球获得点击率的虚假宣传等等……

下面就来总结一下,戈培尔一生对纳粹党所推崇的“名言”

1、“公众对抽象的思想只有一知半解,所以他们的反应较多地表现在情感领域。情感宣传需要摆脱科学和真相的束缚。”

2、“宣传的基本原则就是不断重复有效论点,谎言要一再传播并装扮得令人相信。”

3、“混杂部分真相的说谎比直接说谎更有效。”

4、“即使一个简单的谎言,一旦你开始说了,就要说到底。”

5、 “必须把收音机设计得只能收听我们德国的电台。”

6、“艺术家文学家无一不是唯名是图,我们只需利用这点,给他们想要的名望,但条件是,必须一刻不停地重复官方认为是积极或妥当的主题厖要想获得名望,那么歌唱就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交易。停止歌唱或开始个人思考是一件对国家耍赖或忘恩负义的无耻行径,即使没有旁人谴责,他也必将站在精神崩溃的边缘。官方文学和官方艺术将是纳粹国家独有的标志,也是我们力争建立的新型伟大而光荣的军事机器阵营。永不停止歌唱的人将会光荣地成为我们文艺战线上的楷模。到那时,整齐划一、高度服从的艺术家文学家将获得无上荣光。”

7、“人民大多数比我们想像的要朦昧得多,所以宣传的本质就是坚持简单和重复。”

8、“宣传只有一个目标:征服人们的思想。所有一切为这个目标服务的手段都是好的。”

9、“报纸上的言论,应当趋于一致的目的,不能被出版自由的邪说所迷惑。”

10、“宣传如同恋爱,可以做出任何空头许诺。”

11、“如果撒谎,就撒弥天大谎,因为弥天大谎往往具有某种可信的力量。而且,民众在大谎和小谎之间更容易成为前者的俘虏。因为民众自己时常在小事情上说小谎,而不好意思编造大谎。他们从来没有设想编造大的谎言,因而认为别人也不可能厚颜无耻地歪曲事实厖极其荒唐的谎言往往能产生效果,甚至在它已经被查明之后。”

12、“谎言重复一千遍,也不会成为真理,但谎言如果重复一千遍而又不许别人戳穿,许多人就会把它当成真理。”

所以当骗子的骗术形成了理论,形成了体系,那就是一个天大的圈套,几乎所有目标人群都会被套入其中。能够逃出魔掌的,也会被认为是“异类”被圈套内的人唾弃,但也实属凤毛麟角。也是大多数无耻者所推崇的,美其名曰“成功学”

恶魔的代言人—保罗·约瑟夫·戈培尔

2005年出品的纪录片“纳粹之声-戈培尔的试验”海报

历史上的“戈培尔”曾经给我们每个人的教训就是:如果我们被欺骗得足够久的话,我们就越倾向于驳回那些关于我们被骗的证据,而对于找出真相不再感兴趣,因为要承认它实在是太过痛苦,甚至只是对自己承认。但一旦你把力量与信任完全交给一个骗子,就几乎不可能再收回知道自己一无所有时,为时已晚的恍然大悟。

《旧唐书·魏徵 》中曾记载过唐太宗李世民 的一句名言:“夫以铜为镜 ,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或许“以古为鉴”才能让我们认清所有现实生活中形形色色的骗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