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裂鼓手》:從需求層次理論,分析主人公為何能實現自我超越

达米恩·查泽雷是美国新锐导演,也是

奥斯卡金像奖史上最年轻的“最佳导演奖”得主,他的主要代表作有《爆裂鼓手》和《爱乐之城》其中《爆裂鼓手》囊括了第87届奥斯卡“最佳男配角、最佳剪辑、最佳音响效果”三项“小金人”,豆瓣8.7,是一部不可多得的青春励志电影。

《爆裂鼓手》:从需求层次理论,分析主人公为何能实现自我超越

影片中的主人公安德鲁从小热爱音乐,他如愿考入全国最好的谢弗音乐学院,获得了魔鬼音乐教练弗莱彻的青睐,从此开始了极其严苛的训练之旅。弗莱彻为了激发安德鲁的潜能无所不用其极,安德鲁突飞猛进的同时,心理也受到了巨大的创伤。为了成为世界一流的爵士乐鼓手,安德鲁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用来练习,牺牲了刚刚确定下来的恋情,双手的虎口也因为击鼓而鲜血直流。

然而他倾尽一切的努力并没有得到回报,一次意外让这对师生反目,安德鲁失去了学业,弗莱彻也因此失去了教职。很久之后两人意外重逢,弗莱彻意图报复安德鲁,所以假意为他提供帮助。出乎意料的是安德鲁在绝境之下竟爆发出了惊人的实力,在舞台上师生二人尽释前嫌,合力演奏出了巅峰的一曲。

《爆裂鼓手》的灵感来自导演亲身的学艺经历,它一反当代青春励志片常见的“童话”式结尾,把青少年追求自我实现的经历中真实和残酷的那一面披露出来。影片细致地描述了安德鲁内心多种需求之间的相互矛盾和冲突,揭示了青春蜕变过程的残忍和疼痛,来自于对内心需求的取舍和人生目标的选择。

《爆裂鼓手》:从需求层次理论,分析主人公为何能实现自我超越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这五个层次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他认为人类行为的动机是由多种不同层次的需求组成的,各个层次的需求相互作用、相互冲突,促使我们做出一个个重要的人生抉择,成长为当下的自己。

生理需求是指衣食住行等维系生活的需求。安全需求是指受到保护免于遭受伤害和威胁的需求。爱与归属需求是指在家庭、在社会中被接纳被爱护的需求。尊重需求是指能力被认可等获取和维护个人自尊心的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则比较复杂,包括了学习知识、追求美感和实现个人理想的需求。前面四种需求统称为“基本需求”,而自我实现需求是“成长需求”。

《爆裂鼓手》:从需求层次理论,分析主人公为何能实现自我超越

安德鲁和我们一样受“基本需求”的制约,但他的“成长需求”的强烈程度远超常人,正是这种发自内心的对知识和音乐的热爱,以及对实现个人理想的执着追求,促使他最终在众多需求中做出了取舍,完成了青春的蜕变。

爱与归属需求和尊重需求之间的取舍

安德鲁性格内敛羞涩,他来自单亲家庭,整部影片中他的母亲始终没有出现过。从小和父亲相依为命、缺乏母爱的经历,使他不知道如何与人交往,从始至终都是孤身一人。但他内心非常渴望爱与关怀,每当看到情侣亲吻时,他眼中的羡慕藏都藏不住。

安德鲁非常喜欢在电影院兼职的妮可,曾多次准备对她表白,却都因为害怕被拒绝而放弃了。后来在被魔鬼音乐教练弗莱彻选中当晚,他终于鼓足勇气向妮可告白,并得到了佳人的垂青。那一刻他内心“爱与归属的需求”和“尊重需求”同时被满足了,得到了爱情和事业的双丰收,仿佛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爆裂鼓手》:从需求层次理论,分析主人公为何能实现自我超越

可惜不久之后,这种虚幻的幸福就破灭了。来到魔鬼特训班之后,弗莱彻对安德鲁百般刁难,他用尽手段羞怒、恐吓安德鲁,期望用这种方法来激发出安德鲁的全部潜能。面对弗莱彻越来越高的要求,安德鲁这才意识到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他思念妮可但同时也想得到弗莱彻的认同,内心“爱与归属需求”和“尊重需求”不断冲突,在经历了强烈的心理斗争之后,他决定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训练来换取弗莱彻的认同,于是硬下心肠向妮可提出了分手。

安德鲁的做法并不成熟,他并没有坦诚地向妮可解释自己的处境,也不相信妮可可以陪他熬过这段漫长的苦修之旅,但是他至少认清了自己内心更想要的是什么。我们总是希望爱情与事业可以兼得,但是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只有少部分人,大多数人很难平衡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在青少年时代。

人生的很多机遇稍纵即逝,安德鲁果断地做出了他的选择,这虽然很残忍但是非常真实。人的精力有限,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两者都想要往往会导致竹篮打水两场空。弗莱彻用雷霆手段让安德鲁看清了自己内心的“尊重需求”远远强过“爱与归属需求”,做出了选择之后的安德鲁更加专注地投入了训练。

尊重需求与安全需求之间的取舍

安德鲁全身心投入训练后,越来越经常得到弗莱彻的肯定,内心的“尊重需求”得到了很大的满足。但弗莱彻又不满足于他的进步速度了,他找来了另一个学生康纳德,想用康纳德的存在刺激安德鲁,逼安德鲁更狠地训练。为了重获弗莱彻的关注,安德鲁狂练400拍速度(一秒之内双手交替敲击28次以上),重新坐上了核心鼓手的位置。可是弗莱彻对他的态度依然没有好转,他时而和颜悦色,时而挖苦怒吼,使出浑身解数来压榨安德鲁的潜能。

《爆裂鼓手》:从需求层次理论,分析主人公为何能实现自我超越

安德鲁强压下心中的不适,一直在全力地冲刺,直到一场意外打破了师生二人之间的平衡。敦乐比赛日当天,安德鲁乘坐的公交半路爆胎,他不得不租车赶往比赛场地,慌忙中把鼓槌落在了租车公司。弗莱彻不问缘由地破口大骂,不允许安德鲁使用备用鼓槌,安德鲁不得不再次驱车回去取鼓槌,结果在路上出了严重的车祸。这场车祸导致演出一开始就失败了,弗莱彻把问题完全推到安德鲁身上,安德鲁忍无可忍,在众目睽睽之下将舞台上的弗莱彻一拳打倒。

弗莱彻有着很强的人格魅力,安德鲁又对他崇拜已久,所以对他的做法从来没有过怀疑。一开始弗莱彻的不择手段是为了逼出安德鲁的全部潜能,但由于没有明确的界限,后来弗莱彻越来越失控、越来越严苛。这次意外中弗莱彻完全不顾学生感受的做法,摧毁了安德鲁对他的信任,安德鲁心中的“安全需求”变得空前强烈。

事后弗莱彻以前学生的律师找上门来,希望安德鲁出面指证弗莱彻故意在精神上虐待学生。律师道出了弗莱彻曾经将学生逼出精神分裂甚至在家自尽的事实,安德鲁的父亲非常愤怒,他绝对不允许任何人这样对待自己的宝贝儿子。事实上人的安全需求虽然在“需求层次理论”中层次较低,但是其实越低层的需求其实越是根深蒂固,一个人连身心的安全都没有了保障,有哪里来的精力关心别人的看法,谈何追求理想。对导师的失望、失败的打击、父亲的担心,在这三重压力下,安德鲁内心的“尊重需求”败下阵来,基本的“安全需求”占了上风。

《爆裂鼓手》:从需求层次理论,分析主人公为何能实现自我超越

安全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之间的取舍

由于上次的表演风波,安德鲁被谢弗音乐学院退学。他将以前珍爱的音乐光盘和海报全部打包扔掉了,把架子鼓封进柜子里,开始努力做一个人们眼中的正经青年。安德鲁的父亲对他关爱备至,丝毫没有因为他被退学而责怪他,日复一日,安德鲁也渐渐习惯了这种安逸的生活,以前在谢弗音乐学院的日子仿佛就像一场梦一般,对音乐的热情也深深被压抑在了心底。

虽然安德鲁已经比原来少了很多锋芒,也在努力适应没有音乐的日子,但他依然与周围人显得格格不入。没有音乐和理想的日子,他生活得仿佛行尸走肉,每天工作、看电影、逛街,但总感觉自己无法融入这个世界,心都像死了一般。他还是会下意识地留意一切与音乐有关的东西,也因此他偶遇了同样被谢弗音乐学院开除的弗莱彻。

《爆裂鼓手》:从需求层次理论,分析主人公为何能实现自我超越

时隔多月,两人见面少了针锋相对,终于可以坐下来聊聊彼此的想法,弗莱彻向安德鲁解释他所有的做法都是为了激发他的潜能。而安德鲁则反问:“这样的做法难道就没有一个界限吗?”此时安德鲁心中的权威已经被打倒了,他不再听命于其他人,不再渴求别人的认可,他相信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谈话的最后,弗莱彻向安德鲁提供了一个重回乐坛的机会。此时的安德鲁意识到了原来不管怎样说服自己,其实内心永远也割舍不掉音乐。弗莱彻轻飘飘的一句话,就摧毁了他几个月来忘记音乐的努力,他无法再自欺欺人,内心的“自我实现的需求”打败了“安全需求”,他宁愿过回以前那种日子,也不愿意在现在这样空虚的生活里度日如年。于是他应约来到了“JVC”音乐比赛。

《爆裂鼓手》:从需求层次理论,分析主人公为何能实现自我超越

上台后弗莱彻的真实面目暴露,安德鲁知道了他想让自己身败名裂的目的,品尝到了深深的绝望,但是他并没有放弃。回顾一年以来从云端跌落的日子,他从怯懦变得坚毅,一次次为音乐付出了自己的所有,他打破了心中的偶像崇拜,开始越发相信自己的判断,他变得一无所有,也因此无所畏惧。他重新回到了舞台,夺取了整个乐队的掌控权。

正是在这种孤注一掷的勇气、前所未有的自信和无所顾忌的心态下,他爆发出了自己全部的实力,透支了所有的潜能,演奏出了史上最完美400拍双摆,进入了旁若无人的“心流状态”。乐曲结束时,他没有听从弗莱彻的指挥,而是即兴创作出了自己的音乐。弗莱彻看着台上爆发的安德鲁,心情久久难以平静,他终于等到了这一刻。在这一刻,安德鲁完全理解了弗莱彻的做法,弗莱彻也终于培养出了属于自己的天才学生。

《爆裂鼓手》:从需求层次理论,分析主人公为何能实现自我超越

结语

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霍夫曼曾说:“正是由于马斯洛的存在,做人才被看成是一件有希望的好事情。在这个纷乱动荡的世界里,他看到了光明与前途,他把这一切与我们一起分享。”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揭示了我们内心的种种需求,使我们得以在各种需求相互冲突之时,认识到自己最深的渴求,从而做出无悔的抉择。

《爆裂鼓手》将安德鲁在音乐追求道路上的内心需求冲突和关键抉择展现得淋漓尽致,既表达了我们无法同时满足所有内心需求的无奈,又揭示了人们眼中所谓的“天才少年”最终能够实现自我超越的原因是:他们更能够看清自己的内心,更能够果断割舍一些不那么必要的美好需求,他们在一个个重要抉择中越来越明晰自己的目标,最终在目标中实现和超越了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