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香型白酒的起源

酱香型白酒的起源:::::白酒是中国光彩夺目的瑰宝!我国白酒酿造历史源远流长,是世界著名的六大蒸馏名酒之一。酿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最少已有5000年的历史了!在我国古代的商品交换中,白酒仅次于盐、铁,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财源。但对于酿酒的起源却众说纷坛,有传是上天造酒,猿猴造酒,还有说是杜康造酒等等,这些传说大致可以说明我国酿酒早在夏朝或者夏朝以前就有了!

一、酱香酒的起源鼻祖——枸酱酒

酱香型白酒是我国白酒当中占重要地位的一大香型,其中以贵州茅台镇生产的“茅台酒”为主要代表。据传,远古时赤水河畔的土著居民——濮人,已善于酿酒。而更为确切的是:《史记》当中有记载,在汉朝,今仁怀一带已有了“枸酱酒”,其中的枸酱可以说是酱香酒最早期的雏形!

  公元前135年(西汉建元6年),汉武帝刘彻使臣唐蒙出使南越(今广州),在南越王的宴席上,唐蒙尝到了今仁怀一带产的酒——枸酱酒。为取悦汉武帝唐蒙绕道鳛部,即现在的仁怀一带,取枸酱酒献给武帝。武帝饮后,觉得甘美异常,赞其“甘美之”,故有“唐蒙饮枸酱而使夜郎”之说。到公元前130年,(西汉元光5年),唐蒙奉旨赴夜郎,由于枸酱酒的缘故,竟改道出符关(今四川省合江县南),沿赤水河而上奔鳛部而来。证实了早在汉朝以前,仁怀已盛产美酒。

至唐、宋朝,仁怀一带已成酒乡,酿酒之风遍及民间,茅台酿制的优质大曲酱酒盛行于市。到清朝,茅台酒业兴旺,有“茅台烧房不下二十家,所费山粮不下二万石”及“仁怀城西茅台村酿酒全省称第一”的记载。获得“酒冠黔人国”,“风来隔壁三家醉,雨后开瓶十里香”的赞誉。

据记载,明末清初,茅台村以大曲参与糖化、发酵、蒸馏取酒的茅台酒工艺日趋成熟,数百年来,茅台酒工艺在继承和发展中不断完善完美,逐步形成的茅台酒传统工艺,至今仍完整延用。由此可以推测,酱香型白酒的生产技术在明清时代日趋成熟并趋于完善。

二、酱香酒的确立

酱香酒在发酵的过程中会散发出一股酱油的味道,有一种类似豆类发酵时的酱香味而故名!但是酱香型的确立还是有一段故事的: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振兴酿酒行业,1952年的时候举办了第一届评酒会。这次的评酒会虽然给酒行业带来了荣耀和声誉,但是因为当时对酿酒没有科学深入地研究,只能根据“品德优良”、“广受好评”、“历史悠久”等条件来评选名酒。

随着酿酒技术的不断提升,研究人员发现,虽然都是白酒,但是由于原料、工艺、发酵的不同,不同产地白酒的差异很大,为香型的确立打下了基础!20世纪60年代由茅台酒厂技术顾问,副厂长李兴发带领的科研小组,分析出了茅台酒的三种典型酒体,分别是:“酱香”、“醇甜”、“窖底”,并用这三个典型酒体按适当比例勾兑调配,命名为“酱香型”白酒。并完善了茅台酒的传统生产工艺,为白酒行业的香体鉴别提供了规范、科学的评比标准!李兴发由此被尊称为“中国酱香酒之父”。

到了第三届全国评酒会(1979年)的时候,按照糖化发酵剂和将白酒分为5种香型:酱香型、浓香型、清香型、米香型和其它香型,不属于前4种香型的白酒都统称为其它香型。中国白酒从此开始有了香型的划分,并且确立了各香型的风格特点。

酱香型白酒,亦称茅香型,是中国白酒的香型之一。得益于独特的酿酒环境,采用传统工艺,长期贮藏,科学勾兑,精心酿制而成。以贵州茅台酒为典型代表,具有酱香突出且香而不艳,低而不淡、酒体醇厚、幽雅细腻、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等特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