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后 | 汪义群:“乌托邦”的来龙去脉

幕后 | 汪义群:“乌托邦”的来龙去脉

“幕后”是为了讲述书籍出版的幕后故事而专门开辟的栏目。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将邀请在“世界学术经典(英文版)”系列中参与导读注释的老师分享求学、治学、成书的幕后故事。

本期“幕后”栏目,我们对话的是《乌托邦》的导读、注释者汪义群教授,请他来为我们解读“乌托邦”的来龙去脉。

.

幕后 | 汪义群:“乌托邦”的来龙去脉

Q=上海译文出版社编辑 李欣宇

A=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 汪义群

Q:最近译文出版社推出了“世界学术经典(英文版)”系列丛书。您担任了其中的《乌托邦》一书的导读和注释的撰写,以及《理想国》一书导读的撰写。今天想请您就《乌托邦》一书谈谈看法。您为什么选择这本书呢?

A:大约在2018年的10月中旬,上海时代教育出版中心的庄智象先生跟我说起,打算和译文出版社合作编纂一套英文版的世界学术经典丛书,邀请我一起提供一些书目。记得当时参加讨论的有庄智象、钱定平、林骧华和我。书目定下后庄智象先生提出,在座的各位是否可以认领几本写个导读之类的,置于正文之前。我当即便选择了英国作家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

Q:您为什么对这本书情有独钟?

A:其实,写《乌托邦》一书的导读,在我是有点跨界了。我的专业是西方戏剧,以前研究生读的是欧美戏剧史专业,后来从事的教学和研究,基本上也是顺着这个路子下来的。乌托邦文学只是我的业余爱好

幕后 | 汪义群:“乌托邦”的来龙去脉

Q:能不能聊聊您第一次阅读《乌托邦》的时间与感受?

A:我第一次读《乌托邦》还是在上世纪60年代,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图书馆里找到这本书的英文本。由于自己当时还是英语系的一个在校本科生,凭我那点可怜的英文基础,磕磕绊绊地读下来,说实在的,有点一知半解。但“乌托邦”这个响当当的名字却被我牢牢记住了。

要说感受,当时并没有把它看做是一本学术著作,而是拿它当作小说来读。作品中有人物,有对白,有情节。现在看来也确是如此,《乌托邦》一书开篇就是讲述作者前往荷兰、比利时公差,期间邂逅一位名叫Peter Giles的熟人,此人又把他介绍给另一位精通拉丁文、深谙希腊文,而且周游各国、见多识广的朋友。于是莫尔邀请他们到他下榻的旅舍一起用餐。三人的竞日长谈,构成了这本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

Q:您刚才说起乌托邦这个“响当当的名字”,能不能说说“乌托邦”这个词的来历?

A:在欧洲历史上,乌托邦乃是一个理想社会的代名词,那里的居民生活在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贫富均等的完美无缺的理想社会中。因此,“乌托邦式的”、“乌托邦主义”常常被用来形容一种空想的、无法实现的社会制度。

虽然对于乌托邦式理想社会的憧憬和追求,早在古希腊时代就产生了。从公元前五世纪到公元四世纪,各国的政治家、哲学家、思想家都表现出不同时期人们对理想社会的构想。但是从词源学的角度来看,“乌托邦”这个词却是十六世纪初由英国政治家托马斯·莫尔发明的。在他的作品里,乌托邦是一个岛国,他是将希腊文的Ou(没有)和 Tottoc(地方)两个字组合起来杜撰了Ουτοπία(乌托邦)一词。

幕后 | 汪义群:“乌托邦”的来龙去脉

👆托马斯·莫尔

Q:您在导读中也提到“人类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憧憬早已有之”。还列举了柏拉图的《理想国》,西塞罗的《论共和国》,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等。有趣的是,东晋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同样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美好向往,想请问您,中国的表述方式与西方不同时期的著作有何异同?

A:没错,东晋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同样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作者借助这个美好的社会,寄托了自己的理想。从这一点来说,它和莫尔的《乌托邦》以及与柏拉图、西塞罗、奥古斯丁等西方作者有着相同之处。

但是陶渊明的作品更多的是归隐田园、躬耕僻野的避世观念。对于一位处在魏晋南北朝战乱时期的人,期望一个隐逸的环境,一个岁月静好的安定生活,这是十分自然的。

西方乌托邦文学与陶渊明式的隐逸避世理念的不同点在我看来至少有二:首先,他们带有更多社会改革的使命感。因此他们对一个理想的社会从公共食堂的建立、公民的具体生产和分配原则、城市和农村怎样互通有无,以及如何对待与邻国的关系,包括战争等等,都有一套制度的设计。

另一个不同点是西方乌托邦主义受到基督教思想的影响,强调遵循自然的教导,对创造天地的造物主怀有敬畏之情。莫尔本人就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死后被罗马天主教会册封为圣人。他在作品中多次引用《旧约》中的诗篇、箴言、传道书,以及《新约》中四福音书的内容。因此从某种意义上,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实际上也就是对“天国”的追求。

幕后 | 汪义群:“乌托邦”的来龙去脉

Q:您是如何评价《乌托邦》一书的历史作用和地位的?

A:《乌托邦》一书对后世的影响很大。16-17世纪,欧洲出现了一个相当独特的幻想式的政治或公共写作类型。除了莫尔的《乌托邦》 外,还有康帕内拉的《太阳城》、培根的《新大西岛》,哈林顿的《大洋国》等等。到了十八世纪,则更涌现出以狄德罗为代表的《布干维尔游记补篇》,十九世纪出现了威廉·莫里斯的《来自乌有乡的消息》。另外,英国的罗伯特·欧文,法国的夏尔·傅立叶、圣西门,他们的努力和莫尔的乌托邦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所以,《乌托邦》一书代表了千百年来人类对于一个至善至美的理想社会的探索和追求。但是,说到《乌托邦》的历史作用和地位,它的历史局限性也是不容回避的。例如,在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方面,在如何充分照顾属于少数的弱势群体方面,在过度强调集体利益而泯除自我、剥夺个人的权利方面,以及片面强调福利社会而导致不劳而获的“懒人”的出现,从而造成另一种不平等,等等。乌托邦主义者的错误在于,他们以为,只要世道公平,人们就一定会通情达理;这些深明事理的人能保证任何体制都能顺畅运行。

从法国大革命所预设的乌托邦虚构和对民众重复动员的强迫性,我们也可以看到乌托邦主义的负面影响。

随着所有乌托邦希望的逆转和猛烈的批评,西方出现了“反乌托邦”(dystopia 或 anti utopia)思潮。当然,这涉及到另一个话题,这里就不展开了。

Q:最后,想请您挑选本书的一两个片段,分享给我们的读者朋友。

A:我就挑几句“金句”吧。这样篇幅短些,读起来或许更有些趣味些。

①Plato thinks that nations will be happy, when either philosophers become kings, or kings become philosophers.

柏拉图认为只有当哲学家当了国王或国王成为哲学家,这个国家才能获得幸福。

②It is also certain, that they are much mistaken that think the poverty of a nation is a means of the public safety.

同样可以肯定的是,他们错误地认为国民的贫穷是保证国家安全的一种手段。

③...since for one man to abound in wealth and pleasure, when all about him are mourning and groaning, is to be a gaoler and not a king.

……如果只能满足一个人的穷奢极侈,周围却是一片哀号呻吟,那他就不是一个国王,只是一个监狱长而已。

④ ...except all men were good everything cannot be right.

除非人人都是君子,否则不可能事事皆对。

⑤A pride that makes him fancy it a particular glory to excel others in pomp and excess.

一种骄傲之心使他认为在炫耀排场和挥霍无度方面胜过别人是一种特殊的荣耀。

⑥The Utopians wonder how any man should be so much taken with the glaring doubtful lustre of a jewel or a stone, that can look up to a star, or to the sun himself.

乌托邦人觉得奇怪,一个人既然可以仰视星辰乃至太阳,他怎会迷上珠宝玉石那不可靠的光泽呢。

.

Utopia

乌托邦(导读注释版)

幕后 | 汪义群:“乌托邦”的来龙去脉

👉复制¢ptiY1PFC5Uk¢,打开🍑宝购买纸质书

👉点击此处,前往当当购买纸质书

[英]托马斯·莫尔 著

汪义群 导读 注释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世界学术经典(英文版)”系列信息

👇

幕后 | 汪义群:“乌托邦”的来龙去脉幕后 | 汪义群:“乌托邦”的来龙去脉
幕后 | 汪义群:“乌托邦”的来龙去脉幕后 | 汪义群:“乌托邦”的来龙去脉
幕后 | 汪义群:“乌托邦”的来龙去脉

或搜索ID“”添加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