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朝厉害的太监有很多?

liu12666


王振,再到冯保,最后达到顶峰的魏忠贤,把持朝政,权侵朝野。还有大家耳熟能详,臭名昭著的机构——东厂,感觉整个明朝有三分之一的舞台都交给太监了。

下面说说历史上明朝为什么太监如此猖狂。首先要从明成祖朱棣说起,他武装夺权,在起兵伊始,了解朝廷情况,多半是通过太监,他对太监许以重利,换得情报。夺权后,因为都是前朝大臣,人心不服,而且他爹朱元璋又不设丞相,朱棣视太监为亲信,一人忙不过来,便让一些太监帮忙,太监从某种意义上已经参政了。为了监视百官,稳固统治,明成祖朱棣恢复了锦衣卫制度,同时设立东厂,让太监名正言顺的干预政事,从这时起,锦衣卫和东厂便开始了开始争斗。

东厂权力在锦衣卫之上,只对皇帝负责,不经司法机关批准,可随意监督缉拿臣民,从而开明朝宦官干政之端。但如果只是些没文化的太监,最多整整人,坏坏事,还不至于破坏朝政,但一个皇帝打破了这一禁忌。宣德皇帝明宣宗朱瞻基教太监们读书认字,打破了太监参与朝政的最后一层界线,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从此,宦官成了明朝政局的支柱之一,成了政坛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太监干政,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明朝的皇帝普遍都懒,而且没有丞相协同皇帝处理政事,朱元璋朱棣是劳模,一人尚可应付过来,但后代们就不行了,出现内阁,那些都是饱学之士,内阁首辅相当于丞相,皇帝为了牵制内阁,或者为了偷懒,给予了太监极大的权利,权利最大的是两个——司礼监掌印太监和司礼监秉笔太监,一个代皇帝批阅,一个代皇帝盖章,太监的地位达到顶峰。

所以,真实历史上明朝的太监就非常厉害!











家是最小国


明朝是草根皇帝朱元璋创建的。跟历史上大多王朝的初建者一样,朱元璋最忌惮的就是自己创建的王朝不能长治久安。为了吸取宋朝迅速衰败的教训,朱元璋在国家治理层面做了很多改革。主要目的是加上皇帝个人权威,削弱文官集团权力。

燕王朱棣

朱元璋死后,传位孙子朱允炆,史称建文帝。建文帝为了巩固帝位,拉开了大规模削藩的序幕。可以说历史上每一次削蕃后果几乎都一样,都会引发诸侯王不满,导致叛乱。很不幸的是建文帝被他的叔叔燕王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给推翻了。朱棣在做王爷的时候自然反对削蕃,一旦当了皇帝,攻守异形,他继续实行削蕃以加强他自己的统治。为了能及时发现大臣们的不满和抱怨,不至于产生叛乱,朱棣,锦衣卫的基础上,又建立了新的,更加听自己指挥的特务机构:东厂。东厂的主要领导就是宦官。

明朝“名宦官”多的根本原因在于文官集团实在强大到无法制约的地步,甚至皇帝对抗这个集团都不是对手。

历史上,为了加强皇权,帝王大都采取平衡术:扶植新力量节制传统贵族势力。明朝之所以看上了宦官,也是皇帝想通过扶持宦官与文官集团相抗衡,如果扶植对象换成另一伙文官,他们在很多问题上会跟原来文官集团保持一致,比如说:通过儒家的思想约束皇帝。而宦官不同,太监本身没有其他后台,依附于皇帝的权威,对付文官集团有着天然的优势。想干就干,敢想敢干。皇帝用起来顺手多了。这就是为什么明朝会有那么多厉害太监的原因。

文官集团

当然,这也造成了文官集团曾恨太监的局面,历史上正统的史书都是由由文人执笔,而文人都是文官集团一分子,对太监都都不算太友好,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如今看到的历史书籍也好,影视作品也好,里面对太监的描述都很反面的原因。


西门吹灰2020


存在即合理,一个人能够成长,必定有适宜他成长的土壤!同样,明朝厉害的太监众多,也是由特定的环境造成的,这个环境的创造者,正是明宣宗朱瞻基,而这一切,只是因为他为了制衡强大的文官集团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所导致的!

文官集团的形成

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以"谋不轨"罪诛宰相胡惟庸九族,同时杀陈宁、中丞等数人, 随着案件不断深入,前后共诛杀3万余人,史称"胡惟庸案",同时,权力欲望极强的朱元璋还趁势废除了丞相制度,极大地强化了中央集权统治。

然而,随着丞相制度的废除,弊端也随之体现,由于原先丞相的权力大部分归集于皇帝一人,皇帝的工作量大幅增加,甚至可以说是有点力不从心。因此,朱元璋于洪武十五年、十七年分别设立了内阁制度和司礼监制度。当然了,此时的内阁的权力还很小,内阁大学士充其量只是参谋顾问的角色,品级也只是五品,而司礼监也只是履行上传下达的职责,同时,朱元璋还定下了“宦官不得干预政事”的铁律。

随着朱棣靖难成功,成功登上皇位,内阁权力逐渐得到强化,解缙、三杨等一批内阁大学士开始崭露头角,但权力依然受到极大掣肘,难有更大作为。而在靖难之役当中,以马三保(也就是后来的郑和)为代表的一批宦官曾经立下过大功,致使朱棣对宦官的信任进一步加深,地位逐步得到提高。

内阁权力真正得到大幅提升是在明仁宗朱高炽时期,朱高炽在他短暂的十个月的在位时间里,在不违背先祖遗训的情况下,搞出了一个兼职制度,也就是由正二品的尚书或正三品的侍郎等兼任正五品的内阁大学士,这样,内阁的权力得到极大强化,实现了质的飞跃,逐渐形成了强大的文官集团。

引入宦官集团

到了明宣宗朱瞻基时期,内阁实际上已经拥有了和丞相几乎同等的权力,严重地威胁到了皇权,双方的矛盾逐步凸现出来。在这样的情况下,朱瞻基为了保持权力体系平衡,开始着重培养另一股政治力量——宦官,但是,宦官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论智商、论计谋都远远无法和饱读诗书的内阁大臣们抗衡,朱瞻基因此而设立了内学堂,内学堂就是一个专门教宦官文化知识的机构,在这个机构的运作下,宦官的知识水平得到很大提高,逐渐形成了这样一个权力体系:内阁负责票拟,提出对某件事的处理意见,请皇帝决策,皇帝形成决策之后,转交司礼监按照皇帝的旨意进行批红,最后下发各部落实,至此,一个由皇权、阁权、宦权组成的全新的权力体系就此形成。

全新的权力体系

朱瞻基构建的这个由皇权、阁权、宦权组成的全新的权力体系,一方面极大地减轻了皇帝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也对文官集团形成了有效制衡,但同时,也滋生了产生问题中所说的“厉害的太监”的土壤。因为宦官在接受教育之后,他们的斗争策略与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他们也逐步从温顺的绵羊变成了呲嘴獠牙的猛兽,遇到比较软弱的(如明宪宗、明光宗等)或不管事的(如明武宗、明熹宗等)皇帝,他们凭借着高超的斗争水平和与皇帝的特殊亲密关系,往往得以插手并把持朝政,形成宦官专权,这才产生了一大票诸如王振、刘瑾、汪直、魏忠贤之流的有名太监。

结语

综上所述:明朝之所以有很多厉害的太监,主要是因为明宣宗朱瞻基为有效制衡文官集团而所采取的的一系列重要措施为之提供了成长的政治土壤,正是这片土壤,可以让他们迅速成长为一股强大的权力集团,从这个角度来说,产生厉害的太监也就成了一种必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