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傳統古建築的代表構件——斗栱,它的前世今生你瞭解多少?

“斗栱之于中国建筑,犹如柱饰之于希腊罗马建筑;斗栱之变化,谓为中国建筑之变化,亦未尝不可,犹柱饰之影响欧洲建筑,至为重大。”

——中国近代建筑之父 梁思成

提起中国传统古建筑,你可能觉得有点陌生,但是,当我说出下面这一个个名字时,你一定会感到熟悉:北京故宫太和殿、天坛祈年殿、洛阳龙门石窟、山西应县木塔(即应州塔)、五台山佛光寺……

每一个名字背后都蕴含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结晶,听来令人忍不住血热、心跳,这就是中国古建筑的独特魅力。

我国传统古建筑的代表构件——斗栱,它的前世今生你了解多少?

图|北京故宫太和殿

今天我们要谈论的就是,中国传统古建筑的重要构件之一,斗栱。传统的斗栱,它是根据木材的受力特征,由众多劳动者创造的一系列组合木构件。

因此,作为传统古建筑的一部分,想要深刻了解斗栱背后的发展现象,就不能只局限于斗栱本身,还要涉及到各个时代的发展变化,甚至是艺术美学思想变化等诸多因素。

我国传统古建筑的代表构件——斗栱,它的前世今生你了解多少?

图|天坛祈年殿檐下的斗栱

一、斗栱的构成及文化意涵

斗栱,也可以叫做枓栱,或者是斗拱。历来对斗栱没有统一的称呼,如宋代叫做铺作,清代叫做斗科,而现在统称为斗栱。

1、斗栱的构成:斗分4种,栱有5类

斗是方形的木块,通过榫卯的方式,用来连接柱头与栱、栱与栱、昂与栱等各种方木。它的作用就相当于垫块,用于传递压力,在水平方向起固定的作用,在竖直方向则发挥连接的作用。斗可以分成四种,即栌斗、交互斗、齐心斗和散斗。

我国传统古建筑的代表构件——斗栱,它的前世今生你了解多少?

图|从左到右,依次是栌斗、交互斗、齐心斗和散斗

我国传统古建筑的代表构件——斗栱,它的前世今生你了解多少?

图|从左到右,依次是华栱、泥道栱、瓜子栱、令栱和慢栱

栱是一种长条形的方木,会在底面两端,削成曲线,使全体微微呈弓形。拱有五种基本形式,即华栱、泥道栱、瓜子栱、令栱和慢栱。

除了基本的斗和栱之外,还有昂、耍头木、衬方头、罗汉方、撩檐方和算桯方等构件。它们都沿着平行的檐口线布置,起到连接相邻斗栱的作用。通常把这些构件纵横穿插、层层叠置而成的组合物命名为“斗栱”。

我国传统古建筑的代表构件——斗栱,它的前世今生你了解多少?

图|斗栱分解图

2、斗栱的文化意义:斗象征身份地位,栱代表社会等级

  • “斗”是身份和地位的标志

在中国古代,人们通常通过北极星来辨认北极的。因为对于人们来说,与北极星相关的北斗七星,更具有明确的标志性,所以斗在表达天地的观念上有很大的优势,因而它也就成了“帝”的指代物。在柱上放置象征北斗七星的斗,是在一定的文化条件下,人们赋予建筑的涵义。为了强调在建筑上这具有特别意义的部分,从而产生了巨大的栌斗。

我国传统古建筑的代表构件——斗栱,它的前世今生你了解多少?

  • “栱”象征着社会等级

栱是从“山节”发展而来的,在柱头上是山字形物,用来搭载上面的构件,会让人联想到弓箭。而且,有人将这种“山节”纹样,认为是男根的象征物。对此,赵国华先生的解释是:

“在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转变的历史关头,男性开始有意识地炫耀男根的威风,也许还制造过性行为的恐怖。为此,男性自己选择了新的男根象征物,蛇和山,这是男根的外形与凶猛、雄伟的内涵相结合的表现。”

在建筑的发展史上,这种威严意义的确定,经历了一个长时期的选择,最终决定用具有山形意的“山节”。随着阶级社会的建立,“山节”成了身份地位的标志,这也是周代礼制把“山节”作为“天子之庙施”的原因。

我国传统古建筑的代表构件——斗栱,它的前世今生你了解多少?

二、斗栱发展演变共经历3个阶段:即萌芽期,成熟期,艺术装饰期

从西周到清代,斗栱的发展历经两千多年,从简单变得复杂,从少变多,从大变小,从功能性结构变成装饰性构件。正是各个时代独具特色的斗栱形式,形成了中国古典建筑丰富多彩的面貌。

1、西周至南北朝的萌芽阶段:龙凤方案标志着斗栱的诞生

“斗栱的起源很隐晦,目前最早的斗栱形象见于西周时代的青铜器,用在建筑上的年代则尚未有定论。”

而后来发现的战国时期的青铜龙凤方案,是斗栱诞生的标志。其中,抹角栱和斗子蜀柱简单的组合方式,已经具备了原始的使用功能。

我国传统古建筑的代表构件——斗栱,它的前世今生你了解多少?

图|战国时期的青铜龙凤方案

之后,到了秦汉时期,斗栱的发展趋于多样化。比如,在形式上,先后产生了一斗二升、一斗三升、人字栱,甚至还有重复叠加的样式。在艺术表现上,斗栱各部件的比例组合也逐步完善。比如,四川绵阳汉代石阙一斗三升斗栱。而且,这种形式的斗栱后代仍然在用,还传入日本,比如,在日本的法隆寺中还可以看到这类斗栱。

南北朝时期的斗栱,已经开始在建筑物檐下形成连续的装饰带。一斗三升柱头斗栱与人字形斗栱相间排列,形成有着浓郁文化气息的檐下装饰。比如,北齐天龙山石窟中的斗栱,人字形斗栱的两边呈上弯曲线状,就像屋顶弯曲的轮廓。除此之外,总体制作开始规格化,并开始对斗栱的轮廓进行美化,比如进行雕镂和彩绘装饰。

我国传统古建筑的代表构件——斗栱,它的前世今生你了解多少?

图|天龙山石窟中的斗栱

2、隋至元是发展成熟阶段:斗栱从形式,色调,受力,外形,用材等诸多方面皆取得突破性进展

隋朝在世时间虽短,但其斗栱形式的做法上较为丰富。斗栱中的横向栱和柱头枋、阑额结合,出跳的纵向栱和梁袱结合,十字交叉,置于栌斗口内,形成规格化的斗栱组合,成为构架中的结合点,对保持构架的整体稳定性有重要作用。

在前代斗栱的基础上,唐代斗栱的色调变得简洁明快,各处构件端部的曲线与所在构件的受力情况紧密联系,给人一种“厚重拙朴、规矩严整、博大深远”的风格和印象,创造出独特的“唐风”奇葩。

我国传统古建筑的代表构件——斗栱,它的前世今生你了解多少?

图|佛光寺东大殿斗拱

斗栱发展到宋代已经完全成熟,《营造法式》的出现,使模数制度逐渐完善,用材更加标准化。而且,《营造法式》这本书即便是放到今天仍然有巨大的研究价值。梁思成花了30多年的时间研究《营造法式》,他发现了《营造法式》中的一个关键,就在于“木材之标准化”。这种高度的标准化有什么用呢?它可以保证即便不是专业的设计人员,只要按照规定的标准,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一项复杂的建筑工程。

另外,同唐朝不同的是,宋代斗栱变得更加秀丽、精巧。比如,唐代建筑中,斗栱与建筑整体的比例大致在2:5到1:2之间,而宋代斗栱比例大多在30%左右,成为檐下的一种点缀,呈现出一种精妙温雅的气质。

我国传统古建筑的代表构件——斗栱,它的前世今生你了解多少?

我国传统古建筑的代表构件——斗栱,它的前世今生你了解多少?

图|匠人依据《营造法式》图样制作的斗栱

处于动荡期的元代,基于南宋斗栱的发展,在梁架体系、斗栱材料、翼角做法等方面有了较大突破。这种突破表现在用材、结构机能与地位不断下降,但加强了装饰意味。元代斗栱的变化,为明清的纯艺术装饰发展打下基础。

3、明清时代,斗栱已经发展至艺术装饰阶段:技术与艺术达到双高峰

明清的斗栱,在经历了早期古拙朴实、用材雄大、形休壮硕、布局疏朗的阶段之后,除了沿着元代已经出现的变化发展外,外观上也表现得更加纤巧,布局也更加紧密。

我国传统古建筑的代表构件——斗栱,它的前世今生你了解多少?

图|潭柘寺清代斗拱,只具有装饰作用

斗栱艺术在这一时期,被推向了封建社会中的最后一个高峰,达到了技术与艺术方面十分成熟的境地,即斗栱尺度小,排列密集,造型精巧,色彩鲜亮明丽。另外,斗栱原先的使用功能几乎已经丧失,成为一种纯装饰性的构件,反映了“述而不作”的封建礼教观念对建筑技术的束缚。这一时期的斗栱风格已经变得僵化、繁琐且密集。

另外,除了宋代的《营造法式》,清工部的《工程做法则例》也对斗栱的形式、用材和比例定下规范,严格地将斗栱标准化。梁思成将这2本书称为“中国建筑的两部文法课本”。

我国传统古建筑的代表构件——斗栱,它的前世今生你了解多少?

图|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图解梁思成编著)

三、斗栱的功能与作用

1、功能性结构

最初的斗栱,是为了满足建筑在结构上的需求。所以,斗栱的功能与作用,是由它所在的位置以及所承担的作用决定的。

  • 起支撑保护作用,使建筑免受雨水侵蚀

古时就有“立柱顶千斤”的说法,斗栱承受上部梁架、屋面的重量,并将这些重量传到梁枋和立柱上,具有分担压力的功能。而且,斗栱位于檐下,每向外出一跳,檐椽就能向外多伸出三斗。出跳越多,檐椽向外延伸的也就越多,成为一种悬挑的结构。而这种结构,对保护柱根、墙体、台基等免受雨水侵蚀有重要作用。古代殿堂的檐椽最多能向外延伸三米,若是没有斗栱的支撑,是根本没办法做到的。比如,五台山佛光寺大殿的檐椽依靠斗栱的支撑向外延伸。

我国传统古建筑的代表构件——斗栱,它的前世今生你了解多少?

图|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 增加开间的宽度,起到减震的作用

斗栱用于室内向左右两边伸展,可以减小梁枋所承受的压力,增加开间的宽度。另外,斗栱水平还可以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同时伸展,让斗栱像弹簧垫一样,起到类似减震器的功能,在地震来时,吸收地震能量,减小地震作用。历史资料显示,经历多次地震的中国古代建筑中,石造建筑倒塌居多,而以斗栱支承巨大屋顶的木框架房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对整体结构造成的损害。比如,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观音阁也只是木柱稍有变动,其整体木构架完好无损。

我国传统古建筑的代表构件——斗栱,它的前世今生你了解多少?

图|梁思成在《图像中国建筑史》中绘制的观音阁断面图

我国传统古建筑的代表构件——斗栱,它的前世今生你了解多少?

图|观音阁外部斗栱

我国传统古建筑的代表构件——斗栱,它的前世今生你了解多少?

图|观音阁内部斗栱

2、装饰性构件

斗栱除了是一种建筑构件,也是一种艺术品。经过人们不断地加工完善,其艺术化表现也越来越明显。

造型外观形态上看,斗栱就像是雕塑品,可以引起人们的共鸣与联想,从而达到视觉与精神共同享受的目的。因此,在创造斗栱的艺术形象时,要遵循美的法则。其形式整齐统一、对称均衡,具有和谐的比例关系和韵律感,各部件衔接得巧妙、严谨,可以说是添一分则多,减一分则少。

我国传统古建筑的代表构件——斗栱,它的前世今生你了解多少?

图|大悲殿斗栱

风格上,斗栱随着民族性、区域性、时代性、以及功能性的差异,表现出各具文化传统的风格。比如,唐代斗栱硕大、雄浑、疏朗,宋代斗栱纤细、轻巧、灵活,清代则僵化、繁琐、密集。又比如,官式斗栱厚重拙朴、规矩严整,而民间斗栱的则相对轻盈华丽、灵活随宜。

色彩上,通过斗栱色彩的运用,使得斗栱更具装饰性。斗栱涂色始于隋唐时期,初时涂色极其简单,仅以刷色为主。宋代的斗栱因构件尺寸较大,其构件上颜色及图案都更加丰富。而明清时期,统治者更加强调封建礼制。因此,斗栱的构图、题材和色调都有明显的等级观念,有了固定的标准。但是,清式斗栱构件比较短小,只能从色彩搭配、退晕层次等方面进行效果处理。

我国传统古建筑的代表构件——斗栱,它的前世今生你了解多少?

图|天安门斗栱

总结:

在斗栱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不仅能看到我国古代卓越的建筑技术水平和高超的艺术成就,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

尽管,斗栱曾一度沦为统治者用来宣扬社会等级的工具,但是不可否认,斗栱作为我国古代建筑的代表构件之一,其艺术精髓和文化内涵,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值得我们去深入领会,积极挖掘并将其发扬光大。

斗栱艺术永不过时。

我国传统古建筑的代表构件——斗栱,它的前世今生你了解多少?

图|梁思成在《中国建筑史》中绘制的历代斗栱图

参考文献:

《中国建筑史》

《中国古建筑艺术》

《生殖文化崇拜论》

《中国古典建筑文化探源》

《古建木结构抗震机理的探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