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光荣》宝积镇贺家川村贺得子的脱贫致富路

春风送暖,四月芳菲。走进宝积镇贺家川村村道两旁,干净笔直的道路两旁庄稼已经抽芽出绿,三三两两的村民在田地里忙碌着,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初见贺得子他正在给葡萄地周边织网子,给葡萄搭架的桩子也已经整齐有序地立起来了,地里面的豌豆苗、小葱长势正好,远远望去绿油油一片。

《脱贫光荣》宝积镇贺家川村贺得子的脱贫致富路

55岁的贺得子,是贺家川二社村民,2014年以前和大多数村民一样,贺得子一家人靠家里的12亩田地收入支撑生活。家里有劳动力,就是缺发展思路和技术,传统种植收入微薄让这个大家口的家庭入不敷出。2014年按照精准识贫程序,贺得子家被评为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

《脱贫光荣》宝积镇贺家川村贺得子的脱贫致富路

“家里不缺劳动力,都不缺胳膊少腿的,技术可以学,学好种植技术自己靠自己啊,就再也不用求人了!”在党的惠民政策补贴帮扶下,虽然家里的条件改善了,但天生要强的他心里想要脱贫的火却越烧越旺。

《脱贫光荣》宝积镇贺家川村贺得子的脱贫致富路

俗话说,“要想人救,必先自救”,正逢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政策,贺得子看到了机会,他找到村委会,因户施策制定了种植增加收入的脱贫方案。方案制定后,贺得子一家非常激动,瞬间干劲十足。他家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十来亩田地,由于缺乏种植技术和规划,种的粮食作物一年到头来收成也不明显。针对这个问题,村委会邀请技术培训人员进行集中授课培训,入户教授种植方面的方法和技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贺得子就有了新的发展思路,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增加家庭收入。

《脱贫光荣》宝积镇贺家川村贺得子的脱贫致富路

2014年以来,贺得子调整产业结构,蘑菇和绿色蔬菜种植代替了传统玉米、小麦种植,大力发展新产业,实现了“田还是那块田,地还是那块地,但种出来的作物价值早已今非昔比”,铺就了贺得子的致富新路子。再加上每年4000元企业带动性分红贷款,再也没有后顾之忧,自己发展种植。决心已定,说干就干,就这样,只要一有时间,贺得子就会到附近村种植大户家里“取经”。村委会组织现场会培训时,贺得子更是逢会必到,越学习越有信心,越学习越坚定了他脱贫的决心。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着种植技术的不断提升和经验的不断积累,贺得子成了村里的种植能手。一茬一茬的蔬菜更是不缺市场,平川区最大的两个农贸市场都在贺家川村附近,蘑菇和绿色蔬菜种植收入也一直保持着稳定增长,这更增强了他脱贫致富的决心,充分激起了扩大种植新产业的信心。2016年,贺得子主动到村委会申请脱贫。

《脱贫光荣》宝积镇贺家川村贺得子的脱贫致富路

近几年的采摘业发展前景较好,贺得子早就想发展采摘业,但由于资金投入较大,一直未能实现。直到2018年,他得知发展种养殖产业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发展种植每亩补贴800元,他盯住这个机会,又新栽植3亩桃树、三亩葡萄树,发展采摘园,政府一次性补助2400元,他在采摘园里又套种了季节性收入的豌豆、大豆、蔬菜,不浪费一点儿空间,每天起早贪黑,悉心照料经营着他的各种“宝贝”。

经过种植技能培训后,产业收入提高,解决了一家人产业增收难题,一切步入正轨,贺得子老两口觉得他们俩忙得过来,两个儿子劳务输出在外务工,二儿媳在附近的一个学校食堂里也有了固定收入,大媳妇在家照顾年近90岁的奶奶和几个孩子,兼顾地里的农活,年人均纯收入达到近6000元,2019年家里还盖起了二层“小洋楼”,这个其乐融融的四世同堂的家庭真让人羡慕。

《脱贫光荣》宝积镇贺家川村贺得子的脱贫致富路

贺得子经历了数不清的摸爬滚打,坎坎坷坷,然而苦也罢累也好,都丝毫不能改变他改变贫困的坚定信念。“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使我们脱掉贫穷的帽子,走上了产业致富的道路!”他面对群众的赞许和领导的夸奖,自豪地说。一个朴实的农民,艰苦创业,一心致富奔小康,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获得了群众的认可和良好的口碑,更成为了大家学习的好榜样。时间迈入2020年,他也越来越忙了,每天走进田间地头,细心呵护着自己的采摘园,期待他的采摘园早日红火起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