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选市长?还是选市场?

导读,背靠27亿用户的Facebook正在筹备携手跨国公司一起发行货币,这会倒逼中国市场做出选择。我们怎么办?中国怎么办?这是很多人关注的问题。

——智能化的2种路径

1、市长主导,银行推动

56亿金股分配,14亿人拿走14亿金股(25%),国企拿走14亿金股(25%),商业银行分掉28亿金股(50%)。

1金股价值1万AIC。1金股每天产1AIC,自动入账。

1AIC起点价值2度电,随后相对电力和创新项目提供的产品每年升值10%。

会带来的结果:

第一,56亿金股每天产生56亿资金,每天孵化N个创新项目,云钱包列出的12个创新方向轻松落地。其他创新项目如雨后春笋般落地。

第二,创新项目主要分布在四川、山东、河北、江苏、重庆、湖北、湖南、陕西、山西等地区,人才、技术因此流向这些地区,而不是扎堆北上广深。经济会变得十分均衡,因为消费者决定基础的方向。

第三,数据、AI技术打破地域、企业、行业限制,每个地区可以自由的共享,创新因此加速。创新项目落地,开始大规模分提货权,全国各地居民开始投资本地的智能学院,智能学院基础课程来自全国名校,高级课程来自本地一线工程师的讲解。知识和技术的藩篱被铲除,创新因此提速。

第四,创新因为与每个人的利益密切相关,所以每个人开始研究新技术、新工艺,从而甄选更好的创新项目和创新团队。热爱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开始成为一种真正的自愿和自觉。

第五,其他国家开始模仿中国,开始新一轮改革。

第六,由于起点国企和银行持股比例过高,随着智能化的提升,新矛盾会再次出现,因为大众占未来(智能化)的比重是25%,而智能化拿走大众工作机会却接近90%。

2、市场推动,大家自组织,分股到户,全民持股。

56亿金股全部通过市场分配给14亿中国人。

完成分股到户,依然是1金股等于1万AIC以上,AIC自动入账。

AIC的价值依然绑定创新项目的产品,每年相对产品升值10%。

会带来的结果:

第一,从创新的角度,带来的结果是相同的。

第二,从分配的角度,全民会100%掌控创新项目,享受所有创新项目大部分的利润,而不是25%。未来也不会看商业银行的脸色。

第三,从全球化的角度,全民自发完成的,符合美国市场逻辑,符合美国人的逻辑。这种对美国人、西方人天然熟悉与友好的方式,会自然被西方人选择,中国人会很自然的主导完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美国人将摆脱华尔街和美联储的奴役,同理,其他市场的公众。

第四,全民自组织的过程中,各地形成创新单元,分管智能学院、大数据中心和各类智能项目。全民的意愿会直接通过自己的组织获得充分的表达和尊重。

第五,因为全民完全掌控创新,获得的提货权更多,消费更充沛,所以创新获得的订单更多,创新发生的速度更快。

第六,银行和国企会被推到公共网络的一部分(云库房)去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控股主干网。这样既能解决两者问题,又不会使未来的主导权落到两者手中。

3、对比

显然,选市场,公众现在和未来获取的权力更多,社会会越来越公平与合理。

选市场,普通地区和普通人参与的门槛会更低,会带来智力更平等的结果,智力更平等会促进大家学习知识和技术的主动性,进而促进创新力的释放。

因此,两个路径,前者看似更快,但后期阻力会越来越高;而后者看似更慢,但后期几乎就没有阻力,创新力会获得充分的释放。

是选市长?还是选市场?


——身处教室和社会,我们做出选择截然相反

把这两个途径放在课堂讨论,100%的中国人会选择市场。

选择有利于自己、社会和创新的分配方案,我们表现的非常理性与客观。

但如果把这两个途径放在社会讨论,99%的中国人会选择市长。

我们会优先选择不利于自己的次优解,我们表现的并不理性和客观。

为什么同一事物,我们在课堂和社会会做出截然不同的选择?

这是值得每个中国人的思考的,因为它关乎中华民族现在和未来的创造力。

也关乎中华民族在全球市场中的位置与地位。

它更关乎每个人的孩子未来的思考方式与创新力。

只有我们在课堂和社会做出的选择具有一致性,

我们的智力才能转化为我们的创新力!

只有我们在课堂和社会做出的选择具有一致性,

我们的教育投入才能真正转化为未来的家庭收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