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脱去宗教的外衣,这才是它的真正核心!

佛教称为佛学更能体现原始佛教的真正内涵。

因为如果我们抛开佛教后来才有的宗教性,即脱掉宗教的外衣,你就会发现,佛教其实就是一种充满思辨的普世哲学,佛经中的大量辩论,其实质是一种“透过表象看本质”的思维训练。

这种本质,与其说是佛教,不如说是佛学更适合。

而佛法是什么时候传到中国的?

公元前139年,佛灭后400年,张骞出使西域大月氏国,佛灭400多年后中国开始和西域各国展开官方接触,佛灭后440年后,大乘渐渐兴盛,《般若经》成立,大乘的诸多经典都是佛灭四五百年后陆续编辑出来的。

而中国的佛法是从西域(中亚地区)路径传进来的,此时佛法已经在西域酝酿了近两百年,当时中国所接受的佛法,是流传于西域地区,经过与游牧民族国家文化相互融合两百年后的佛教,那时佛法的流入都是断断续续的,不够系统。

佛教,脱去宗教的外衣,这才是它的真正核心!

为了找寻佛法的源头,重整经典,唐朝玄奘法师为求法粉身碎骨在所不惜,由长安出发,经过西域各国(注意不是翻越喜马拉雅山脉直接进入印度),再经过帕米尔高原,途径中亚地区绕了一大圈,历经千辛万苦来到印度当时第一流大学——那烂陀大学,欲从佛陀出生地、佛法的发源地——印度,找到佛法精髓,此时(佛灭后1150年)大乘教法在印度进入发展后期,中观和唯识两派论战不休,佛法渐渐演变成学术化研究,同时密宗开始兴起,秘乘经典陆续成立。

后来有佛教史学家评价,玄奘法师用生命去求法,背回来的却都是那一时期经过融合发展后的印度佛教经典,而不是他想要找寻的真正的原始佛法,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回国后,玄奘法师成立了唯识宗,又称法相宗。

所以,中国的大乘教法都是那一时期的印度佛法,是经过长时间发展变化的佛法,并非佛法的真正源头。而真正的原始佛法在斯里兰卡,在东南亚各国(南传地区)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了,巴利文经典与传统修行方式被完整保存继承至今。

佛教,脱去宗教的外衣,这才是它的真正核心!

原始佛法中是没有烧香拜佛、供菩萨和净土一说的,“阿弥陀佛”、“观音菩萨”、“西方极乐世界”等说法,是在佛教传播发展过程中,大乘教法渐渐出现的一些“方便法”,大乘的传播特点是“方便”、“圆融”,为了摄化众生,大乘大德们不得不采取一些变通的手段和方式,让众生更容易接近佛教。

在大乘佛教中以观世音(Avalokitesvara)为首的大慈大悲菩萨的中心理想,未必完全与社会理想无关,当时社会总想望一个保护他们的君主,在困难的时刻给予痛苦无告的人们以安全保障。

观世音名称的词义为“观察之主”或“守护之主”(其中字首ava 带有一种暗示,这位君主正在怀着怜悯的心情向下方观看痛苦的人类社会)。

在两方面新制度的主要优点似乎就是轻松不费气力,只要谦卑哀求就可以获得帮忙与保护。一个人可以投生极乐世界用不着特别努力培植善根,甚至完全没有培植善根,只要你以向往他的世界之心想念阿弥陀佛就行,消极的归顺臣服也许是为封建君王供职唯一不可缺少的资格。

佛教,脱去宗教的外衣,这才是它的真正核心!

《法华经》的教义理论很少,主体部分差不多完全是描写诸佛陀、诸菩萨和他们的世界,他们作出的各种奇迹:不是细小的奇迹,而是全宇宙的转变,发光,无数佛陀从远古的过去世界带着满身光辉出现到来,如此等等。也许就某种意义来说,这才是真正的宗教,与正统的佛法理论相去甚远。


其它宗教不是多神教就是一神教,而佛教却否定神,倡导无神论,不求神主的保佑,完全靠自力解脱,这在科学技术落后的古代,佛教似乎也太没什么“卖点”了。

于是,佛陀的教化手段被逐渐改变,外教有什么神什么神,干脆佛教也顺应时代、与时俱进造个什么佛,什么菩萨吧。于是,大乘经典开始陆续吸收了种种“方便法”,塑造出很多救苦救难感人的菩萨形象,而信众都处在大慈大悲佛菩萨的护佑之中。

佛教,脱去宗教的外衣,这才是它的真正核心!

时空久远,当初的“方便法”竟然渐渐成为了人们追求的“究竟法”,当初引入佛门的变通手段,现在已变成了人们追求的究竟目的。初始大乘引入的种种“方便法”却被后人当作了“究竟法”,这不得不说是莫大的遗憾。

这个观点是不是很劲爆?

我想每个人跟我一样,第一反应肯定是不接受这种说法。我们印象中的佛教就是由佛菩萨构成的啊,没有诸佛诸菩萨的佛教还是佛教吗?我们所信仰的阿弥陀佛、观音菩萨等居然都是杜撰出来的?这还得了!


按照佛陀的教法,以闻思修为基础的信才是正信,否则就是迷信。


因此,所谓的佛教,若是脱去宗教的外衣,它的真正核心,其实就是佛学,只是真有这种见地的人不多。感恩有您的阅读、关注、收藏、转发和分享!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文字温暖心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