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宋江要招安,原来这在两宋历史上很流行

难怪宋江要招安,原来这在两宋历史上很流行

宋江率领梁山好汉招安后,先后参与了征讨辽国、田虎王庆以及消剿灭方腊的战役。虽然梁山好汉立下不世之功,但是也有60多人战死,减员很严重。而且,最后活着的好汉中,部分人结局也颇为悲剧。比如武松断了左臂,在六和寺出家;林冲中风,半年后去世;宋江和卢俊义也被高俅、蔡京等奸臣害死。

正因如此,所以很多读者不但不认同宋江招安,甚至觉得是宋江害死了梁山兄弟。

宋江为什么一定要招安?之前的文章中,我从三个方面分析,分别是“梁山十万人马消耗巨大”,“好汉以及他们的后人需要摘掉反贼的帽子”以及“宋江对朝廷有着强烈的忠义之心”。这三方面,促使宋江去招安。因为只有这样,宋江才能解决梁山粮草消耗问题,才能让兄弟们和他们的孩子抬起头来做人,才能满足他报效朝廷,建功立业、辅国安民的愿望。

难怪宋江要招安,原来这在两宋历史上很流行

央视水浒宋江形象

可以说,现实情况促使着宋江只能招安。

当然,其实我们从历史角度也能发现,宋江招安没有问题。因为招安在两宋时期非常流行,从北宋初期到南宋,不断有人反抗、招安。他们选择招安后,不但能洗脱罪名,还能封官封爵。

招安是宋代常用的安抚手段

《水浒传》有不少神话情节,比如天罡地煞星的镇压和出世,九天玄女传授天书,天降石碣,高廉会妖术,公孙胜和樊瑞会法术等。但整体上来说,水浒和《三国演义》一样,是一部历史小说。所以,我们可以从历史角度看宋江招安问题。

对反抗者,宋代朝廷常用的手段就是招安。从北宋初期,地方官员就已经采取招安的方式,对待反叛者或者贼寇。

太宗征河东,开从驾督粮,适常、润有小寇,遂以开知常州,徙润州。开至治所,招诱群盗,以奉金给之。又解衣与贼酋,置之左右。——《东都事略》

难怪宋江要招安,原来这在两宋历史上很流行

宋太宗画像

宋太宗时期,常州和润州有贼寇,赵匡义派柳开去处理。柳开到了之后,用两种方式来招抚贼寇,一方面是给钱,一方面是把自己的衣服给贼寇头子,并让贼头留在自己身边——这表示对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柳开的这种做法,实际上就是招安。当时有人表示不能这么做,但柳开坚持这么做。事实上这种做法很有效,因为仅仅半年,两州之地就没有了盗贼,柳开也因此升官至监察御史。

赵匡义看到招抚效果后,对柳开予以褒奖,同时他自己也开始对贼寇进行招安。

京城附近有一群贼寇,常常骚扰百姓。赵匡义于是下旨,免了他们的罪名,且保证不会杀死他们,于是这些人立马接受。为了表示对他们的信任和重视,赵匡义不仅赐钱赐衣,还提拔他们做官。

京兆剧贼焦四、焦八等,常啸聚数百人,攻劫居民,为三辅之害,上令悬赏招募,待以不死。至是,清罪自归……各赐以锦袍、银带、衣服、缗钱,并擢为龙猛军使。——《续资治通鉴长编》

难怪宋江要招安,原来这在两宋历史上很流行

《清平乐》中王凯饰演的宋仁宗

显然,招安是解决问题最快最有效的办法。正因如此,所以,从宋真宗、仁宗乃至于南宋时期,朝廷还是常常招安盗贼流寇。

看过《说岳全传》的人都知道,书中岳飞喜欢招安猛将,比如杨再兴、余化龙、何元庆、吉青等,原本都是占山为王的强盗,后来都归顺岳飞。其实,历史上的岳飞也是这样,他招安过不少人才。

张用寇江西,用亦相人,飞以书谕之曰:“吾与汝同里,南熏门、铁路步之战,皆汝所悉。今吾在此,欲战则出,不战则降。”用得书曰:“果吾父也。”遂降。——《宋史 岳飞传》

张用和岳飞是老乡,他侵犯江西时,岳飞曾经给他写过一封信。信中,岳飞先是说自己和张用为同乡,然后又说了自己的战绩,最后告诉张用,想打就快点打,不想打就赶紧投降。如此情和威并施,张用果然马上就诚心投降。

难怪宋江要招安,原来这在两宋历史上很流行

《精忠岳飞》中的岳飞形象

这里的“果吾父”,是一个典故,不能直接翻译为“简直就是我爸爸”。

当年回纥攻打长安,郭子仪没穿铠甲,就带着十来人出来安抚他们,回纥兵于是欢呼“果吾父也”。后来,敌人若诚服于有恩有德的统帅时,就会说“果吾父”或者“真吾父”,也可以用这个词形容仁义的将领统帅等。

南宋初期,因为天下大乱,各地都有割据势力,比如洞庭湖钟相、杨幺等人,宋高宗常采用招安的政策,使这些人为朝廷所用。岳飞招安杨幺不成,就招安了杨幺麾下将领黄佐,黄佐就是《说岳全传》中王佐的原型人物。

其实,皇帝之所以愿意招安,离不开朝中大臣的支持。两宋时期,李纲、苏轼等人就非常支持招安。

周处、戴渊之流,皆出于群盗,改恶修善,不害为贤。而况以捉贼出身,有何不可。若朝廷随材试用,异日攘戎狄。——《苏轼文集》

难怪宋江要招安,原来这在两宋历史上很流行

来源网络

李纲甚至列举过招安的五大好处,比如提拔勇猛的将士、让被胁迫之人安居、平内乱、抵御外敌等。最重要的是,如果盗贼赢得战争,那么朝廷就能坐享其功,若盗贼失败,那也不足惜,朝廷没什么损失。

正因为两宋时期,朝廷经常对盗贼流寇进行招安,所以一些人还会趁机钻空子,他们为了做官,甚至会故意捣乱造反。南宋时期,还有关于造反和招安的民谣。比如“欲得官,杀人放火受招安”,“仕途捷径无过贼,上将奇谋只是招”,“要高官,受招安;欲得富,须胡做”等等。

这些歌谣虽然颇为讽刺,但也反映了当时招安之多的事实。

所以,从两宋历史角度来看,宋江招安也是能理解的事儿。毕竟,当时很流行招安,而且招安很受皇帝、大臣的认可。很多人本身也想招安,因为做贼的日子不好过,谁想提心吊胆生活,过刀头舔血的日子?谁不想堂堂正正做官,风风光光做人呢?

难怪宋江要招安,原来这在两宋历史上很流行

换个角度来说,如果当时根本没有招安的前例,或者说招安后没有好结局,宋江也就不会招安了。之所以会选择招安,还是因为有成功案例,且不在少数。

《水浒传》中的招安

宋代流行招安之事,在水浒中也有一定的表现。书中多次提到招安,最早是武松提出来的。

武松道:“……只是由兄弟投二龙山去了罢。天可怜见,异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时却来寻访哥哥未迟。”

武松因为杀了蒋门神、张团练和张都监全家,罪孽深重,所以只得落草为寇。他也知道,即便皇帝大赦天下,自己也不可能被赦免。所以,除非皇帝招安,否则自己无法消除罪孽。不过,后来武松所见增多,心态有改变,所以他又坚决反对招安。

难怪宋江要招安,原来这在两宋历史上很流行

央视水浒武松形象

宋江上梁山后,也多次提到招安,尤其是面对关胜、呼延灼等猛将。梁山108好汉中,其实有不少朝廷降将是因为宋江说过日后招安,才愿意归顺。

除了武松和宋江说过招安外,朝中官员也有人提出招安。

有谏议大夫赵鼎出班奏道:“……以臣愚意,不若降敕赦罪招安,诏取赴阙,命作良臣,以防边境之害。此为上策。”

只不过,赵鼎的建议被蔡京否决了,他本人也被罢职,贬为庶人。后来,梁山两败童贯,三赢高俅,朝中之人束手无策,宋徽宗才不得不考虑招安。

事实上,在宋江等人招安之前,水浒中也有成功招安的例子。

原来这十路军马,都是曾经训练精兵,更兼这十节度使,旧日都是绿林丛中出身,后来受了招安,直做到许大官职,都是精锐勇猛之人,非是一时建了些少功名。

难怪宋江要招安,原来这在两宋历史上很流行

央视水浒韩存保形象

按书中所言,韩存保等十位节度使是因为“或征鬼方,或伐西夏,并金辽等处”,立了不少大功,所以才能官至节度使。显然,他们招安后还不错。

当然,有人说招安后打仗会战死,结局不好。其实,打仗死人很正常,招安后而死,起码有个名分,若是落草而死,或者与朝廷交战而死,那就是一辈子的反贼了。相比之下,显然还是招安好。

宋江招安的结局

很多人可能会问:既然两宋流行招安,为什么宋江等人招安后结局却不好呢?

其实,这种结局是难免的。因为从落草做贼开始,他们的出身就低了别人一等。即便招安,他们也很难受信任。

比如北宋中期有一位彭孙,他之前造反后来招安。尽管他骁勇善战,颇有军事才能,但是因为出生问题,他的仕途并不理想。泸州之战时,不但同僚对彭孙不信任,连宋神宗都怀疑他。

难怪宋江要招安,原来这在两宋历史上很流行

宋神宗画像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因为招安之后,无论如何,受招安的将领都很尴尬。如果朝廷打仗不派他们去,这就属于排斥他们,不信任他们;如果朝廷打仗派他们去,一旦战死,读者就会认为他们做了朝廷(或者奸臣)棋子,没战死又立功的话,又可能被上级冒领,作战过程也可能被同僚看不起,还可能因此陷入险境而致死。所以,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打赢了尴尬,打输了更尴尬。想碰到岳飞那样一视同仁的好统帅,几率太小了。

只能说,没有完美的事,欲受招安,必承其痛。

宋江等人结局也是这样,本身受招安就很坎坷,皇帝昏庸,再加上朝廷有蔡京、高俅等奸臣,所以很难避免悲剧结局。说白了,还是因为奸臣当道,阻塞贤路,这也是水浒想要表达的思想。

参考资料:《水浒传》《宋史》《东都事略》《苏轼文集》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