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331:怎样才是真正读书人

《论语》331:怎样才是真正读书人


【原文】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译文】

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叫做士?”孔子说:“自己在做事时有羞耻之心,出使其他国家,能够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可以叫做士。”子贡又问:“我冒昧地再问一下,次一等的呢?”孔子说:“宗族中的人称赞他孝顺父母,乡党们称他尊敬兄长。”子贡又问:“我冒昧地再问一下,次一等的呢?”孔子说:“简单地追求说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坚决果断,这是浅薄固执的小人啊。但也可以说是再次一等的士了。”子贡说:“现在的执政者,您看怎么样?”孔子说:“唉!这些器量狭小、见识短浅的人,哪里能算得上呢?”

【思索】

最早的士,是周代最低层的贵族。后来,士成为古代社会知识分子的通称。

孔老夫子认为读书人,首先要有羞耻之心。也就是说,读书人必须有自己的是非标准,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能时时刻刻自我检讨。读书人还要有执政、外交能力,能完成国君交给的任务。再低一等的读书人,要做到孝顺父母、尊重兄长,也就是有了基本的道德修养。再低一等的士,就是只会死板地执行古书里所谓的做人、做事的标准,没有真正的学问,也不会根据形势变化进行变通。

当然,孔老夫子认为当时执政的人器量狭小、目光短浅,连最低等的读书人也算不上。器量狭小,是说没有能力,没有度量,不能宽容对待他人。他对执政的人太失望了。

有人把“行必果”翻译为:做事一定要有结果。

我们现在经常单独引用“言必信,行必果”,来强调做人应该要讲信用,做事一定要果断。这样用,本身没有多大多大问题。但是,这是从孔老夫子完整的一句话截取的,与他原话的意思就不一致了,还是犯了“断章取义”的毛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