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间相处,更多讲的是规则;小人之间相处,才讲道德。怎么看?

时光潋滟滴墨盛放1


你好,我是朱志东,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你的问题是:君子之间相处,更多讲的是规则;小人之间相处,才讲道德。怎么看?


君子之间讲究的是规则,所以才会有君子之交淡如水这句话,道德则是约束自己得东西,只有小人才用道德去要求别人。

其实说来说去就是做人底线的问题,尊重规则的人,道德自然是自己遵守的其中之一,而那些正因为不会去尊重规则,而被称之为小人,他们是没有道德底线的,就更不用说遵守道德了,甚至会以道德底线来要求比人去做到。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你能接纳,谢谢


朱志东


君子之间相处,更多讲的是规则,我觉得很有道理,与小人之间相处,才讲道德这句话对于跟小人相处还不够,更应该讲规则。

首先,所谓君子在字典里的意思是人格高尚的人,也就是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所以君子本身已经具有道德的良好素质,有高尚的品质,具有正能量,跟君子打交道比较轻松,有事直接办事,就事论事,不用拐弯抹角,勾心斗角,暗藏心机,比较光明磊落,只要按照合理的事物规则行事,一切就顺利成章,比如签订买卖合同,买卖双方都本着互赢互利、公平公正的原则,达到共同进步,共同取得自己合情合理的收益,这就是君子所为,这样的利益关系才会长久,也是企业发展的正道。

其次再来说说小人,小人的定义在古汉语当中是指品行卑劣的人。从字面意思上就可以分析出小人的道德和行为都很卑鄙恶劣,这种人不仅思想品质恶劣,而且做起事情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行为也卑劣。所以遇到这样的人是人生的不幸,对待这种人要心里不能退让,不能跟他讲道德,因为跟他们讲道德正中了他们的圈套,因为这是一贯他们用自己的不道德而利用别人的道德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个时候只能用规则去约束他,不能让他去钻空子,比如跟这样的小人签合同时要一定三思而后行,一定要吃透合同实质,不要让他耍滑头,只有这样才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在生活中,我们宁可得罪君子也不能得罪小人,亲君子,远小人,希望我们都有一双慧眼,不受小人的伤害,如果不得不跟小人打交道的时候,一定不要讲什么道德,因为这些对他们不管用,而是一定要讲规则。


阳光和希望


我赞同这句话。生活中,君子之间的相处,更多讲的是规则,小人之间才讲道德。

先说君子。什么是君子?德才兼备,文质彬彬,是谓君子。他们有共同的特质,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他们有相同的信仰,“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治国是他们最高理想,他们积极向君王献策要制定规则,《孟子》中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管子 版法》说“求必欲得,禁必欲止,令必欲行”,意思是国家有要求的一定要做到,国家有禁令的一定要杜绝,国家颁布的法令一定要实行。他们是规则制定的倡导者,自然也是规则落实的遵循者。他们既保持三观一致,又讲究“和而不同”。讲规则就是他们相处的最好模式。

历史上北宋时期就有一个很好的例子。神宗时有两个著名的人物,王安石和司马光,他们都是文学家,政治家,但理念大异,一个是“变革派”,一个是“保守派”。也就是说为了改变北宋王朝的积贫积弱,达到民富国强的目的,王安石说要往北边走,而司马光说要往南边走。一样德才兼备的两个人争得不可开交。

先是王安石做了宰相,为了减少变法的阻碍,神宗说,司马光那家伙总是反对你,要不要治他的罪?王安石答道,不吧,他是为了国家,是个少有的人才,皇帝连连称赞,这真是真君子。后来王安石变法失败,宰相宝位被司马光占据了,神宗对司马光也有此问,王安石那家伙是你的死对头,要不要狠狠地教训一下他?司马光也说,不用哒,他是为了天下黎民百姓,他是个奇才呢!

你看,尽管为政理念存在矛盾,但不必非得你死我活,一样可以惺惺相惜,讲求规则就成了君子维护他们相处的最好模式。

再说小人。所谓的小人是指人格有缺陷的人,ta们以自我为中心,毫无公德可言,这种人没有道德底线。别人不敢做、不愿做的,小人都乐于做,而且做起来还心狠手辣。ta们没有什么是非观念,天下大乱,与我何加焉?ta们心机重,阴术多,挖坑害人,无所不作。

像电视剧《甄嬛传》里的安陵容,当面亲姐妹,背后耍阴招。如历史中的赵高,残害忠良,指鹿为马,祸乱大秦朝纲。

小人与小人往来,矛盾冲突不可避免,为了ta们各自的一己私利,常常是相杀相伐,无所不用其极。

中国老百姓痛心疾首时,不是常说“缺什么都不能缺德”吗?当小人们视规则如草芥时,道德就成了他ta最后的相处底线了。

所以说,君子间的相处讲的是规则,而小人之间的相处,才讲道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