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历代的重农抑商,是否是阻挡我们国家走向现代的一个重要阻力?

923老石油


重农抑商这个政策的施行,在各个朝代是与统治阶级执政观念相联系的,统治阶级会根据当时的国情做出相适应的调整,并不会一味的严厉的限制,但总的来说,在商业资本发展方面历朝历代还是起到了阻挠作用的。

“商人”这个称谓起源于商朝。商汤时期手工业就已经相当发达,为了削弱夏的国力,商汤组织妇女纺纱织布,来换取夏的粮食,把贸易做为武器,最后覆灭了夏朝,建立了商朝。

周朝建立后,商朝遗民成为了奴隶,为了生存,他们又重操旧业,做起了各种生意,时间长了,就给人们一种印象,这些商朝遗民就是做买卖的人,后来就有了“商人”这个称谓,一直延续至今。

从周朝的建立直到秦统一六国之前,商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此期间出现了很多有名的“商业奇才”。比较著名的陶朱公——范蠡,他不但是经商的高手,还是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成功的帮助勾践复国后,又急流勇退,弃官而去,堪称是弃政从商和开创个人致富记录的典范。

子贡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孔子称他为“瑚琏之器”。子贡能言善辩,有济世之才,且办事通达,曾任鲁、卫两国之相,后世之人也对那些经商致富的人,用“端木遗风”来夸赞,对子贡更以“儒商鼻祖”称之。

此外还有以“奇货可居”闻名于世的吕不韦,“智慧商祖”白圭,郑国巨商弦高,齐相管仲,都是那个时期在经商领域的代表人物,在他们的带动下,商品经济在这个阶段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及至以后的历朝历代对经商也是时抑时放,这都是与当时统治者的治国理念和发展眼光紧密相关的。

像秦朝在“商鞅变法”后,提倡的是“奖励耕战”,所以就是极度抑制商业发展的 。但像南宋时期,因为国土面积急剧萎缩,造成了地少人多的情况,加上其他政治原因,就大力发展海贸,使得当时的商业极其繁荣。还有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派郑和下西洋,也带动了商业的发展。甚至有人说,在那个时期,中国已经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及至清朝末年的“徽商”、“晋商”、“浙商”、“粤商”等等,他们更是以集团形式进行商业活动,称他们“富可敌国”也不为过。

因此从整个商业形式发展过程来看,在最开始的靠手工劳动获得报酬,到个人出卖商品(摆小摊),家庭经营,再到雇佣人手,进行作坊式经营,最后形成集团式的产业化经营。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从无到有,从小至大,是一直持续发展的,他们在自己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带动了整个社会的进步,因为无论从商业人员的构成,或者说人们的衣食住行都是与商业活动息息相关的,是相互依存的,想不共同发展也难。

虽然在历朝历代有过严厉的抑商政策,但只要统治者对商业活动的管制有所松动,这种活动就会像脱缰之马一样极速向前发展,即使再加以管制,它也会在历史的惯性下持续向前,就算变得缓慢一些。同样,社会的发展也是时快时慢的,不敢说这都是受商业活动的影响,但商业活动对国家的影响是巨大的 。

想说的是,历朝历代不论采取什么样的政策,都阻挡不了商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这也是历史惯性的作用,不是人力可以抗拒的。





沈阳有青山


不完全是一个阻力,在实行前期还是以推力为主,到了后期就相反了。在封建社会前期,重农抑商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推动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进而巩固和发展了封建制度。这对古代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有推动作用的,也使得走向现代更近了一步。而到了封建社会末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开始摒弃旧的生产关系,重农抑商就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阻力,顺带推迟了走向现代的步伐。由此看来,重农抑商在实行的前后期,对于走向现代的作用是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

“重农抑商”的政策地位,制约与影响着我国社会历史的发展。“重农抑商”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长期国策,贯穿于封建社会的始末,既规定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方向,也指导着社会的前进方向。同时,“重农抑商”自实行以来巩固了农业社会的基础,让农民这一庞大社会群体被深深束缚在了土地之上,任劳任怨为地主阶级服务,受他们剥削与压迫。这种只注重农业的发展而忽视甚至打压工商业发展的经济指导思想,导致生产要素不能流动、劳动力市场不能形成,以及农产品不能商品化。更为严重的是,不仅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还深刻制约与影响了走向现代的步伐。

当然,走向现代更需要内部驱动力。封建社会发展到顶峰,必然会从其内部产生变革的因素。其中,“农业革命”“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促使这一变化的直接推动力,由此“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所谓

“商业革命”亦在孕育之中。之后,伴随着新生产关系的发展壮大,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因素便会蜂拥而来。首先会加速社会的转型升级,最终诱导社会走向现代阶段,并成为了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真可谓是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啊!

总而言之,对于“重农抑商”要分时、分开来看,既要看到它前期进步的一面,也要看到它后期落后的一面。另外,虽然走向现代的道路阻力重重,但依然阻挡不住我们热情的步伐,一往而无前。


史过镜迁客


重农抑商是否成为走向现代的重要阻力?应该说有相关性,但不是重要阻力。

这个问题是站在今天看过去。中国的历史是农业史,并走到了世界之巅。重农,就是今天来看,仍是我们巨大的财富。新冠肺炎疫情,国家农业部门举行新闻发布会,粮食储备达到历史高位,够14亿人吃,稳定了物价,更是稳定了人性,大家有安全感。我们要感谢我们的祖先重视农业,今天得益了。

当然,任何事物都有双重些,两面性。中国地大物博,农业人口众多,重视农业没错。国外重视商业,重视科学技术进步,重视上层建筑革命,社会进步了,我们没有与世界的进而进步。从这个意义上讲,重农抑商与现代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更重要的是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制度的完善。西方走了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推动了社会财富的增加,但这个制度不适合中国。40年改革开放,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40年走完了西方200年路程,今天的中国已走在现代化世界的前列,并越来越好!

站在今天看未来,中国人口众多,农业是命脉,粮食是红线,重农是优良传统,要继续发扬光大。同时,更注重科学技术进步,社会制度完善,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使中国重回世界之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