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銀行的理財子公司開業在即,如何認識理財子公司?

近日中郵理財公開招聘董事長引起了大家的關注,將理財子公司這一業態推向了高潮,那理財子公司業務是什麼呢?和資管類業務又有何不同?在銀行的業務生態中又是怎樣的定位?

眾多銀行的理財子公司開業在即,如何認識理財子公司?

《理財子公司新規》怎麼解讀?

《理財子公司新規》於2018年12月頒佈,意在看齊金融市場上同類資管產品的監管標準,統一監管尺度。在具體監管上,多項標準比照公募基金,如公募理財可直接投資股票、不設銷售起點、以及管理費收入的10%計提風險準備金等等。

《理財子公司新規》不再設置銀行理財產品銷售起點金額。這是繼理財新規將銀行理財產品銷售起點從5萬元降為1萬元之後,再次對理財產品銷售金額進行調整。隨著投資者不斷成熟,降低銀行理財產品門檻確有必要,有助於銀行理財產品更加普惠化,覆蓋更多的普通投資者。這也有利於銀行理財產品與公募基金等資管產品公平競爭,增強產品的吸引力,提高資金募集能力。

為什麼要成立理財子公司?

眾多銀行的理財子公司開業在即,如何認識理財子公司?

成立理財子公司是資產管理行業發展的需要

從我國財富積累和人口特點的角度看,成立理財子公司是符合居民財富管理需求的。居民財富的積累將成為推動資產管理行業發展的主要源動力之一。

與此同時,我國社會老齡化加速,日益增長的居民養老需求難以由基本養老保險全部承載,居民個人的養老金融需求和養老第二、第三支柱的快速發展都將成為理財子公司的重大機遇。

從社會融資結構的角度看,成立理財子公司是符合直接融資發展趨勢的。債券和股票是理財資金資產配置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理財子公司的業務發展與直接融資市場發展一脈相承。

從資管行業發展的角度看,成立理財子公司是迴歸資管業務本源、契合行業長遠發展需要的必然選擇。資產管理,究其本質是“受人之託、代客理財”,受益主體為客戶,而銀行表內業務的受益主體為銀行,在銀行內設部門開展理財業務的模式下,利益相關方的衝突無可避免。

成立理財子公司是銀行資管業務發展的必然

銀行理財業務在“野蠻生長”的過程中,衍生出了剛性兌付、資金池、多層嵌套、影子銀行等問題,偏離了資管業務的正軌,也致使銀行內部積聚了許多本應由客戶承擔的風險,埋下了表外業務風險向表內業務傳染的隱患,不利於整個行業的長遠健康發展。設立理財子公司作為獨立法人主體展業,為客戶實現財富保值增值的功能將更加純粹,也從根本上切斷了風險從表外向銀行表內業務的傳播路徑。

從資管機構的角度看,一是成立理財子公司有利於促進市場化經營、鍛造核心競爭力。理財子公司雖然與母行還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繫,但畢竟是獨立的經營主體,盈利能力、經營狀況都要達到更高的水平,與其他類型資管機構的競爭也更為直接,理財業務是輕資本的業務,理財子公司的管理規模半徑取決於其投資管理能力的邊界,理財子公司如果缺乏投資、銷售、風險管理等方面的自主能力,就喪失了立身之本。二是理財子公司能夠獲得更多體制機制保障。

成立理財子公司將更有利於銀行業務的發展

以銀行內設產品管理部門的身份開展理財業務,必須要服從整個銀行體系的規則,而這套規則可能並不能滿足打造市場化專業投資機構的需要。理財子公司在人、財、風險方面將能獲得相對獨立的權限,這意味著理財子公司可以獲得更豐富的資源以及更大的資源調配自主權,從而利用資源建立市場化、專業化的運作機制。

比如銀行系資管機構長期存在激勵機制難以市場化的短板,在設立理財子公司後有望通過自行設計職級體系、薪酬體系、激勵方案得到改善,這一點在人才密集型的資管行業十分重要。三是理財子公司享有更大業務開展空間。這是各行設立理財子公司可獲取的最直接的政策紅利。

成立理財子公司有利於放鬆監管對理財業務的管制

原本在理財新規中要求銀行內設部門開展理財業務必須遵守的部分規定,在理財子公司的規定中出現了放鬆。在銷售管理方面,理財子公司有更低的銷售起點和更加寬鬆的面籤限制,深化了理財產品的普惠金融屬性,還可以打通母行之外的銷售渠道,引流資金的源頭活水;在投資管理方面,理財子公司的公募產品能直接投資股票,非標額度不再受母行總資產4%的比例限制,資產配置擁有更高的靈活度;在合作機構方面,放開了理財子公司與私募投資基金的合作限制,可以藉助優秀私募基金的投資專長。

成立理財子公司有利於保障理財投資者的權益

從投資者的角度看,理財子公司將使客戶的權益進一步得到保障。放開部分業務限制的同時,銀保監會也對理財子公司的運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建立投資者保護機制,實行集中交易制度和公平交易制度,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和內外部審計制度,這些約束都要求理財子公司的銷售行為、投資交易、風險隔離、內控管理必須更為規範,從而提高對投資者資金及權益的保障係數。再從長遠角度來看,理財子公司框架有利於提升機構“受人之託、代客理財”的真正資產管理能力,而理財子公司的資產管理能力歸根結底是為客戶服務的。

理財子公司如何定位?

銀行設立理財子公司開的時機基本成熟,可以借鑑由獨立法人機構開展資管業務的國際實踐和國內經驗。然而,考慮到國情的現實差異,各類資管機構的先天條件、資源稟賦也各有特點,理財子公司作為一類全新的機構,其籌建及後續的業務開展並沒有可供直接照搬的經驗,需要倚賴在實踐中的長期摸索。

眾多銀行的理財子公司開業在即,如何認識理財子公司?

從產品端看理財公司定位

理財子公司的產品應當以“固收+”為主。從理財市場現狀來看,理財產品的客戶群體大都為個人投資者,風險偏好和風險承受能力低,低波動產品有助於引導理財業務平穩轉型。

從獲取增量客戶和資金的角度來說,我國居民金融資產配置比率低且以存款為主,收益穩健的理財產品更容易吸引潛在目標客戶。我國居民財富規模逐年穩定增加,較低的金融資產佔比及較高的存款佔比,背後是廣闊的市場空間,也意味著引導個人客戶的投資需求應當從收益相對穩健的產品入手。

由於理財子公司通常定位於大平臺、全客群,在以固收類產品為核心的同時,還應當健全產品線,以兼顧部分風險偏好較高的客戶或者客戶在資產配置中的多元化需求,比如在固收類產品的基礎上配置一些權益類、股債混合類或者另類產品。

從資產端看理財公司定位

理財子公司要建立全市場的投資能力。一方面是繼承銀行系資管機構在固定收益類和類固定收益類資產領域的傳統優勢。

在債券投資上,銀行系資管機構可以天然地承襲銀行自營業務的投資經驗,鞏固債券領域的優勢需要強化投研支持,推動從持有到期為主的模式向交易型、策略型的模式轉型升級。非標投資能夠充分發揮銀行信用風險管理經驗、利用銀行分支機構與客戶的緊密綁定關係,要利用理財子公司在非標額度上的制度紅利,更要力爭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將客戶的融資需求轉化為ABS等標準化資產。

另一方面是補足在非固收領域的投資短板。比如在權益投資方面,短期內可以藉助合作機構的專業力量,諸如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但長期來看還仰賴於理財子公司自主權益投資能力的搭建。

從金融科技看理財公司定位

以金融科技作為核心競爭力,為業務賦能。為了達到開業運作的要求,理財子公司在系統隔離、獨立託管方面IT資源的投入必不可少。

理財子公司應當從業務實踐中挖掘應用場景,並從場景中提煉問題,實現金融科技與業務的深度融合。在產品銷售方面,結合理財子公司放鬆銷售門檻限制,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降低成本、精準營銷,觸達原本不屬於理財客群的“長尾客戶”;在投資方面,服務於獲取穩健收益的需求,判斷經濟週期、把握市場趨勢、完善大類資產配置策略、構建更穩健的組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